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1/09 19:24:38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10/01/09 19:18:52   編輯部 報導

佛教臨終助念變遷初探    指導教授:林建德

臨終助念是佛教為臨命終者提供一個寧靜、安心之臨終關懷機制,是臨終處
理之一大特色。

本研究從原始佛教之助念、中國佛教之助念、新興佛教團體之助念
三個階段,探究臨終助念之形成與變遷。第一階段探究臨終助念之起源,列舉《阿
含經》各種有關維繫正念之助念型態。

第一章指出文獻回顧後,隨即於第二章尋找與助念有關之早期印度思想,其次介紹原始佛教時代以種種法為主之臨終正念型態助念,並在晚出的《增壹阿含經》探討了三念中之念佛,獨立分離為單一修習�言�之跡象,預為大乘佛教念佛法門與臨終念佛之開展。

第二階段列舉大乘經之臨終念佛助念思想,其次介紹大乘經傳入中國時,途經西域的助念雛形,並在二者進入中國後,經中國僧人的實踐與發展,以念佛為主體行為逐步加入助念元素,形成近代臨終助念。第三章是介紹大乘經臨終念佛與西
域助念雛形後,逐一介紹近代臨終助念之三項要素:助念時數、禁忌,及驗生判斷之變遷。助念之模式在西域臨終處理初具儀式後,到了清代戒香法師《淨土極信錄》,加入不可碰觸移動遺體死亡禁忌,並引述了阿耆達王死墮蛇身,及「頂聖眼
生天」四頌句驗生判斷之「經證」,奠立近代臨終助念型態之基礎。戒香法師之助念模式,經近代印光、弘一等法師之推廣,成為近代流行之臨終助念。


從原始佛教以種種法為臨終正念之助念型態,歷經漫長時間之變遷,始於近代完成臨終念佛型態之助念。唯,在近代臨終助念形成後不久,出現器官、遺體捐贈新醫學,及源自慈濟功德會新助念觀點二大變數,對助念禁忌產生不同之看法。

故第三階段在第四章介紹近代臨終助念所遭遇之衝擊,一是屬於大乘佛典捨身檀波羅蜜之記載,傾向支持器官、遺體捐贈與否之討論。另一衝擊是慈濟功德會創辦人證嚴法師《生死皆自在》之助念觀點,對助念儀式、助念佛號,及助念禁忌出現不
同之詮釋。而證嚴法師不限定助念佛號之方式,又回到以種種法為主之臨終正念助念型態。

