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網 日期:2017/07/18 09:01:01 NPO  編輯部 報導

 

【本報台北訊】第一個全台兒童精神疾患研究發現,近三分之一兒童有精神疾患需要專業評估、協助,且百分之三點一的孩子半年內有自殺念頭,估計每十萬名孩童就有三千一百名曾想自殺。

衛生福利部委託台灣大學醫學院精神科教授高淑芬進行台灣第一個全國性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希望獲得台灣兒童及青少年各種精神疾患的終生及目前(最近六個月)盛行率,與這些精神疾患相關的心理、個人、家庭、環境的危險因子。研究取樣台灣十九個縣市,共有一萬一百二十二名學童,並在家長及本人同意下進行臨床診斷會談。

 

調查結果與歐美相近

 

調查結果發現,兒童精神疾患陽性診斷的加權終生盛行率為百分之三十二點三,目前盛行率為百分之二十八點七;孩子有自殺意念的終身盛行率為百分之七點九、六個月的盛行率為百分之三點一。高淑芬指出,研究結果和歐美國家調查結果相近,都有約三分之一學童有精神疾患,但比對健保資料庫,顯示仍有許多孩童未就醫診斷與治療。

孩子的精神疾患會以發展、情緒和行為,數種精神疾患方面呈現,其中盛行率高低排序,以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最高(ADHD),特定畏懼症次之。

「現在不重視,以後會更嚴重」,高淑芬表示,政府政策只關注生理,忽視心理。過去的研究發現,ADHD孩子常是因為明顯影響到他人,才會被帶來就醫;有些孩子因為不想上學、不想跟爸媽分開、不敢上台報告,情緒低落等症狀,但父母因對精神疾患缺乏認識,或不知道怎麼處理,常低估兒少心理狀況可能對未來產生影響。

高淑芬說,已有很多實證資料顯示,成年後的憂鬱症、焦慮症和強迫症,可能跟小時候的心理狀況有關,長大時面對挫折,就容易誘發。ADHD如果沒治療,也可能導致未來的行為障礙、焦慮、憂鬱,且比較容易使用成癮物質。有些成人個性封閉、不信任別人、有社交障礙,很可能小時候就有相關症狀;如果小時候有獲重視、及時評估治療,精神疾患可以獲得很好的控制。

 

父母忙賺錢 陪伴品質差

 

高淑芬則表示,在大都市生活、但家裡經濟狀況較差的孩子,更容易有憂鬱症、或出現想死念頭,因他們的相對剝奪感更重,家長可能為了賺錢,疏忽陪伴孩子,對比經濟富裕家庭,孩子會過得更辛苦。

高淑芬說明,很多家長搞錯方向,以為對孩子好就是上很多才藝課、買名牌、「孩子要什麼就買什麼」;但是孩子想要好好跟爸媽講話,大人卻忙著顧自己的事情,空閒可能就滑手機;看到孩子只會問:「功課寫好了嗎?成績怎麼退步了?」

高淑芬表示,孩子要的是爸媽陪在一邊、願意聽孩子講話。她做研究發現,二百名孩子曾有自殺想法,但只有二十二個家長知道,顯見多數家長對孩子沒有足夠關心。

「小孩最快樂的事情就是跟爸媽在一起、好好吃飯、好好玩」,高淑芬說,但爸媽處在經濟高壓環境,育兒時間被壓縮,陪伴孩子品質下降,親子互動不夠,孩子如果有狀況,可能也不想跟家長傾訴。小孩如果生病,需要仰賴大人協助,帶他們看醫生。

高淑芬建議,家長、老師的角色至為重要,應撕掉對精神疾病的標籤、正視心理疾病對孩子影響,才能真的幫助孩子。

 

兒童精神疾患調查

調查結果        終身盛行率    目前盛行率(6個月內)

精神疾患        32.3 %     28.7 %

自殺意念        7.9 %       3.1 %

計畫自殺        3.6 %       1.6 %

自殺行為        0.7 %       0.3 %

註:精神疾患包括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對立反抗症、行為規範障礙症、自閉症、持續性憂鬱症、憂鬱症、焦慮症、特定畏懼症、飲食障礙、睡眠障礙等

 

資料來源/高淑芬教授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