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10/08 09:06:56
學習次第 : 進階

白話佛經

白話大般涅槃經

法會聖眾 常親近同修 翻譯

大般涅槃經卷第八

如來性品第四之五

佛說:善男子。方等經典,好像甘露又像毒藥。

迦葉菩薩對佛說:如來為什麼說方等經典好像甘露又像毒藥呢?

佛言:善男子。你今天相要知道如來秘藏真實的意義嗎?

迦葉回答:我今天非常希望得知如來秘藏的意義。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或有服甘露 傷命而早夭 或複服甘露壽命得長存

或有服毒生 有緣服毒死 無礙智甘露所謂大乘典

如是大乘典 亦名雜毒藥 如酥醍醐等及以諸石蜜

服消則為藥 不消則為毒 方等亦如是智者為甘露

愚不知佛性 服之則成毒 聲聞及緣覺大乘為甘露

猶如諸味中 乳最為第一 如是勤精進依因於大乘

得至於涅槃 成人中象王 眾生知佛性猶如迦葉等

無上甘露味 不生亦不死 迦葉汝今當善分別三歸

如是三歸性 則是我之性 若能諦觀察我性有佛性

當知如是人 得入秘密藏 知我及我所是人已出世

佛法三寶性 無上第一尊 如我所說偈其性義如是

這時世尊說道:有人服用甘露而夭折,有人服用甘露得到長壽;有人服用毒藥而生,有人服用毒藥而死;無礙智的甘露就是大乘經典,此大乘經典又可能叫做雜毒藥。好比酥、醍醐以及諸石蜜,能消除病痛則稱為藥,不能除病則叫做毒。方等經典也是如此,對智者而言是甘露,愚蠢的人不明白佛性,服用則成為毒藥。對於聲聞及緣覺眾而言,大乘就是甘露。好比各種味道中,乳是第一味,按照大乘經辛勤精進的修行,就能達到涅槃,成為人中的象王。讓眾生明白佛性,就像迦葉等人一樣。無上甘露之味是不生亦不死的,迦葉,你今天應當好好的分別三歸,如此三歸之性,就是如來之性,如果能仔細觀察,覺知我性中有佛性,那麼此人就算進入如來秘藏中了。如果了知以及我所,那麼此人已然超過世間了。佛法三寶之性就是無上第一尊,其中的道理就如我所說的此偈。

爾時迦葉複說偈言

我今都不知 歸依三寶處 雲何當歸趣無上無所畏

不知三寶處 雲何作無我 雲何歸佛者而得於安慰

雲何歸依法 唯願為我說 雲何得自在雲何不自在

雲何歸依僧 轉得無上利 雲何真實說未來成佛道

未來若不成 雲何歸三寶 我今無預知當行次第依

雲何未懷妊 而作生子想 若必在胎中則名為有子

子若在胎中 定當生不久 是名為子義眾生業亦然

如佛之所說 愚者不能知 以其不知故輪回生死獄

假名優婆塞 不知真實義 唯願廣分別除斷我疑網

如來大智慧 唯垂哀分別 願說於如來秘密之寶藏

我現在根本不明白歸依三寶之處啊。如何能夠到達無上無畏的地方?不知道三寶的歸處如何修證無我?如何才能歸依佛而得到安慰?如何歸依法,希望如來為我解說。如何得到自在,如何不能自在。如何歸依僧從而得到無上的利益?如何保證未來可以成佛道?未來如果不能成,應該如何歸依三寶呢?我沒有預知能力,所以應該按照次第修行。如何沒有懷孕,就認為要生孩子呢?如果一定在胎中才能稱的上有孩子了。孩子如果真的在胎中,出生必定是遲早的事。這是生子的道理,眾生的業力也是如此。如佛所說的那樣,愚人不能知曉,因為他不知道,所以才在生死的牢籠中輪回。假名做優婆塞,不知道其中真實的道理。唯願如來詳細的分別解說,解除我們的疑網。如來具有大智慧,希望如來憐憫我們,為我們講解如來秘密之寶藏。

迦葉汝當知 我今當為汝 善開微密義令汝疑得斷

今當至心聽 汝于諸菩薩 則與第七佛同其一名號

歸依於佛者 真名優婆塞 終不更歸依其餘諸天神

歸依於法者 則離於殺害 歸依聖僧者不求於外道

如是歸三寶 則得無所畏

迦葉你應該知道這些,我今天為你好好的解說此中微妙的道理,讓你斷絕疑問。只要至心聽,你和諸菩薩則與第七佛(釋迦牟尼佛)就是一個名號了。歸依佛,就是真名優婆塞,永遠不歸依其餘的天神。歸依法則能遠離殺害,歸依聖僧則不求外道。這樣歸依三寶則能得無所畏懼。