本研究探討助念變遷之過程,也針對部分組成要素之變遷提出省思,盼能作為助念未來變遷時之參考,俾發展出一個更適合現代之助念機制。 

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97/碩士/研究生:張武毅   指導教授:林建德
 

關鍵詞:  禁忌 ; 器官捐贈 ; 證嚴法師 ; 遺體捐贈 ; 慈濟 ; 戒香 ; 助念

一、藏經 (依冊數順序)
《帝釋所問經》,《大正藏》第 1 冊
《大般涅槃經》,《大正藏》第 1 冊
《長阿含經》,《大正藏》第1 冊
《雜阿含經》,《大正藏》第2 冊
《增壹阿含經》,《大正藏》第2 冊
《悲華經》,《大正藏》第3 冊
《大方便佛報恩經》,《大正藏》第 3 冊
《生經》,《大正藏》第3 冊
《菩薩投身飴餓虎起塔因緣經》,《大正藏》第3 冊
《菩薩本行經》,《大正藏》第3 冊
《佛本行集經》,《大正藏》第3 冊
《眾經撰雜譬喻》,《大正藏》第4 冊
《雜寶藏經》,《大正藏》第 4 冊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大正藏》第5 冊
《佛說遍照般若波羅蜜經》,《大正藏》第8 冊
《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正藏》第 9 、10 冊
《妙法蓮華經》,《大正藏》第9 冊
《無量義經》,《大正藏》第9 冊
《顯無邊佛土功德經》,《大正藏》第10 冊
《大寶積經》,《大正藏》第11 冊
《佛說阿彌陀經》,《大正藏》第12 冊
159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大正藏》第12 冊
《佛說無量壽經》,《大正藏》第12 冊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大正藏》第 12 冊
《大方等無想經》,《大正藏》第 12 冊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大正藏》第 12 冊
《大方等大集經》,《大正藏》第13 冊
《虛空藏菩薩經》,《大正藏》第13 冊
《般舟三昧經》,《大正藏》第13 冊
《如來示教勝軍王經》,《大正藏》第14 冊
《維摩詰所說經》,《大正藏》第 14 冊
《坐禪三昧經》,《大正藏》第15 冊
《金光明最勝王經》,《大正藏》第16 冊
《佛說菩薩內習六波羅蜜經》,《大正藏》第 17 冊
《正法念處經》,《大正藏》第17 ��
《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大正藏》第 19 冊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大正藏》第19 冊
《解深密經疏》,《卍續藏》第 21 冊
《阿彌陀經疏鈔》,《卍續藏》第22 冊
《梵網經》,《大正藏》第24 冊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大正藏》第26 冊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大正藏》第26 冊
《阿毘達磨發智論》,《大正藏》第26 冊
《十住毘婆沙論》,《大正藏》第26 冊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大正藏》第27 冊
160
《阿毘達磨俱舍論》,《大正藏》第29 冊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大正藏》第 29 冊
《阿毘達磨藏顯宗論》,《大正藏》第 29 冊
《瑜伽師地論》,《大正藏》第30 冊
《決定藏論》,《大正藏》第30 冊
《菩薩善戒經》,《大正藏》第30 冊
《那先比丘經》,《大正藏》第32 冊
《妙法蓮華經玄贊》,《大正藏》第34 冊
《華嚴經探玄記》,《大正藏》第35 冊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大正藏》第35 冊
《觀無量壽佛經疏》,《大正藏》第 37 冊
《阿彌陀經通贊疏》,《大正藏》第37 冊
《阿彌陀經要解》,《大正藏》第37 冊
《無量壽經連義述文贊》,《大正藏》第 37 冊
《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大正藏》第40 冊
《俱舍論頌疏論本》,《大正藏》第 41 冊
《俱舍論記》,《大正藏》第 41 冊
《瑜伽論記》,《大正藏》第42 冊
《成唯識論演祕》,《大正藏》第43 冊
《成唯識論述記》,《大正藏》第 43 冊
