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客巴大師


塔 爾 寺 概 述

塔爾寺這座被譽為「第二藍毗尼園」的佛教名剎,位於雪域高原東部湟水之濱的宗喀蓮花山中,是格魯派始祖宗喀巴大師的誕生聖地,也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叢林之一。四周由八座平緩形似八瓣蓮花的山峰環抱,依此得蓮花山。夏秋山色青翠,現「優波羅〈青蓮〉花狀」。冬春山峰白雪皚皚,現「旁陀利〈白蓮〉花狀」。地如八瓣蓮形妙,天空形似八輻輪,這是法輪常轉,妙諦永存的吉祥象徵。宗師誕生的十善地方〈今大金瓦殿處〉,因剪臍帶時殷紅甘露滴入土中,後長出一株白栴檀樹〈菩提樹〉,枝繁葉茂,葉上顯現獅子吼佛像及文無殊七字心咒,此兆是大師慈雲加被之果,樹根如身之四肢展開,成為格魯派的緣起。

藏曆土羊年〈1379年,明洪武十二年〉,大師之母按兒子的囑託以菩提樹和獅子吼佛像作為塔心胎藏建成一座蓮聚寶塔,為塔爾寺最珍貴的早期建築物。金猴年〈公元1560年,明嘉靖三十九年〉,高僧仁欽宗哲堅贊在蓮花山之南的貢巴隆哇修建一座禪堂供僧伽誦修行,又於火牛年〈公元1577年,明萬曆五年〉,在蓮聚打塔之旁興建一座三寶俱全的明製彌勒佛殿,有塔有寺,始有塔爾寺之稱。

四百多年來,經不斷增建、重建、擴建,維修形成一座占地六百餘畝,殿宇巍峨,亭樓峙聳,佛塔林立,僧舍櫛比,佈局自由,依山就勢,錯落有致,結構謹慎,色彩華麗的古剎建築群。彌勒佛殿、釋迦佛殿、文殊菩薩殿〈九間殿〉、依怙殿〈貢康〉、達賴遍知殿、祈壽殿〈花寺〉等為明清時代漢式建築;大經殿,大拉〈達賴、班禪行宮〉密宗、醫明、時輪三座學院等為雙層平頂藏式結構,門頂各增設一座小巧玲瓏的歇山頂式門亭;大金瓦殿是一座具有藏漢合璧建築特點的三層重檐金頂建築;小金瓦殿和新建山門系藏式院墻,歇山式金頂和碧琉璃瓦門樓相結合佈局。整個建築以藏式為主,藏漢藝術風格相融合是塔爾寺建築的主要特色。善逝八寶塔,紅牆碧瓦、金頂綠樹、經輪幡幢、剎式寶瓶,法輪金鹿繪成一幅神聖、莊嚴的佛寺景觀。

塔爾寺是中華民族的珍貴遺產,它不僅以瑰麗壯觀的建築藝術聞名於世,而且是藏族文化藝術薈萃的寶庫。琳琅滿目的雕刻藝術和各種造型精美的佛像、法物聖器、或鎏金飾珠、或渾樸無華,不少是稀世珍寶。皇帝御賜和名人敬獻的匾額亦是重要文物,浩瀚的藏文古籍藏書是研究藏學的珍貴文獻;被譽為塔爾寺「藝術三絕」的酥油花、壁畫、堆銹更是藏族藝苑中的奇葩。古往今來,塔爾寺成為國內外信民、信徒、專家學者和遊客朝禮、考察研究和遊覽的佛教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