迦葉白佛言 我亦歸三寶 是名為正路諸佛之境界

三寶平等相 常有大智性 我性及佛性無二無差別

是道佛所贊 正進安止處 亦名正遍見故為佛所稱

我亦趣善逝 所贊無上道 是最為甘露諸有所無有

迦葉對佛說:我歸依三寶,這是無上正路,是諸佛之境界。在三寶平等相中常蘊含著大智之性。我性以及佛性是無二無別的。這個道理是佛所稱讚的,也是正進安止之處,又叫做正遍見,所以被佛所稱讚。我也喜歡善逝所贊無上之道,這是最妙的甘露,是諸有中所沒有的。

這時佛告訴迦葉菩薩:善男子。你不應該像那些聲聞凡夫之人一樣在大乘法中分別三寶,大乘中沒有三歸分別之相。為什麼呢?在佛性中即有法、僧,為了要化度聲聞凡夫所以分別解說了三歸的不同之相。善男子。如果要隨順世間法則應分別有三歸依。善男子。菩薩應這樣思惟:我現在此身歸依於佛,如果此身能成佛道,成佛之後不必再恭敬禮拜供養諸世尊了。因為諸佛平等,平等的作為眾生作歸依之處。如果要尊重法身舍利,便應禮敬諸佛的塔廟。為什麼呢?是為了要化度諸眾生的緣故,讓眾生向我學習而也願意禮拜供養塔廟。這樣眾生以我的法身作為歸依之處。一切眾生都依從不真的邪偽之法,我要次第為眾生解說真法。如果有歸依非真僧的,我要作為他們能歸依的真僧之處。如果有人分別三歸依,我要為他們作一歸依處,沒有三種差別。為盲目的眾生作為他們的眼目,又要為諸聲聞緣覺作真正歸依之處。善男子。這些菩薩為無量惡業的眾生以及智者們而作佛事。

善男子。比如有人臨戰時心想:我在軍隊中是第一,一切兵眾都要依靠我。又像王子如此思惟:我要調伏其餘王子,光復大王霸王之業而得自在。讓其餘王子都歸依于我。所以不應認為自己下劣。如國王王子大臣也一樣。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也是如此思維的。怎麼說三事(三歸依)與我是一體呢?善男子。我所開示的三事即是涅槃。如來稱為無上士。好比人身上頭是最上,不是其餘的關節手足所等同的。佛也是最尊最上的,不是法、僧能等同的。為了要化度諸世間而示現種種差別之相。就像那階梯一樣。所以你不應受持凡人所認知的有差別之相的三歸依。你對待大乘要如同如剛刀一樣猛利的決斷。

迦葉菩薩對佛說:世尊。我是明知故問,不是真的不知道。我是為菩薩那些大勇猛者問此無垢清淨的行處(行為方法)。希望如來為諸菩薩詳細宣講辨別此奇特之事,稱揚大乘方等經典。如來大悲現在已經圓滿的解說,我也如是安住在此法中。所說的菩薩清淨行處就是宣說大涅槃經。世尊。我現在也要廣為眾生顯揚此如來秘藏。也要證知真正的三歸處。如果有眾生能相信此大涅槃經,其人則能自然了達三歸依處。因為如來秘藏有佛性。如果有人宣說此經典,其言身中盡有佛性。此人則不久就能求得三歸依處。為什麼呢?在未來世中我身就會成就三寶,所以聲聞緣覺之人及其餘眾生都皈依於我,恭敬禮拜。

善男子。所以應當正確的學習大乘經典。

迦葉又說:佛性如此不可思議。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也不可思議。

這時佛贊迦葉菩薩:善哉善哉。善男子。你已成就深利的智慧。我要更完善的為你解說深入如來藏。假如是住的那就是常法(有生就有滅),不能離苦。假如是無我,那麼修行淨行也就無人能受益。如果說諸法都無我就是斷見。如果說我是住的即是常見。如果說一切行法無常即是斷見,說諸行皆常又是常見。如果說苦即是斷見,如果說樂又是常見。修行一切法皆常的人墮於斷見,修行一切法斷滅的人又墮於常見。就像步屈蟲一樣依靠移動前腳才能移動後腳。修常見和斷見的人也是如此,斷和常是互相依存的(相對的),所以修於苦法都是不善的,修于樂法則叫作善。修無我法的是增添煩惱。修常法是則名曰如來秘藏。所謂涅槃是沒有洞窟房宅的。修于無常法即是財物(會丟失),修于常法就是佛法僧三歸和正解脫。要知道佛法是中道,遠離二邊而說真法。凡夫愚人卻對二邊法沒有懷疑。好像羸弱的病人吃了酥後就有了氣力,有無之法體性不定,如同四大的性質不同,互相違反。良醫瞭解其中的道理按照病人的偏頗而治療。

