更新日期:2012/10/11 11:55:11
學習次第 : 進階

華藏世界

《華嚴經》是佛教最優美的經典之一。“華嚴”的意思是“花飾、花環或花冠”,或是“以鮮花裝飾佛”。難道佛不夠美麼?為什麼我們要用花裝飾他呢?這部經中的佛不僅僅是人,他超勝於人。歷史上的佛——釋迦牟尼,誕生於2600年前的迦毗羅衛國。他結過婚,有一個孩子,為了修行離開了家庭。他開悟後成為一個著名的導師,幫助過很多人,八十歲的時候,逝於拘屍那(kushinagara)。一天,他的一個名叫阿那律(Aniruddha)的弟子正在舍衛城(shravasti)的街道上行走,這時他被一群外道攔住了,這些人問他:“佛死以後,是繼續存在還是不再存在了?”佛陀在世的時候,有很多人做過這樣的努力,試圖理解真正的佛。阿那律告訴他們不知道。後來,當他回到 陀園,向佛陀彙報剛才發生的事情的時候,佛陀告訴他:“理解佛是困難的。當你以色、受、想來考察佛的時候,你能通過這些事物把握住佛嗎?”

  阿那律回答說“不能,世尊。”接著佛陀問“你能離開色、想、識而找到佛嗎?”“不能,世尊。”他回答道。佛陀說:“我就在你面前你尚且不能明白我,你又怎麼指望我去世以後能把握住我呢?”佛陀把他自己叫做“如來”(Tathagata),“來自真如”、“回歸真如”,或曰“不來不去的人”,因為真如不能用“來”、“去”來限定。

  當跋迦利(Vakkali)比丘在一個陶工家裡臨終之際,佛陀去看望他,他到的時候,跋迦利試圖坐起來,可是佛陀說:“不,跋迦利,請像原先那樣躺著。”接著,佛陀問他感覺怎麼樣,痛不痛,跋迦利說:“很痛,世尊。”佛陀問他是否有什麼事情覺得遺憾的,跋迦利說:“世尊,我只遺憾我沒能多去看看您。”佛陀說:“跋迦利,如果你修習佛法,你就是永遠同我在一起。這個身體不是我。”佛經裡有很多這類故事。佛陀並不只是這個色身。他是活著的法,當你修學成佛之道時,你會發生變化,並將永遠同佛在一起。

  滅度前,佛陀告訴他的弟子們說:“朋友們,這只是我的色身,只要你們繼續修行,我的法身將與你們同在。皈依法吧,以自己為州嶼。佛就在那裡。”他的話是非常清楚的。如果你去體會活生生的法身(Dharmakaya),你將不會再抱怨你生在佛陀之後兩千五百多年、沒有機會親近他、跟他學習了。佛的法身永遠存在,永遠是活著的。哪裡有慈悲和智慧,佛就在哪裡,我們就可以看見和體會他。作為活著的法,佛有時被稱為毗盧遮那(Vairochana)。他是由光明、鮮花、快樂和寧靜構成的,我們可以同他散步、與他坐在一起,並且握他的手。當我們進入華藏世界的時候,我們所遇到的佛就是毗盧遮那。

  華藏世界光明熾盛,佛菩薩們都是光身,讓你自己沉浸于佛菩薩的這種覺悟之光裡吧。在那裡,每一個覺悟了的生命的毛孔都流瀉出光明,閃耀在四面八方。在華藏世界時,你變成了光,而且你自己也開始發光。允許你自己被光所改變吧,覺照是光。當你獨自一個人練習行禪的時候,深深地享受著每一步,此時你就會散發出覺照、快樂和安寧之光。每次我看到你們這樣行走時,我就會被你們所散發出的某種光所攝服,突然間回到當下。然後我也開始慢慢地走起來,深深地享受著每一步。以同樣的方式,你可以聽任自己沉浸在遍佈華藏世界一切處的光明之中,這樣做時,你也將成為一個發著光的菩薩。讓我們大家一起進入華藏世界並沉浸於其中吧,以後,我們也將為後來人開啟這道門。

