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 寶雲寺【梁皇寶懺】 孔雀明王寺(開成別院) 佛像開光暨落成大典 嘎瑪林巴伏藏中陰文武百尊長軌超度
 
 
 
 
 
 
 
弘揚佛法 行銷規劃 公益VIP申請
 利美園地
環保.心靈
地區:
分類
精選顯密資訊
  PLIBC
雪謙寺 
SMTB
寧瑪巴噶陀大圓滿虹光
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
台灣蒙藏文化中心
喇嘛網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喜馬拉雅冰川消融 中國、印度漠然以對   
轉寄 列印 迴響 暖化部落格總覽
更新日期:2010/10/25 08:52:39
 
新聞單位 :

【美國之音中文網/記者斯洋/華盛頓電】

 

當全球關注氣候變暖的時候,喜馬拉雅正在消融的冰川自然也成為關注的焦點之一。但是,學者指出,喜馬拉雅冰川周邊國家並沒有採取相應的行動。冰川融化和消退的速度不斷加快,意味著亞洲數以百萬計的人口將面臨著洪水、乾旱以及飲用水減少的威脅。

 

為全球大約40%的人口提供飲用水來源的喜馬拉雅冰川正在因全球變暖而急劇「消瘦」。資料顯示,過去十年,被稱為「亞洲水塔」的青藏高原的溫度升高了1攝氏度,喜馬拉雅山區4萬多個冰川正在迅速消退,給環境和人類健康帶來嚴重威脅。這是專家們在美國智庫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舉行的研討會上發出的訊息。

 

青藏高原上的冰川是包括長江、黃河和湄公河在內的許多中國乃至亞洲主要大江大河的源頭。美國亞洲協會美中關係中心主任夏偉(Orville Schell)警告說,如果不儘早解決冰川消融的問題,短期內會引發亞洲地區的洪水, 長期就造成乾旱。夏偉是資深中國問題專家,一直致力於美中兩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合作。

 

在研討會上,美國著名登山家戴維‧佈雷希爾斯(David Breashears)通過圖片展示了喜馬拉雅山冰川消融的現狀。佈雷希爾斯曾經在英國登山家馬洛里(George Mallory)和義大利登山家塞拉(Vittorio Sella)上個世紀20年代拍攝喜馬拉雅冰川照片的現場,從同一個地點和角度拍下同一個景象。他將不同年代的照片進行對比。他說,這為地球緩化後果提供了強有力的實證。

 

「這些照片可以用作研究用途,因為我們是靜態對比拍攝的。與我們一起工作的冰川學家可以把能獲得的最早冰川照片和現在的照片作比較,制定模型,告訴我們冰川消失的程度,更重要的是預測出冰川消融的速度。我們的看法是冰川正在以一種不同尋常的速度消退。」

 

他還說,這不僅威脅著人類的水源供應,而且還威脅了該地區的生物多樣性。

 

碳黑是罪魁禍首

 

與會的另一位專家,印度尼赫魯大學冰河學家、美國史汀生中心訪問學者賽義德‧哈斯南(Syed Iqbal Hasnain)指出,造成喜馬拉雅冰川融化的主要原因是來自印度和中國的碳黑。

 

他說:「碳黑是造成喜馬拉雅問題的主要原因……印度有三億人口將成為中產階級,每個人都要買車,都要擁有一套房子,這是正在發生的一切。同樣的事在中國也正在發生。印度在修建以煤發電的火力發電站,中國也有很多,中國和印度排放的溫室氣體越來越多,這就是碳黑產生的原因。」

 

碳黑是一種主要的溫室氣體,它主要來自於柴油發動機和生物質燃燒,例如交通運輸、燃煤或柴火做飯和取暖等;當燃燒不充分時,冒出的黑煙就是碳黑。碳黑對冰川消融產生影響,原因之一是冰雪中的碳黑顆粒導致冰雪對太陽的吸收增加,反射減少,導致冰雪消融加快。

 

周邊國家應聯合行動

 

哈斯南說,巴基斯坦今年的洪水就是冰川融化引起的。他還說,雖然全球在氣候變暖方面難以達成協定,但是區域性的協調應該是更加有效的辦法。他敦促喜馬拉雅周邊的國家中國、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科學家採取聯合行動。

 

美國亞洲協會美中關係中心主任夏偉(Orville Schell)提出,美國也應該在這個問題上發揮作用。

 

他說:「我們在談這個國家,那個國家,還有另外一個國家,但是,事實是,這不是一個國家的問題,沒有一個國家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在這個局勢緊張的地方,每一個國家都應該攜起手來……在我看來,中美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重要力量。如果要解決溫室氣體排放的問題,必須盡最大努力讓中國和美國合作,這是美國和中國有著共同利益的地方。」

 

不過,與會者提出,由於中國和印度、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領土爭議,這些國家在共用冰川資料方面存在困難。

 

2010/10/20 美國之音中文網】

 



備註 :
上一篇(低碳生活部落格.中時聯播網.) 回目錄 下一篇(微藻減碳量 是植樹的二至四倍)

全球慈智部落格
中時部落格|回收紙袋,成為綠色時尚實踐者〔學學GFF〕
◎法不孤起、依因待緣.佛教「生命倫理學」研究.中觀思想講錄.析《中論》.入中論講記 月稱論師造論
贖命延壽法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修次中篇

贊助網站
台灣師大國文系佛學研究
西藏敏竹梅芭藏香
台北縣藏密薩迦喜金剛協會-
台北縣藏密薩迦喜金剛協會-
喇嘛-互動百科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