善男子。如來也一樣。對眾生而言猶如良醫。明白煩惱的體相差別而為眾生除斷煩惱,開示如來秘密之藏、清淨佛性是常住不變的。如果說有,聰明的人不應染著。如果說無即是妄語。如果有人說有不要默認,也不要戲論諍訟,只為了希求了知諸法真性。凡夫只知道戲論諍訟,不能瞭解如來微密藏。如果給他說苦,愚人就認為身是無常。給他說一切皆苦,他又不能知道身中有樂性。如果給他說無常,凡夫就認為一切身都是無常,好像瓦一樣會毀壞。有智慧的人應當分別。不應當盡言一切無常。為什麼呢?因為我身即有佛性種子。如果說無我,凡夫就認為一切佛法也是無我的。智者應當分別無我是假名,不是真正的無我,瞭解此中道理不要懷疑。

如果說如來秘藏是空寂的,凡夫聽到後就生出斷滅見。有智慧的人應當分辨如來是常,無有變易。如果說解脫猶如幻化一樣,凡夫就認為得到解脫就是磨滅。有智慧的人應當分辨人中獅子雖然表面上有去有來實際上卻是常住不變的。如果說無明緣行(見十二因緣),凡夫聽了就生出二法想——明與無明。智者要明白明與無明本性是無二無別的。無二之性即是實性。如果說行緣識凡夫就認為行之識是兩回事,智者要明白兩者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如果說十善十惡,什麼可作什麼不可作,善道、惡道、白法、黑法。凡夫就認為這些都是二,智者要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如果說應修一切法苦,凡夫就認為是二,智者要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如果說一切行都是無常,如來秘藏也是無常。凡夫認為兩者是二,智者要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如果說一切法無我,如來秘藏也無我。凡夫認為兩者是二,智者要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我與無我本性並不是兩回事。如來秘藏的道理如是,被不可稱計無量無邊諸佛所贊。我今天于此一切功德成就經(大涅槃境)中都說完了。

善男子。我與無我在性相上是不二的。你應該如此的受持頂戴。善男子。你也應當堅持憶念此經典。就像我早先在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中說我與無我沒有二相。好比因乳二生酪,因酪而得生酥,因生酥而得熟酥,因熟酥而得醍醐。此種酪性是從乳生是從自生還是從他生呢?乃至醍醐也是如此。如果是從他生即是他作,不是乳生。既然非乳所生,乳就沒有作用了(何必因乳而生?)。如果是自生,不應該相似相續而生,如果相續而生則不能同時生,既然不能同時而生則不能同時而有五種味,既然不能同時有五味那一定不是從自身而來的(不然乳就會自己變成酪)。要知道乳中本來就有酪相,因為甜味多而不能自己變化,乃至醍醐也是如此。是因牛吃了水草的因緣,依靠血脈轉變而得成乳。如果牛吃甘草那乳就甜,如果牛吃苦草乳那乳就苦。雪山上有種草叫做肥膩,牛如果吃了就能只得醍醐,沒有青黃赤白黑色之分。因為穀草的因緣牛乳才有色味差別。眾生以明、無明業力因緣而生二相,如果無明轉變則成為明(本性一樣)。一切諸法所謂善和不善,也是如此沒有二相。

迦葉菩薩對佛說:世尊。如佛所說的乳中有酪是什麼意思呢?世尊。如果說乳中必定有酪相,因為太微細而不可見。為何說是因乳的因緣而生酪呢。道理上來說如果本來沒有後來出現才叫做生,如果本來就有如何能說生呢?如果說乳中必定有酪相,那麼百草之中也應有乳,乳中也應有草。如果說乳中必定無酪,如何因乳而生酪呢。如果道理上講本來沒有而後能產生,為何乳中不能生草?

善男子。不能簡單的說乳中有酪或者乳中無酪,也不可說從別處而生。如果說乳中必定有酪,為何味道各異?所以不可說乳中定有酪性。如果說乳中定無酪,乳中為何不生兔角?放到毒乳中酪則能殺人。所以不可說乳中定無酪性。如果說酪從別處生,為何水中不能生酪,所以不可說酪從他生。善男子。是因為牛食草的因緣血則變白,草血滅後,依靠眾生福力變成乳。此乳雖從草和血而出但不能說二,只能叫作從因緣生。酪至醍醐也是如此,所以叫做牛味。是乳滅後因緣成酪。因緣就是酢或者暖。所以叫做從因緣有,乃至醍醐也是如此。所以不能簡單說乳中沒有酪相,從別處生不依靠乳而有,是沒有道理的。善男子。明與無明也是如此,如果與煩惱諸結在一起,就叫做無明。如果與一切善法在一起就叫做明。所以我說沒有二相。因此因緣我先說雪山有草名曰肥膩,牛吃了就能產醍醐。佛性也是如此。