  進入華藏世界,我們會面對無盡的空間,華藏世界廣闊無邊,有足夠的內在空間和外在空間給每個人,因為那裡的生命由修行而積累起來的功德非常廣大,而且他們的時空永無窮盡,所以他們擁有很多自由。華藏世界裡的佛菩薩們歡迎我們,為我們提供無限的空間,在那裡我們感到非常自由、非常舒適。

  我們看見的第三件東西是花,到處都是花。前、後、左、右、上、下,滿目都是花。實際上,在華藏世界裡,我們用來看東西的眼睛變成了花,用來聽東西的耳朵變成了花,用來講話的嘴唇變成了花,用來端茶的手也變成了花。那裡還有巨大的蓮花,大到足夠三四個人坐在上面!這些蓮花中的每一朵都有一千多個瓣,當我們凝視其中的一片花瓣時,會看到這片花瓣中有另外一朵千瓣蓮花,而這朵蓮花並不比第一朵蓮花小。如此重重疊疊,層層無盡。這聽起來或者不可思議,但在華藏世界卻是真真切切的事情。在那裡,我們不能說一件東西比另一件東西大或小。大和小的概念不存在了,一和多的概念也不存在了。當我們看到第二朵蓮花的一千個花瓣,每一片花瓣同時也是一朵完整的千瓣蓮花時,我們即是看到了一中的多和多中的一,看到了互攝互入的奇跡。

  除此之外,我們還看到了別的什麼呢?我們看到了浩瀚之“海”。我們所得到的功德,我們所享受到的快樂以及我們所體驗到的安寧是如此廣大,以致於沒有別的辦法來形容它。在華藏世界裡,“海”這個字被多次使用——功德海、喜悅海、覺海、願海……。我們發誓要為眾生帶來幸福——我們的誓願是如此宏大,以致於只有“海”才能容納得下;我們所體驗到的安寧和快樂是如此廣大而強烈,以致於我們只能使用“海”這樣的字眼兒來描述。華藏世界也充滿了珍寶——-覺悟、智慧和幸福的珍寶。我們所感受到的每一件事物都是使我們快樂的珍寶。我們不必佔有它們,因為每一件珍寶都是為了我們的快樂而存在的。這裡的每個人、每件事物都是珍寶,每一分鐘也是珍寶,而且每件珍寶裡都含有大量別種珍寶。我們不必囤積它們。一件珍寶就足夠了,因為在那個世界裡,每一個“一”都包含著“一切”。《華嚴經》裡使用了“因陀羅寶網(Indra'sjeweled net)”這個比喻,來形容一切事物互相作用、互相交錯所導致的千變萬化。這張網是由無數種閃爍的珠寶織成的,每一件珠寶都有無數個面。每一件珠寶都能映出網上所有其它的珠寶,而它的影像也映在所有其它的珠寶上。從這個角度來看,每一件珠寶都包含了所有其它的珠寶。在這裡我們不必貪心,一顆小珠寶就足以使我們心滿意足了。

  華藏世界裡有很多美麗的彩雲。在佛經中,雲代表雨,而雨象徵著喜悅,沒有雨,什麼東西都不能生長。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談及法雨、五彩繽紛的法雨的原因。彩雨和彩雲保護著我們,為我們帶來很多快樂和幸福。菩薩要經歷的十地之一是“法雲地”,在這一地裡,菩薩用他(她)的法雨,為很多人帶來幸福。

  在華藏世界裡我們還發現了很多優美的獅子座。想像一下眾多優美、舒適的座椅,是適宜給獅子坐的,那種帶著威嚴、力量和自信緩步行走的雄美的生命,當我們進入華藏世界、看到菩薩這樣走路時,感到深受鼓舞。任何時候只要我們想坐下來,都會發現有一個製作精美的獅子座已經為我們準備好了。我們只要坐在那裡就行了,不必做其它任何事情。在華藏世界,我們的快樂、安寧和喜悅是無窮無盡的。

  華藏世界裡還有華美的幡蓋,象徵著我們安住於其中的覺照的溫暖和喜悅。當我們在覺照中與自己和諧相處時,我們就安住於溫暖和喜悅之中。在覺照的保護下,我們擁有了深刻的覺悟和真正的安寧。進入華藏世界使我們遇到了所有這些美妙的事物。

