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05/05 12:30:46

為《因明》一詞翻譯的辯解——兼論藏文文獻分類中的一個觀點

楊化群

登茨日巴和“搭吉日巴”這兩個詞,在藏文中也是專門表達因明的,基本上可看成是同義詞。但要仔細分析,二者也有些細微的區別。“登茨”的原意為“抉擇節”,即分析環節,我理解與“邏輯”相近。因為具足三相的因,都各有其特定的內容和範圍,當建立因的時候,必須首先把它的三相分為三個環節進行考察。邏輯就它作為表述三段論的特點來說,卻與“抉擇節”這個意思相近。故所以把“登茨日巴”的內涵直譯為“分細環節之學”。“搭吉日巴”的搭字,有“象徵”、“標誌”、“相狀”等義,“吉”是第六囀聲,表達領屬作用。故“搭吉日巴”可以理解為“相明”或“相學”。這裏所說的“相”與“三相因”的“相”近似。但在解釋“登茨”與“搭”的時候,通常都作為“原因”或“理由”講。因此,嚴格說來,“因明”只限於推理立論式部分,這正是產生比量知識不可缺少的推理,論證方法。正如隆朵(1719—1795)的《因明學名義略集》中說:“比量謂依自己的(能依)完備三相的因,對自己所度的隱秘事物進行比度。”這段引文的意思是說:比量,是依靠非自己完備三相的因,對自己所要比度的未知事物進行推理所獲得的知識。又說“比度量的能依一因明論式之因,理由、邏輯為同義詞。”
 

 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大概瞭解到,就具體的內容而言,因明是包括在比量這個範疇的。所以在藏傳因明文獻中,有許多著作把“搭日”或“登茨日巴”作為書名,專門論述建立因明論式或推理的具體規則,而把“擇瑪”這部分歸納在《洛日》這本書裏去論述。“洛”是“心”或“知覺”,“了別”的意思,或可譯作“心理”或“認識論”。在《洛日》裏主要論述標準的知覺和非標準的知覺等心識活動的分類、定義、作用等。在藏傳因明裏,凡是在內容上講到因明和認識兩方面的,其書名莫不冠以“擇瑪”。就拿從漢譯本轉譯成藏文的《因明入正理論》來說,藏文書名乃冠以“擇瑪”,而未冠以“登茨”或“搭”,這同漢文的書名所冠的“因明”,似乎就對應不起來。因而在漢傳因明和藏傳因明這兩個《因明》的譯法上,就表現出詞義對應的實際問題。綜上所述,在藏文中,把“因明學”理解為“量理學”是否比較契合原意和所包含的內容,我們還可以作進一步的探討。
  藏傳因明在其發展過程中,產生了不少藏族學者,但至今很少被翻譯介紹出來。
  

上面引證之論述,足以說明《因明入正理論》之因明一詞梵本原來沒有,是譯者唐三藏大師加上去的論點是不正確的看法應予糾正,以恢復三藏大師譯經事業的正確無疑,免後人研究此論著再生不必要的誤解。
  順便談一點新的意見:藏族文獻分類大觀中說:“因明被佛教學者看作是一種普通或世俗的學科。包括陳那的著作以及所有這方面的著作都不被認為是佛教經典。”
  對這個論點我有不同的看法,茲引證《因明新探》中的論點作證:
  藏傳因明的宗教色彩十分濃厚。因明完全由佛教學者在講授,研究和運用。他對因明的運用和發展,其宗旨是破除邪論,要立正確論點論證自己的佛教主張。比如,眾生自救由佛陀指引道路,如實修行就能證得於佛陀境地等。他們把因明作為希求解脫的方法。
  宗喀巴大師的上首大弟子賈曹·達瑪仁欽在《釋量頌注能證解脫道論》一書中說:“這部論典中,是從成立教與教主為量(按:這裏的“量”字,作“標準”理解。)方面,正確解釋解脫和一切智的通果,而這些,又唯由比度而正式論定之。……”
  克主·格勒伯桑上首弟子在《七部量論莊嚴疏除意蔽論》一書中說:“有人說,這些量論(按:指法稱的七部量論等)對希求獲得解脫的人來說,完全沒有用處。因它是辯論學典籍,所以應該從內明典籍範圍內排除出去。”克主不同意這種說法。他認為七部量論即是內明典籍,又是辨論學典籍,不管從哪個方面說,它對希求解脫的人都是需要的。他又說:“所謂內明論典,必須是論述所要斷除的無明和生起克制它的現量無我智慧的論典。而上述量論,可以種種理由闡述妥善抉澤補特伽羅(按:意譯為數取,廣義指有情,狹義指人。)無我和法(按:事物)無我的方法,主要在詮述增上慧學。倘唯內這個理由還不能成立它為內明典籍,請問內明論典又是指的哪些呢?”又說“因明的意義就叫做理由學,上述諸量論,就是運用正確的理由論證應取捨之道,以構成學述的論典。”同時又說:“唯獨以此為理由,而認為量論是希求解脫者所不需要的話,也是不正確的認識。如果不精通五明,也不能成為一切智者。……為駁斥論敵,使其歸順,以及通達一切事物的性質,也必須精勤學習量論。”
  《藏族文獻分類大觀》的著者朱古·頓珠仁波切⑤,是一位博覽佛教典籍的活佛學者。可惜他連宗喀巴大師及其上首弟子賈曹·達瑪仁欽和克主·格勒伯桑等的量論(因明)名著都可能未閱讀過,竟提出:“因明被佛教學者看作是一種普通的或世俗的學科。包括除那的著作以及所有這方面的著作都不被認為是佛教經典。”這種論點真讓明眼人捧腹。
  一九九二年藏曆水猴薩噶達瓦佳節吉日脫稿于西藏大學
  [責任編輯 何宗英]
  注釋:
  ①:《因明論文集》甘肅人民出版社1982年2月一版。
  ②:《中國邏輯史資料選》甘肅人民出版社1991年11月一版。
  ③:大疏,即《因明入正論疏》玄奘高足窺基法師作。
  ④:(明新探》甘肅人民出版社1989年9月一版。
  ⑤:西藏研究1992年第2期上登載朱古·頓珠仁波切著《藏族文獻大觀》。
  ⑥:《因明新探》楊化群著《藏傳因明的幾個問題》甘肅人民出版社1989年9月一版。
  ⑦:《因明新探》。
  ⑧:《因明新探》。
  ———————————
  [作者簡介]楊化群(永燈嘉措),西藏大學教授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