善男子。眾生薄福不見此草。佛性也是一樣,因為煩惱覆蓋眾生不能見。譬如大海雖然都?,其中也有上妙之水味道像乳一樣。喻如雪山雖然成就種種功德生長各種藥,其中也有毒草。諸眾生的身也是如此,雖有四大毒蛇之種其中亦有妙藥大王,就是佛性。不是作法(不能作用)只是因為被煩惱客塵所覆。若?利、婆羅門、毗舍、首陀能斷除客塵就能見佛性而成無上道。譬如虛空中震雷起雲,一切象牙上皆生花,如果沒有雷震,花則不生,也就沒有生花之名。眾生佛性也是如此。常被一切煩惱覆蓋不可得見。所以我說眾生無我,如果得聞此大般涅槃微妙經典則見佛性,就像象牙花一樣。就算聽聞契經一切三昧,不聞此經也不知如來微妙之相。如同無雷時象牙上花不可得見,聞此經後即知一切如來所說秘藏佛性。喻如天雷現象牙花。聞是經已即知一切無量眾生皆有佛性。因此而說大涅槃叫做如來秘密之藏。增長法身猶如雷時象牙上花,因為能滋養如此大義,所以叫做大般涅槃。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有能習學是大涅槃微妙經典。當知是人能報佛恩是真佛弟子。

迦葉菩薩對佛說:甚奇世尊。所說的佛性太深奧了,難見難入。是聲聞緣覺所不能認同的。

佛言:善男子。如是如是。就像你所讚歎的。跟我我說的一樣。

迦葉菩薩對佛說:世尊。佛性者為何甚深難見難入?

佛說:善男子。比如盲人為治病造訪良醫。此時良醫用金箭決(應該是清理的意思)其眼膜。用一個指頭問他能見到嗎。盲人回答看不見。又用二指三指展示,才回答稍微看見。善男子。此大涅槃微妙經典如來最後所說也是一樣。無量菩薩雖具足行諸波羅蜜乃至十住,還不能見所有佛性。只是稍微能見。是菩薩摩訶薩見後都說:甚奇世尊。我等流轉無量生死,常被無我所惑亂。善男子。如是菩薩位階在十地尚不能了了知見佛性,何況聲聞緣覺之人?另外善男子。譬如仰頭看虛空看到鵝雁,那是虛空還是鵝雁?是諦觀不已才仿佛能見到。十住菩薩對如來性知見也是一樣的少,何況聲聞緣覺之人?

善男子。譬如喝醉的人要行遠路,只能朦朧看見道路。十住菩薩對於如來性的知見之少也是如此。善男子。比如渴人行於壙野,此人太渴了到處求水,見到有樹叢中有白鶴,此人迷惑中不能分別是樹是水,諦觀不已才見白鶴以及叢樹。善男子。十住菩薩對於如來性知見之少也是如此。善男子,譬如有人在大海中到達無量百千由旬,遠遠望見樓閣堂閣。就想那是樓閣還是虛空呢?看得久了才確定樓閣。十住菩薩在自身中見如來性也是如此。善男子。譬如王子身體虛弱整夜遊戲直至天亮,眼睛看一切都不明了。十住菩薩雖于己身見如來性也是如此,不大明瞭。另外善男子。譬如官吏被公事所迫深夜回家,閃電趙耀下瞬間看見牛聚。就想:是牛群還是屋舍?此人看了很久雖然認為是牛群卻不能確定。十住菩薩雖于己身見如來性卻不能確定也是如此。

另外善男子。如持戒比丘觀察無蟲的水而看見蟲。就想此中動者是蟲還是塵土?常久的觀察雖知道是塵也不能明瞭。十住菩薩于己身中見如來性也是一樣不大明瞭。複次善男子。譬如有人在陰閣中看到遠處小孩。就想:那是是牛、鷲、鳥、人呢?久觀不已雖然看見小兒還不能明瞭。十住菩薩于己身分見如來性也是一樣不大明瞭。複次善男子。譬如有人於黑夜中見畫菩薩像。心想:這是菩薩像還是自在天像還是大梵天像呢?此人看了很久雖然認為是菩薩像卻不大明瞭。十住菩薩于己身見如來性也是一樣不大明瞭。善男子。所有佛性都是甚深難得知見。只有佛能知,不是聲聞緣覺所能知道的。善男子。智者要如此分辨知如來性。

迦葉菩薩對佛說:世尊。既然佛性如此微細難知,肉眼怎麼能得見呢?