  到了華藏世界以後,我們或許想向佛陀表示一下自己的敬意。讓我們進入《華嚴經》的第二十卷、找找釋迦牟尼佛吧!我們詢問他的下落時,有人告訴我們他在夜摩天宮, 於是我們問怎麼能到那兒。但是我們剛朝那個方向走了一兩步,另外的人又指點我們說佛陀已經在這裡了。我們不必去夜摩天宮了。真的,我們看見釋迦牟尼佛就坐在我們面前的菩提樹下。我們也許會想,優樓頻螺村(Uruvela village)是在地球上,位於印度,可是在這裡,在華藏世界,我們卻看見了菩提樹下的佛陀,以及優樓頻螺村的孩子們。

  隨後又有人從夜摩天宮來,告訴我們佛陀在夜摩天宮。這是令人困惑的。一個人怎麼能同時在兩個地方?他怎麼能同時在菩提樹下,又在夜摩天宮?但是這卻是華藏世界裡發生的真實的事情。接著另外一個朋友又告訴我們說,佛陀在靈鷲山,現在正在宣講《法華經》,而不只是在2500年以前。佛陀怎麼能同時在三個地方?但是不一會兒我們發現,佛陀同時遍一切處,像這樣的事情就發生在華藏世界裡。因為那裡有那麼多光明、那麼多喜悅,還有那麼多珠寶,釋迦牟尼同時遍一切處就成為了可能。

  實際上,不僅釋迦牟尼能夠上演這種奇跡,華藏世界裡的每個人都同樣能夠做到。我們也可以同時遍一切處。從宇宙的任何一點上,人們都能夠感受到我們的存在,不管我們和他們處於什麼位置。我們根本不受時空限制。我們滲透在每一個地方,我們就在每一個地方。任何時候,如果有人以深深的觀照來體驗某件事物,他或她就將感受到我們的存在。這聽起來也許不可思議,但是在華藏世界裡,事情總是這樣的。

  無論什麼時候,只要我們觸摸一下花朵,我都能觸摸到太陽,然而自己卻不會被灼傷。當我觸摸這朵花的時候,不必飛向天空,我已觸摸到了一朵雲;當我觸摸這朵花的時候,我同時感受到了我的心、你的心以及那顆大行星地球的存在。這就是華藏世界。只要我們契悟了事物互即互入的本質,這種奇跡是可能的。如果你真正深入地來感觸一朵花的話,你將觸摸到整個宇宙。宇宙既不是“一”也不是“多”。當你觸摸“一”的時候,你觸到了“多”,而當你觸摸“多”的時候,你觸摸到了“一”。你也可以像釋迦牟尼佛那樣,同時遍一切處。想像一下,你的孩子或愛人現在正撫摸著你。再深入地觀照一下,你會看到無數個自己正融入一切處,與每個人和每件事物互攝互入。我在越南呆了不到二十五年,可是那兒已有好幾代年輕的出家人和居士通過我的書、磁帶(那些書都是手抄本,在地下暗暗地流傳。)以及通過練習行禪和深入觀察認識了我。通過這些東西,我在與歐洲和北美的人民、花草樹木、河流湖沼接觸的同時,依然能夠與越南的人民、花草樹木,以及越南的山水保持著聯繫。實際上,一個掌聲可以傳達到無數個星系。一個聲音的影響是不可測量的。你的每一瞥、每一個微笑和每一句話,都能到達宇宙的遠方,影響著宇宙中每一個有生命和無生命的存在。每一件事物都與所有其它事物相聯繫;每一件事物都滲透入所有其它事物之中。這就是華藏世界,這也是我們的世界。通過深入觀察和深入體會,我們能夠把這個世界變成華藏世界。我們愈是練習深入觀察,就愈會有更多的光明存在,就愈會有更多的花,更多的海、更多的空間、更多的幡蓋、更多的珠寶和彩雲。這全取決於我們。