《華嚴經內章門等雜孔目章》,《大正藏》第 45 冊
《八識規矩補註》,《大正藏》第 45 冊
《國清百錄》,《大正藏》第 46 冊
《六妙法門》,《大正藏》第 46 冊
161
《淨土論》,《大正藏》第47 冊
《安樂集》,《大正藏》第47 冊
《樂邦文類》,《大正藏》第47 冊
《釋淨土群疑論》,《大正藏》第 47 冊
《廬山蓮宗寶鑑》,《大正藏》第 47 冊
《觀念阿彌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門》,《大正藏》第 47 冊
《樂邦遺稿》,《大正藏》第 47 冊
《龍舒增廣淨土文》,《大正藏》第 47 冊
《淨土十疑論》, 《大正藏》第 47 冊
《萬善同歸集》,《大正藏》第48 冊
《敕修百丈清規》《大正藏》第48 冊
《佛祖統紀》,《大正藏》第49 冊
《成唯識論俗詮》,《卍續藏》第50 冊
《成唯識論證義》,《卍續藏》第 50 冊
《隋天臺智者大師別傳》,《大正藏》第50 冊
《續高僧傳》,《大正藏》第50 冊
《宋高僧傳》,《大正藏》第 50 冊
《往生集》,《大正藏》第51 冊
《法華傳記》,《大正藏》第 51 冊
《大唐西域記》,《大正藏》第 51 冊
《法苑珠林》,《大正藏》第53 冊
《釋氏要覽》,《大正藏》第 54 冊
《八識規矩頌解》,《卍續藏》第55 冊
《淨土指歸集》,《卍續藏》第61 冊
162
《淨土證心集》,《卍續藏》第62 冊
《淨土隨學》,《卍續藏》第62 冊
《淨土承恩集》,《卍續藏》第62 冊
《徑中徑又徑》,《卍續藏》第62 冊
《淨土極信錄》,《卍續藏》第62 冊
《蓮修起信錄》,《卍續藏》第 62 冊
《淨土全書》,《卍續藏》第 62 冊
《勸修淨土切要》,《卍續藏》第62 冊
《省菴法師語錄》,《卍續藏》第62 冊
《淨土晨鐘》,《卍續藏》第 62 冊
《百丈清規證義記》,《卍續藏》第63 冊
《百丈叢林清規證義記》,《卍續藏》第63 冊
《普菴印肅禪師語錄》,《卍續藏》第69 冊
《三時繫念佛事》,《卍續藏》第74 冊
《新修科分六學僧傳》,《卍續藏》第77 冊
《西舫彙征》,《卍續藏》第 78 冊
《淨土聖賢錄》,《卍續藏》第 78 冊
《淨土聖賢錄續編》,《卍續藏》第 78 冊
《諸佛要行捨身功德經》,《大正藏》第 85 冊
二、專書 (依年代順序)
釋道安《人生指南》,臺北:獅子吼月刊社,1969
釋廣定 《印光大師全集 第四冊》,臺北:佛教出版社,初版1979
藍吉富、劉增貴《中國文化新論 宗教禮俗篇─敬天與親人》,臺北:聯經出版
163
事業公司,初版1982
藍吉富編《印順導師的思想與學問》,臺北:正聞出版社,重版1986
徐梵澄譯《奧義書選譯 (上、中、下) 》,台北:華宇出版社,1987
演培釋註《俱舍論頌講記 (中) 》,台北:天華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8
張保勝譯《薄伽梵歌》(簡字版),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版1989
江燦騰《人間淨土的追尋》,臺北:稻鄉出版社,1989
褚柏思《中國佛學史論》,高雄:佛光出版社, (1972 初版) 四版1990
釋印順《淨土與禪》,臺北:正聞出版社, (1970 初版)十四版1991
釋印順《太虛大師年譜》,臺北:正聞出版社,十二版1991
甯強《敦煌佛教藝術》,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2
釋聖嚴《明末佛教研究》,臺北:東初出版社, (1987 初版) 二版1992
釋印順《華雨集》第4 冊,臺北:正聞出版社,1993
釋聖嚴《學佛知津》,臺北:東初出版社,(1985 修訂版) 1995
釋證嚴《清淨的智慧》,台北:慈濟文化出版社, (1992 初版1 刷) 1995 初版44 刷
洪啟嵩等《佛教與社會關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南:財團法人中華佛教百科
文獻基金會,1996
張榮攀等《生死自在》,臺北:慈濟文化,1997
釋聖嚴《念佛生淨土》,臺北:法鼓文化,修訂版94(原東初出版1995 初版
至1996 修訂版九刷),1998
釋慧嚴《淨土概論》,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8
希瓦難陀譯《薄伽梵歌》,新竹:中國瑜伽出版社,1999
闞正宗《台灣佛教一百年》,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9
美國•伊文思溫慈山陰,趙洪鑄譯《中有聞教得度密法》,臺北:新文豐出版股
份有限公司,一版四刷,(1980 一版一刷),1999