佛說:迦葉。善男子。如同那非想非非想天,也不是二乘人所能得知。只是隨順契經因為相信而知道。善男子。聲聞緣覺相信此大涅槃經。直到自己有如來性也是一樣。善男子。所以應當精勤修習大涅槃經。善男子。如此佛性唯佛能知,不是諸聲聞緣覺所能瞭解的。

迦葉菩薩對佛說:世尊。凡夫有眾生性,都說有我。

佛說:譬如二個好友。一是王子,一是貧賤之人。如是二人互相來往。貧人見王子有一好刀淨妙第一,心中貪著。王子後來拿著此刀逃至他國。於是貧人後來在他家寄宿,在夢中說:刀、刀,旁人聽了就把它抓到王宮。國王問:你說的刀是從何處得的?此人把事情經過告訴大王。王就用刑搜查想得到刀,當然無辦法得到。貧人說:我與王子素來親近。原來雖然眼見過,卻不敢用碰觸,何況拿走呢?國王又問:你見的刀是什麼樣子的?回答:大王,好像羚羊角一樣。國王聽到就欣然而笑。說:你走,不要害怕了。我庫藏中沒有那樣的刀。你又怎麼能在王子哪里見到呢?這時國王就問群臣:你們曾見過這樣的刀嗎?說完後就死了。之後尋立其餘王子紹繼王位。又問輔臣:你們,曾在皇宮庫藏之中見過此刀嗎?諸臣回答:我們見過。又問:形狀像什麼?回答:大王,像羚羊角。國王說:我官藏中那裏有這樣的刀?之後的四個王都無從求索。後來逃跑的王子從他國回來本土,又成為王。既登王位又問諸臣:你們見過刀嗎?回答:大王。我們都見過。又問:形狀像什麼?回答:大王。顏色清淨如優缽羅花。也有人說形如羊角,還有人說顏色火紅,還有人說猶如黑蛇。這是國王大笑:你們都沒見過我刀真實之相。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也是如此,出現於世,講解的真相,說後舍法。如同王子持淨妙刀逃至他國。凡夫愚人說一切有我,如那貧人夢話:刀刀。聲聞緣覺問眾生我有何相?回答:我見我相大如拇指。或說如米。或說如稗子。或說我相住在心中,像太陽一樣。這些眾生不知我相,如同諸臣不知刀相。菩薩這樣解說我法,凡夫不知種種分別,妄認作我相。如同問刀的相,回答好似羊角。這些凡夫次第相續而起邪見,為了斷絕這些諸邪見,如來示現而說無我。如同王子對諸臣說我庫藏中沒有此刀。善男子。今日如來所說真我,叫做佛性。如此佛性,我佛法中比喻如淨刀。善男子。如果有凡夫能很好的解說即是隨順無上佛法。如果有人善於分別隨順宣說,那麼即是菩薩相貌。善男子。所有種種異論咒術言語文字都是佛說不是外道說。

迦葉菩薩對佛說:世尊。如何如來說字的根本?

佛說:善男子。最初的半字是根本。依靠各種記論、咒術、文章、諸陰、實法。讓凡夫學習字的根本,然後能知道什麼是法什麼是非法。

迦葉菩薩又對佛說:世尊。那麼所說的字是什麼意思呢?

善男子。有十四音稱作字義。所說的字名為涅槃,常故不流。如果不流轉則為無盡。既然無盡即是如來金剛之身。此十四音就是字本。惡(發音)就是不破壞,不破壞就叫三寶,猶如金剛。又惡叫做不流,不流即是如來。如來得九孔沒什麼可流所以不流,又沒有九孔所以不流。不流即常,常即如來。如來無作是故不流。另外惡者叫作功德,功德即是三寶。所以叫惡。阿叫做阿闍梨。阿闍梨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世間中的聖者。什麼是聖?聖叫做無著,少欲知足又叫清淨。能度眾生於三有流生死大海就是聖。另外阿叫做制度,即修持淨戒隨順威儀。另外阿者叫做依從聖人,應學習威儀、進止、舉動,供養恭敬禮拜三尊,孝養父母及學大乘。善男女等都持禁戒,以及菩薩摩訶薩等都是聖人。另外阿叫做教誨,就是如來說這些應作這些莫作。如果能避免非威儀的法則叫聖人,所以叫阿。

億即是佛法,梵行廣大清淨無垢,好像滿月。你們這些應作,這些不應作,這些符合道理、這些不合道理,此是佛說,此是魔說。所以叫億。伊就是佛法,微妙甚深難得。如自在天、大梵天王。法名自在,若能受持則叫護法。另外自在叫做四護世。此四自在則能攝護大涅槃經,也能自在敷揚宣說。另外伊就是能為眾生自在說法。另外伊為了自在而說什麼呢?就是修習方等經典。另外次伊就是斷嫉妒如除稗穢,讓他們都能令變成吉祥,所以叫伊