  佛放大光明
  普照於十方
  悉見天人尊
  通達無障礙

  當你放光時,你就是在幫助人們看東西,因為你的光把人們照醒了。佛陀放出大光明,照亮了十方世界。每一個人都可以自由地、毫無障礙地看到他。

  佛坐夜摩宮
  普遍十方界
  此事甚奇特
  世界所稀有

  佛陀怎麼能坐在夜摩天宮裡而同時又遍佈宇宙的一切處呢?這是一個奇跡。但是不僅佛陀能夠演出這種奇跡,我們所有的人都能。我們坐在這裡,但是我們的生命、我們的存在卻遍佈整個宇宙。具有某些悟性和覺照的人們在他們發現他們自己的地方,同時也能體會到我們的存在。去體會吧,你就會明白。你會體驗到你想體驗的東西,就在你所在的地方。去傾聽吧,並在內心體認它,不必讀任何書。

  諸法無來處
  亦無能作者
  無有所從生
  不可得分別

  所有事物都沒有起源。它們不是從任何地方來,因為它們超越了有和無的概念。它們不必受生。它們不能用我們的觀念來理解,或者用我們的思維範疇來分別。它們沒有從任何地方來,也不向任何地方去。沒有作者或創造者。這就是實相的本性。當我們超越了生與死、創造者和被創造者的概念時,我們只能親身去體會和經驗那些事物。所有的事物都沒有起源,因此它們沒有生。因為它們沒有生,也就不可能有滅。這就是華藏世界裡事物存在的方式。

  一切法無生
  亦複無有滅
  若能如是解
  斯人見如來

  如果你能夠契入不生不滅及諸法實相,那麼,對你來說,要領悟佛就不是那麼困難了。這些詩引自《華嚴經》第二十卷。《華嚴經》裡有很多同樣優美的詩句,由於我們已經明白了深刻地體會一件事物就是體會整個宇宙的道理,因此我們就不必一一引述它們了。當我們在華藏世界裡漫步的時候,吸進來的是佛,呼出去的是佛,走在佛上,坐在佛上,我們覺悟到這裡的佛是毗盧遮,是活著的法,是真如實相,是自性,而且我們同他是一體的。華藏世界是這樣地令人快樂,而且伸手可及。它是一個只要我們想去當下就可以去的地方,那是一個充滿了光明、大海、法雲、珍寶、獅子座和香花的世界。我們現在在這裡就能看到它。我們不必浪費一秒鐘生命,我們只需步入嚴藏世界就能徹底地享受生命。華藏世界是我們心的產物。無論是我們生活在充滿了痛苦、分別和戰爭的娑婆世界(the saha world) ,還是生活在充滿了花鳥、安寧、慈悲和智慧的華藏世界,這完全取決於我們。宇宙是唯心所造,每一件事物都來源於我們的心。如果我們的心充滿了矛盾和妄想,我們就會生活在一個充滿了矛盾和虛妄的世界中。如果我們的心是純淨的,充滿了正念和慈悲,我們就是生活在華藏世界裡。

  在《華嚴經》裡,宇宙被描述成一朵多瓣蓮花,每一片花瓣,同時又是一朵完整的蓮花,如此層層無盡。在華藏世界裡,任何時候只要我們觀察一樣東西,我們總能從中發現宇宙中所有的東西。在這裡,大和小的概念不存在了。當我們面對大海時,也許會感到,同大海相比,我們是那麼地渺小和微不足道;當我們遙望繁星滿天的夜空時,也許會產生這種感覺,即我們根本什麼都不是。但是宇宙很大我們很小這個想法只不過是我們的觀念,它是由心產生的,不是客觀事實。當我們認真地觀察一朵花的時候,我們能夠看到其中包含著整個宇宙。一片花瓣就是整個花朵和整個宇宙。在一粒塵埃裡有很多佛土。當我們這樣進行思惟修時,我們關於小和大、一和多的概念就將逐漸消失。