164
釋慧律《臨終備覽》,高雄:高雄文殊講堂,1999
釋星雲《佛光教科書4 佛教史》,台北:佛光文化,一版1999
釋證嚴《清淨的智慧》,台北:慈濟文化出版社,再版一刷1999
天華出版公司編輯者《臨終自救手冊》,臺北:天華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四版三刷(1993 初版) 2001
陳揚炯《中國淨土宗通史》,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一版二刷2002
釋德昱、釋德懋《傳心點滴》,臺北:靜思文化,再版2002
釋德凡撰《證嚴法師納履足跡》(2002 年冬之卷),臺北:慈濟文化,2002
釋證嚴《無語良師》,慈濟大學人文室編撰,台北:慈濟文化志業中心,2002
靜思書齋編《生死皆自在》,臺北:慈濟文化,初版五刷 (2002 初版) 2003
釋德凡撰《證嚴上人衲履足跡》(2003 年春之卷),臺北:慈濟文化,2003
塗爾幹《亂倫禁忌及其起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雷聞《中國典籍與文化》,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釋傳印《中國佛教與日本淨土宗》,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一版2004
藤田宏達等箸《淨土教思想論》,台北:財團法人嚴寬祜文教基金會,2004
《器官捐贈宣導手冊》,臺北: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三版2004
藤原凌雪著,釋印海譯《念佛思想之研究》,台北:財團法人嚴寬祜文教基金會
,2004
望月信亨著,釋印海譯《淨土教概論》,台北:財團法人嚴寬祜文教基金會
,2004
美•韋斯諦 陳仲丹譯《中國大眾宗教》,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釋演培《俱舍論頌講記》(中) ,高雄:演培法師全集出版委員會,2006
釋星雲《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台北:香海文化,2006
釋常律《台灣生死書》,高雄:慈音雜誌社,再版,2007
165
釋�角Z撰《證嚴上人衲履足跡》(2007 夏之卷) ,臺北:慈濟文化,2007
釋德凡撰《證嚴上人衲履足跡》(2007 冬之卷), 台北: 慈濟文化,2007
李圓淨《飭終津梁》,臺北:華藏淨宗學會,2007
《慈濟年鑑•2007》,花蓮:慈濟基金會,2008
劉淑芬《中古的佛教與社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釋證嚴《真實之路》,臺北:天下文化,2008
釋德凡《證嚴上人思想體系探究叢書第一輯》,台北:慈濟文化,2008
釋德凡編撰《證嚴上人衲履足跡》(2009 春之卷) ,台北:慈濟文化,2009
徐蔚如等編 《印光法師文鈔》上冊、下冊,台北: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
,(1918 初版,1920 增廣本),2008
釋印順《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台北:正聞出版社,1981
普門《弘一大師講演錄》(正續編合訂本),台北:普門文庫,1985
釋聖嚴《學佛群疑》,台北:法鼓文化,1996
三、善書 (依年代順序)
慈怡主編《佛教史年表》,高雄:佛光出版社,1987
華藏精舍助念團《往生之鑰》,臺北:金剛贈經會,1988
楊慧鏡撰《近代往生傳》,台中:青蓮出版社,1988
八多脫卓《中陰救度法》,臺北:大乘精舍印經會,1992
諾那•華藏精舍助念團《往生之鑰─超越生死之道》,臺北:金剛贈金會,十版
(1988 四版、1990 七版、1991.2 九版),1991
葉芳佐《回歸蓮花的故鄉 收錄全國助念團通訊錄》,嘉義:和裕出版社,1996
弘一《人生之最後 臨終三大要、人生之最後合刊》,台中:青蓮出版社,2003
釋大寂《往生淨土修行之路 上�銦n,台中:草屯華巖念佛會,2005
166
簡豐文編《怎樣念佛往生不退成佛:飭終須知、人生最大的一件事、為什麼要做
佛事》臺北: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2005
張榮攀《慈濟語彙》,臺北:慈濟人文、慈濟道侶檀施會,二版四刷(1999.8 初版
、2004.5 二版一刷),2006
台中蓮社《助念生西須知》,台中:台中蓮社,2007