郁就是諸經中最上最勝的。增長上上,就是大涅槃。另外鬱就是如來之性聲聞緣覺所未曾聽聞的。比如一切地方北郁單越最為殊勝。菩薩若能聽受此經對一切眾最為殊勝,因此此經叫做最上最勝。所以叫鬱。優,猶如牛乳是各種味道中最好的。如來之性也是如此在諸經中最尊最上。如果有人誹謗,要知道此人與牛沒有區別。另外優叫做無慧正念。誹謗如來微密秘藏的非常可憐,遠離如來秘密之藏而說無我。所以叫優。

[*](yan)即是諸佛法性涅槃。所以叫[*][*]叫做如來義。[*](ye)就是:如來進止、屈伸、舉動無不利益一切眾生。所以叫做[*]

烏就是煩惱義。煩惱叫做諸漏,如來永斷一切煩惱,所以叫烏。炮就是大乘義。在十四音中是究竟義。大乘經典也是如此,在諸經論中最為究竟。所以稱作炮。

庵能遮一切諸不淨物,在佛法中能舍一切金銀寶物。所以叫庵。阿叫做勝乘義。因此大乘典大涅槃經,在諸經中最為殊勝,所以叫阿

迦在眾生起大慈悲,把眾生看作孩子如羅?羅一樣,作為美妙、上善之義,所以叫迦。佉叫做非善友。非善友名為雜穢,不信如來秘密之藏。所以名佉。
伽叫做藏,藏即是如來秘藏,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所以叫伽。[*]是如來常音,什麼叫如來常音?所謂如來常住不變。所以叫[*]。俄是一切諸行破壞之相,所以名俄

遮就是是修行的意思,能調伏一切諸眾生,所以是修行之義,所以叫遮。 車是如來覆蔭一切眾生,猶如大蓋,所以叫車。闍是正解脫,沒有老之相,所以叫闍。膳就是煩惱繁茂,猶如森林,所以叫膳。喏是智慧義,了知真法性,所以叫喏。

吒就是在閻浮提示現半身而說法,喻如半月,所以叫吒。侘就是法身具足,猶如滿月。所以叫侘。荼是愚癡僧,不知常與無常,猶如小兒,所以叫荼。祖是不知師恩,猶如羝羊,所以叫祖。拏不是聖義,喻如外道。所以叫拏。多就是如來告諸比丘,應該離開驚畏,為你們說微妙法。所以叫多。他叫做愚癡義。眾生流轉生死,如蠶、蜣螂一樣將自己纏裹。所以叫他。陀叫做大施。所謂大乘所以叫陀。彈就是稱讚功德,所謂三寶如須彌山一樣高峻廣大,不會傾倒,所以叫彈。 那就是三寶安住不會傾倒震動,好像門檻。所以叫那。

波是顛倒義。如果說三寶都要滅盡,那麼此人非常疑惑,所以叫波。頗是世間災難。如果說世間災起時三寶也盡,那麼此人愚癡無智,違反如來的意思。所以叫頗。婆叫做佛十力。所以叫婆。滼叫做重擔。能負擔無上正法,要知道此人是大菩薩。所以叫滼。摩是諸菩薩嚴峻制度,就是所謂大乘大般涅槃。所以叫摩。

蛇是諸菩薩到處為諸眾生說大乘法。所以叫蛇。囉能破壞貪欲嗔恚愚癡而說真實法。所以叫囉。羅叫做聲聞乘動轉不住,大乘安固不會傾動。捨棄聲聞乘而精勤修習無上大乘。所以叫羅。和是如來世尊,為眾生降下大法之雨。所謂世間的咒術經書,所以叫和。奢就是遠離三箭。所以叫奢。沙叫做具足義。如果能聽此大涅槃經,則已經得聞受持一切大乘經典,所以叫沙。娑是為諸眾生演說正法,令眾生歡喜。所以叫娑。呵叫做心歡喜。如此奇特,世尊離一切行。如此奇怪,如來入般涅槃。所以叫呵。[*]是魔義。無量諸魔不能毀壞如來秘藏,所以叫[*]。另外[*]示現隨順世間父母妻子,所以叫[*]。魯流盧樓。這四字有四種意義。所謂佛、法、僧以及對法。所謂對法,就是隨順世間。猶如調婆達示現壞僧的形象,化作種種形貌色像是為了制定戒律,智者明白此事不應對此感到恐怖。叫做隨順世間之行。所以叫魯、流、盧、樓。