  一朵花代表著整個宇宙這個意象可以教給我們很多東西。在《金剛經》裡,我們清除了我與非我、人與非人、眾生與非眾生、壽者與非壽者之間的分別。現在在《華嚴經》裡,我們發現所謂的生物與非生物從根本上沒有什麼區別,生物就是由非生物因素構成的。科學家們發現,以前我們以為是無生物的東西實際上卻包含著生命。我們無法在生物和非生物之間劃一條線。當我們這樣看地球時,我們可以把這整個星球視為一個有機體,於是我們就不會再區別人與非人、動物與植物、植物和礦物了。我們徑直把地球當作一個生物的美麗軀體,我們知道,對這個軀體的任何所屬部分的傷害都會傷及整個機體。它就像是一朵花或一個人,對一個細胞的任何行為都會影響到整個生命。如果你明白地球是一個活的有機體,你就會知道該怎樣去保護她,因為保護地球和大氣層就是保護我們自己。每一件事物都是與所有其它事物相互聯繫的。拯救我們的星球就是拯救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子孫後代。這是佛陀的教導中一個深刻的觀念。佛教出家人被禁止燒山伐木,沒有正當理由連割草也不行。

  在日課中,沙彌們每天要誦“眾生無邊誓願度”,這是《金剛經》的教導。我們保護地球是因為我們對生物和非生物都充滿了慈悲和尊敬。那些想保護地球的人應該研讀一下《金剛經》和《華嚴經》。把宇宙看成一朵花是一個美妙的意象。每朵花都有很多花瓣,在每片花瓣裡你都能看到整朵花。“一”在“多”中,“多”在“一”中。作為一個十六歲的沙彌,我背下了《華嚴經》中《夜摩宮中偈贊品》)中的最後幾段詩行: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譬如工畫師
  分佈諸彩色
  虛妄取異相
  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
  色中無大種
  亦不離大種
  而有色可得

  心中無彩畫
  彩畫中無心
  然不離於心
  有彩畫可得

  這件事情取決於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心創造出了無數的形色和觀念,而我們的世界就是這種理解方式的產物。地、火、水、空這些元素與你心中的形色看起來似乎是兩碼事,但是如果你認真思考,你會發現沒有這些元素根本就不會有你心中的形色,而沒有這些形色,同樣也沒有這些元素。形色和元素是一體的。一個不能沒有另一個而存在。

  彼心恒不住
  無量難思議
  出現一切色
  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畫師
  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畫
  諸法性如是

  一位畫師可能不瞭解他自己的心,但是他是根據自己的心而進行創作的。世界現象的本質也是如此。法的本質是它們是從我們的心中產生的。世界向我們展示的這個樣子是唯心所造。

  心如工畫師
  能畫諸世間
  五蘊悉從生
  無法而不造

  若人知心行
  普造諸世間
  是人則見佛
  了佛真實性

  這告示我們體會佛的最佳方法,不是要去尋找一個人,或者一個非人,一個名稱,或者一個與眾不同的權威人物,乃至一個傳統,而是要觀察我們自己的心,觀察它是如何發生作用的。

  心製造了一切——我們的恐懼、痛苦、生死、得失、地獄、慈悲、憎恨、絕望和分別。如果我們修行,我們將能夠明白心生萬物的方式,並因此而體會到真正的佛。當我還是一個年輕的出家人時,我背下了這些詩句,並且每天晚上誦它們,雖然我是死記硬背,但它卻幫我澆灌了智慧的種子,逐漸地我開始理解了這些詩句。如果你想見到十方三世一切佛,你就必須看到宇宙的本質,明白一切事物唯心所造。《華嚴經》的首要教導就是一切事物皆是心法。“心”在這裡的意思不是意識、智力,而是某種更深刻的東西,某種既是個體又是全體的東西。如果你不懂不要著急。你不必什麼都懂。只須去欣賞這部優美經典的詩句就行了,如果它們能使你感到輕鬆,那就足矣。不必覺得肩上有重擔。某一天,不費吹灰之力,你就會理解了。你只要容許自己活在當下,體會你所遇到每一件事物,專心致志地行走,用你的整個生命去幫助別人,這就行了。這是無修之修。將自己的大腦繃緊只會給你製造更多的障礙。不要用意識去聽,你會發現你自己就在華藏世界裡,感受著光明、珍寶和蓮花。當你處於那種境界中的時候,你只須去體會和被體會。總有一天你會契入“互即互入”之實相,而它也將融入於你的生命之中。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