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3/09/03 00:37:59
學習次第 : 進階

《楞嚴大義》見道之四

第四節 七處征心

1、用諸妄想、此想不真

《楞嚴經》的整部經典總共十卷:前面四卷就是講見道,就是如何明白我們的真心,看到我們的真心;五六兩卷,包括第七卷的一部分,是講修道,就是你見道以後要開始修;七八兩卷,是講證道的,就是你修了以後就會有結果,這個結果到底是有什麼區別,你小小的修行就有小小的結果,大的修行有大的結果,因果是同時的;然後九卷和十卷,又重新特別強調我們這個七趣,就六道輪回,加神仙這一道,七趣詳細情況;再講我們修道過程中,出現的五十種陰魔;第十卷的最後,是佛陀再三,勸我們要發起強烈的菩提心。菩提心是動力,只有具足了動力,我們這條路上才能走下去。所以,整個《楞嚴經》圍繞的,就是從凡夫到成佛的這樣一條道路。那是因為見地是最重要的,所以它前面四卷都是按照見地來展開。

那麼,講見地,阿難他聽了那麼多的法,道理上應該是懂得不少,為什麼遇到這個咒語,自己就不行了呢?阿難跟摩登伽跑到佛前面的時候,這個阿難尊者,他是涕淚悲泣,非常的慚愧,自己一向多聞,未全道力,遇境生心,被境所困,請求世尊,一定要為我開示。佛就問他:“你當初為什麼出家?”他說:“我是看到了佛陀相好莊嚴,清淨殊勝,不是世間五欲凡夫這種情感能夠表現出來的,所以我非常的嚮往。”那麼佛就問他:“你看見佛這種相清淨莊嚴,你拿什麼去看?”他說:“我用眼睛去看。”“那你拿什麼去想?”他說:“我用心去想,用心去分別。我看到你那麼莊嚴,我心裡面就想,你那麼清淨一定是不一般的,那麼不是一般到底是哪一般?我要跟你學習,我要學這麼莊嚴,看到的這個相。”

那麼,佛就以此為契機,就問阿難:“你說你用你的心來想,你這個心到底在哪裡?”佛跟阿難說:“一切凡夫眾生在輪回當中,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這是開門見山,也是佛放大光明以後講的一句話。因為阿難一講這個心,用我的心去看,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想,想你這是什麼樣的。我們大家通常感覺到有一顆心在這裡,我是發心的,我這個心在自己的什麼地方,認為自己有一顆心在那裡。佛就放光動地,六種震動,這六種震動的境界,就是佛把自性生起的這一切妙用,展現給大家看,不但佛展現給大家看,其實我們的山河大地,一切現象都在展現我們的真心。現在就在這裡展現,我們每個人面門當中,就在放無量的光明,而我們不知道。所以,佛在感歎,告訴阿難:“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生死相續,我們大家生生滅滅輪回在六道當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都是因為你不知道常住的真心在哪裡。

常住真心就是性淨明體。自性清淨,光明無量,本體如如不動,這就直接契入了。它把真心的這個狀態,最直接地描述出來。大家如果想去感受,去見到常住真心,你的眼光,你的思想,一定要捨棄一個無常的諸法。他講的常住真心,住:是不動的意思;常:是不斷,不會斷滅,不會生滅,不會動搖。常住真心,如果大家心行比較細,你就可以看到,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這六根對六塵,是我們所有的這個現實的狀態——根塵相對產生六識。這是十八界的狀態,這十八界當中沒有一法不是無常的。阿含佛教就告訴我們,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就一切有變化的,有動態的,這個狀態,全部都是無常。哪怕我們眼前的這個虛空,也是動態的,我們不要說虛空是靜態的。人不坐在這裡的時候,虛空不是這樣,人一進來,那虛空、空間變成這樣了,人一出去,空間又不是這樣。

世間一切萬法全部都是無常。我們就是停留在無常的法當中,不知道常住真心,性淨明體。我們不知道這個真心,那我們用什麼呢?如果你不知道真心,你也不用什麼,其實就是法身妙用了。無所用,你現在感受一下無所用,一切法無造作,看到了也沒有造作,聽到了也沒有造作,沒有那一顆造作的心,沒有那個想法,這個時候,就是明明了了,清淨無染。沒有動態就是清淨,這是本來就具足這種功能。我們在這裡具足這種功能;在地獄裡也具足這種功能;在什麼地方,在夢裡也同樣具足這種功能,功能不失,睡著了沒有做夢,也還是具足這種功能。什麼功能?就是現實你沒有作用,沒有任何想法、用法,沒有造作,你馬上就感受到了,這是我們的性淨明體啊!

但是,我們不懂得性淨明體,反過來用諸妄想,問題來了,我們要用就用妄想,你看看,這是什麼東西呀!我就開始想,這是你的,那是我的,這是他的。我、你、他、事非、一切想法出來了,這個想法就叫做妄想,所以凡夫是用諸妄想。佛告訴我們,此想不真。明白沒有?你用諸妄想啊,此想不真。用妄想的時候有能所,有你我,有想,有被想的東西,有動態,有動態出來了,你的心靈有動的感覺了,心動了,就用諸妄想。但如果你現在不用妄想,我也不用,你們也不要用,不用的時候,你看,我要拿起來這個,同樣還是不用,你沒有任何想法,放在這裡,拍桌子,一樣,可以沒有想法。

不用是什麼?你一旦用諸妄想,那個想,是不真的。你不用妄想了,即是如如。所以用妄想,你想到這個,想到那個,想來想去,離不開根本的我執。今天為他,明天為我,後天為他,再後天又為我,輪回就是這麼造成的。輪回的根,就是妄想,就是執著。

佛在菩提樹下成道的第一句話:一切眾生都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不能證得。你看,都是因為妄想而不能證得。那麼,佛講了這麼直接的法,這是演究竟法,把最究竟的法,以最簡短的語言,兩句話,就告訴阿難了。阿難還在那裡想,那常住真心到底是怎麼回事啊?你能不能告訴我?你看,這個念頭提起來就是妄想,就是認為有一個心,有一個東西在那裡的。事實上你不用妄想的當下,你的心是不存在的,就是我們這個煩惱妄想的心是不存在的。但是,凡夫往往認為這個心是存在的,你只是感覺存在,事實根本不存在,也不要覺得我業障那麼重,怎麼可能呢?業障在哪裡?一切業都是無自性的,覺後空空無大千,你直契心源,直接契入心的本源,就是當下能夠承擔。在我們這個現前的當下,起現量作用的,完全是我們的真心。而我們在這個真心上面,給他橫加一個妄想的執著。

我們一定要用意識去想一個東西,於是呢,抓住這個妄想不放,卻忘記了真正的真心。真心所起的妙用,它可以支持我們的想法,不是妄想而是智慧。你不打妄想,坐在這裡很清楚,我講話你為什麼會聽得那麼清楚啊?我拿這個,為什麼我們知道它叫礦泉水呀?這就是真心在用。它也可以想,但那個“想”的背後,我們已經沒有一個東西,要抓住它的那個東西沒有了。我們認為是我,那是“我在想”的那個“我”也沒有了。因為你前提是建立在不想的基礎上,不妄想的基礎上。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