吸氣、舌根、隨鼻之聲,長短超聲不同的音有不同的義。都因舌齒而有差別。這些字義能令眾生口業清淨。眾生的佛性卻不像這樣假於文字而得清淨。為什麼呢?因為性本來清淨,所以雖然處在陰界入中,卻不同于陰入界。所以眾生都應歸依諸菩薩。因佛性所以平等對待眾生,沒有差別。所以半字對於諸經書記論文章是根本。另外,半字之義都是煩惱言說之本,所以叫半字。滿字者是一切善法言說之根本,比如世間為惡之人叫作半人,修善之人叫做滿人。一切經書記論都因半字作為根本,如果說如來以及正解脫入於半字,是不對的。因為那是離於文字的。所以如來對於一切法無礙無著是真得解脫。什麼叫做解了字義?因為如來出現於世能滅除半字(比喻不圓滿的法),所以叫做解了字義。如果隨逐半字之義,其人不知如來之性。什麼叫做無字義呢?親近修習不善法的人叫做無字。另外,無字雖能親近修習善法,不知如來常與無常、恒與非恒,以及法僧二寶,律與非律,經與非經魔說、佛說。如果不能分別這些,就叫做隨逐無字義。我現在已經解說如此隨逐無字之義。善男子。所以你要離開半字而善於瞭解滿字。

迦葉菩薩對佛說:世尊。我們應當好好學習字數。現在我值遇無上之師。已接受如來殷勤的教誨。

 

佛讚歎迦葉:善哉善哉。樂於學習正法者應該如此。這時佛告訴迦葉菩薩:善男子。鳥有二種,迦鄰提和鴛鴦。一起遊行,不相舍離。苦、無常、無我等法也是如此不得相離。

迦葉菩薩對佛說:世尊。如何是苦、無常、無我。如同那鴛鴦、迦鄰提鳥?

佛說:善男子。異法是苦,異法是樂。異法是常,異法無常。異法是我,異法無我。(是否是指外道都是執著兩邊)?譬如稻米與麻麥不同。麻麥有不同於豆粟甘蔗。如是種子從萌芽知道開花都是無常。果實成熟,被人受用的時候才叫做常。因為其性真實。

迦葉對佛說:世尊。這些東西如果是常,與如來一樣嗎?

佛說:善男子。你不要這樣說。為什麼呢?如果說如來像須彌山。當劫壞的時候須彌山會崩倒。如來這時怎麼會一同壞呢?善男子。你不要有這種想法。善男子。一切諸法除了涅槃,沒有一法是常。只是用世間諦來比喻果實是常。

迦葉菩薩對佛說:世尊。善哉善哉。正像佛說得這樣。

佛告訴迦葉:如是如是。善男子。雖然修行一切契經的定。乃至沒有聽聞大般涅槃,都說一切無常。聞此經後雖有煩惱如同沒有煩惱,能利益一切人天。因為曉知自己身中有佛性,這叫做常。另外善男子,比如庵羅樹花剛開放的時候是無常相,等到果實成熟利益人們的時候才叫做常。另外善男子,譬如金礦消融之時。是無常相。融化後成為金頂,利益大眾,才叫做常。善男子。雖然修行一切契經的定。乃至沒有聽聞大般涅槃,都說一切無常。聞此經後雖有煩惱如同沒有煩惱,能利益一切人天。因為曉知自己身中有佛性,這叫做常。

另外善男子。譬如胡麻未被榨壓時叫無常,等到成了油利益大眾才叫做常。善男子。雖然修行一切契經的定。乃至沒有聽聞大般涅槃,都說一切無常。聞此經後雖有煩惱如同沒有煩惱,能利益一切人天。因為曉知自己身中有佛性,這叫做常。譬如河流都歸於海,一切契經諸定三昧都歸大乘大涅槃經。因為,此經是究竟說皆有佛性。善男子。所以我說異法是常,異法無常,乃至無我也是如此。

迦葉菩薩對佛說:世尊。如來已離開憂悲的毒箭。所謂憂悲叫做天,如來不是天。有憂悲的叫人,如來不是人。此憂悲是二十五有,如來不是二十五有。所以如來沒有憂悲。為何說如來憂悲呢?

善男子。無想天叫做無想。如果無想則無壽命,如果沒有壽命為何有陰界之入呢?因此無想天的壽命不能說有固定的住處。善男子。比如樹神依樹而住,不能斷定依枝、依節、依莖、依葉。雖然不定卻不能說無。無想天的壽命也是如此。善男子。佛性也一樣,甚深難解。如來實在沒有憂悲苦惱,而對眾生興起大慈悲示現有憂悲。對待眾生猶如羅?羅。另外善男子,無想天中所有壽命只有佛能知,非其餘的人能知道的,乃至非想非非想處也是如此。

迦葉。如來性清淨無染,猶如化身。哪里能有憂悲苦惱?如果說如來無憂悲,又怎麼能為了利益一切眾生而弘廣佛法?如果說無為何而說同等對待眾生,如羅?羅?若不平等對待如羅?羅,這樣的言語就是虛妄。因此善男子,佛不可思議,法不可思議,眾生佛性不可思議。無想天壽不可思議。如來有憂還是無憂,是佛境界。不是聲聞緣覺所能知道的。善男子。譬如在虛空中舍宅微塵不能安住。如果說舍宅不是因空而住是不對的。因此不能說房舍住於虛空還是不住虛空。凡夫雖說舍住虛空,而此虛空實無所住。為什麼呢?因為性無所住。