李圓淨《飭終津梁》,臺北:華藏淨宗學會,2007
釋來果《禪七開示》,高雄:觀自在般若會,2007
釋信願 《生命的終極關懷》,台中:本願山彌陀講堂,九版,2007
釋慧律 《臨終備覽》,高雄:高雄文殊講堂,第十二刷2007
釋信願《生命的終極關懷》,台中:本願山彌陀講堂,2007
釋信願《助念開示的殊勝利益》,台中:本願山彌陀講堂,(缺年代)。
《助念生西須知》,台北:香光淨宗學會,2008
蓮花往生淨土手冊 http://www.lotushcf.org.tw/item_5.htm/
「東林祖庭─中國淨土宗第一道場」
http://www.donglin.org/page/colA_detail.php?wzid=178&lbid=187
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 http://www.torsc.org.tw/organ/organ.jsp
慈濟大學「遺體捐贈室」:大體捐贈查詢服務
https://info.tcu.edu.tw/silent_mentors/sm_stat2_list.asp
「一貫道水田」部落格,文章分類:〈成道追思〉
http://tw.myblog.yahoo.com/kuoleang/article?mid=7008&prev=7053&next=6600&l=
f&fid=59
諾那華藏精舍」網站
http://big5.fjnet.com/gate/big5/nona.fjnet.com/Article/ShowClass.asp?ClassID=38
「神機再現」http://www.888.url.tw/88/
167
「佛教在線」網站 http://chat.fjnet.com/#
「千億聖號大念誦」網站 http://jzf.cixin.org/www.kangzheng.com/3yi/index.as
四、期刊 (依年代順序)
《晨曦通訊》第48 期,台北:晨曦校友居士林,1987
《東方宗教研究》第1 期,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1990
《慈濟月刊》第308 期, 1992;第342 期,1995;第372 期, 1997;第396 期,
1997;第400 期,2000;第463 期, 2005
《慈濟道侶》396 期,2002;412 期,2003.3
釋果定〈臨終助念之形成〉,台北:法光雜誌(第154 期)編輯委員會,2002
慈濟月刊網站,第457 期,2004;481 期,2006
林其賢、郭惠芯〈佛教臨終關懷的當代難題──安樂死與器官捐贈〉,《中華
佛學研究》第8 期,臺北:中華佛學研究所, 2004
張淑美、謝昌任〈台灣地區生死學相關學位論文之分析〉,《生死學研究》第
2 期,嘉義:南華大學生死學系,2005
白金銑〈《佛說無常經》的傳譯與喪葬禮儀〉,《中華佛學學報》第20 期,臺
北︰中華佛學研究所,2007
李國政〈台灣民間“寧靜革命�衁漯懋|運動 解讀慈濟之三〉《環球華報》,2007
陳劍鍠〈道綽的末法觀念與淨土門的創立〉,《東華人文學報》第13 期,花蓮:
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2008
張子開〈略析敦煌文獻中所見的念佛法門〉,《慈光禪學學報》第2 期,2001.12
蘆蕙馨《證嚴法師「人間菩薩」的生命觀》,《新世紀宗教研究》,第3 卷第1
期,2004
五、論文
168
紀靜惠《各類人士對醫療倫理觀點差異之探究》,高雄: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
研究所,2002
王千蕙《死亡與宗教生活:以佛教臨終助念為例》,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
究所碩士論文,2004
李含真《中陰解脫之研究──探討藏傳佛教「中陰超渡法」的生死意識轉化內涵
》,嘉義:南華大學生死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釋德傅《法之體現:以慈濟志工之身體經驗為例》,花蓮: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
究所碩士論文,2007
楊長憲《無語良師:慈濟大體捐贈意義之分析》,花蓮: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
究所碩士論文,2007
鄭凱文《從證嚴法師對無量義經之詮釋探究其「人間菩薩」思想意涵》,花蓮:
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