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全球每年有130萬人死於自殺,其中70%在亞洲地區。
平均每40秒就有一人自殺身亡、每4秒就有一人企圖自殺。連續13年,自殺都是台灣十大死因之一。
2003年國際自殺防治協會與世界衛生組織將9月10日訂為「世界自殺防治日」,呼籲各國重視自殺的嚴重性。
2005年行政院「全國自殺防治策略行動方案」,成立了「自殺防治中心」推動防治守門人訓練,推廣自殺防治的相關知識。
自殺發生的原因相當多元,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秘書長廖士程表示,造成自殺的原因分為遠端和近端因子,遠端例如:遺傳、性格等。
近端則是精神疾病、心理社會危機等原因。自殺防治的著力點在於消減近端因子,讓全民皆為守門人,為身旁親友提供及時的關懷與協助。
多些關懷 少點遺憾
根據統計,自殺高風險族群首推「自殺未遂」者,再來是「曾經長期住院者」和「精神疾病者」。
自殺防治中心表示,自殺未遂者有1/3會再次自殺,不過自殺未遂者當中接受關懷訪視者,企圖自殺的行為較未經過關懷訪視者減少55.2%。自殺防治中心積極培養更多守門人,讓全民加入自殺防治行列。
2005年,台灣自殺人數達4406人,10年成長近3倍。衛生署長楊志良表示,社會能有多一點關懷,就能產生很大的幫助。自殺防治協會今年與10大通路商合作,推動守門人相關課程,讓企業員工成為自殺防治的一員。
除了有自殺念頭者是防治中心重點服務對象,統計顯示,一名自殺者平均影響6位親友,自殺者家屬的關懷也很重要。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李明濱表示,學會成立「自殺者親友互助團體」,結合4師聯誼會(醫師、建築師、律師和會計師)提供免費諮詢服務。
改善環境 降低自殺率
增加關懷網絡能有效減少自殺發生,社會結構調整也能減少自殺成因。
總統馬英九表示,政府能做的就是讓大環境變好、提供社會福利,減少貧富差距和相對剝奪感。
然而,這卻是當下台灣社會最迫切需求,政府無能改革的所在。
自殺防治協會提醒民眾,假如遇到身邊親友透露輕生的念頭時,應該「一問二應三轉介」,主動進一步關心、適當回應並且轉介相關單位,或是撥打安心專線( 0800-788-9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