善男子。心也是如此。不能說住陰界入以及不住。無想天壽命也是如此。如來憂悲也是如此。如果沒有憂悲怎麼說平等對待眾生如羅?羅?如果說有,又如何說性同虛空?善男子。譬如幻術師雖然變化種種宮殿,殺生、長養、系縛、放舍。以及變化金銀琉璃寶物叢林樹木,都不是真實的。如來也是一樣。隨順世間示現憂悲,不是真實。善男子。如來已入於般涅槃,如何能有憂悲苦惱。如果說如來入於涅槃是無常的,那此人則有憂悲。如果說如來不入涅槃常住不變,那次人沒有憂悲。如來有愁還是無愁沒人能知道。

另外善男子。譬如下等人能知下等法不知中上法。中等人知中又不知上。上等人知道上法以及中下。聲聞緣覺也是一樣,只知自己的果地。如來不是這樣,知道自己也知道別人的果地。所以如來叫無礙智,示現幻化隨順世間,凡夫肉眼認為是真實的。而想盡知如來無礙無上智是不對的。有愁無愁只有佛能知道。因此。異法有我,異法無我,叫做鴛鴦迦鄰提鳥性。

另外善男子。佛法猶如鴛鴦共行,這迦鄰提和鴛鴦鳥,盛夏水漲的時候選擇高原安處,為了照顧子女,之後隨意安隱而遊。如來出世也是如此,度化無量眾,令眾生安住正法。就像那鴛鴦迦鄰提鳥選擇高原安置子女。如來也一樣,要做得作完了就進入於大般涅槃。善男子。這叫異法是苦,異法是樂,諸行是苦,涅槃是樂。第一微妙,破壞諸行。

迦葉菩薩對佛說:世尊。為何眾生得涅槃是第一樂?

佛說:善男子。如我所說的諸行和合就是老死。

謹慎無放逸 是處名甘露 放逸不謹慎是名為死句

若不放逸者 則得不死處 如其放逸者常趣於死路

謹慎不放逸叫做甘露, 放逸不謹慎就是死。如果不放逸就得到不死處,如果放逸則是走向死路。

如果放逸者就叫做有為法,這有為法是第一苦。不放逸則名涅槃,涅槃是甘露是第一最樂。如果樂於諸行就是死處,受第一苦。如果到達涅槃則名不死,受最妙樂。如果不放逸雖然在諸行中也叫做常樂、不死、不破壞身。如何是放逸如何是不放逸?凡夫就是放逸常死之法,出世聖人是不放逸,無有老死。為什麼呢?因為能進入第一常樂涅槃。因此異法是苦,異法是樂,異法是我,異法無我。好比人在地上仰望虛空,不見飛鳥的痕跡。善男子。眾生也是一樣沒有天眼,在煩惱中而不能看見有如來性。所以我才說無我的密教。因為無天眼的人不知真我,硬是把假我當作我。因為煩惱所造的有為即是無常,所以我說異法是常,異法無常。

精進勇健者 若處於山頂 平地及曠野常見諸凡夫

升大智慧殿 無上微妙台 既自除憂患亦見眾生憂

如來悉斷無量煩惱住智慧山。見諸眾生常在無量億煩惱中。

精進勇健的人如果爬到山頂,在平地及曠野常常見到凡夫。於是升起大智慧的寶殿,築起無上微妙的講臺,既能自除憂患也能見眾生憂。如來悉斷無量煩惱,住智慧山,卻見到眾生常在無量億煩惱中。

迦葉菩薩又對佛說:世尊。恐怕不是如此。入涅槃者無憂無喜,如何能升智慧殿台,又如何住在山頂而見眾生?

佛說:善男子。智慧殿就是涅槃。無憂愁的人就是如來。有憂愁的人就是凡夫。因凡夫憂所以如來無憂。須彌山頂就是正解脫。勤精進的人比喻須彌山沒有動轉。地比喻有為之行。這些凡夫安住此地造作諸行。智慧就是正覺。離開而常住所以叫如來。如來憐憫無量眾生,常被諸有的毒箭所中。所以如來有憂。

迦葉菩薩又說:世尊。如果能讓如來有憂戚,那就不能稱為等正覺了。

佛說:迦葉。都是隨著因緣,在眾生應該接受度化的地方,如來在那裏示現受生,雖然示現受生其實沒有受生。所以如來是常住法。如同迦鄰提鴛鴦等鳥。

大般涅槃經卷第八畢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