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亭老和尚


分享 列印 迴響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Google+ 閱讀尺

《華嚴經》〈淨行品〉講義(二十三)

《華嚴經》〈淨行品〉講義(二十三)

南亭老和尚

見佛塔時,當願眾生,尊重如塔,受天人供。132

佛有發塔、指甲塔、舍利塔,皆是佛塔。塔者,具雲塔波,華言高顯,原為天人供養而建,是以降生處、成道處、說法處、涅槃處,無不有塔。而阿育王且分佛舍利于南閻浮提,建八萬四千寶塔。巍巍不動,如須彌山。皆如願文所言。

敬心觀塔,當願眾生,諸天及人,所共瞻仰。133

敬心觀塔,是以一種虔誠恭敬之心而觀其巍峨不動。當我觀塔時,我一切眾生,皆如此塔,為諸天及人,所共瞻仰

頂禮於塔,當願眾生,一切天人,無能見頂。134

禮塔既是一種禮貌,也是一種修行|收攝身心。當我頂禮于塔時,我一切眾生皆能獲得一切天人,無能見頂。佛三十二相中,有無見頂相,代表法身無有邊際。是乃願一切眾生皆與佛同等也。

右繞於塔,當願眾生,所行無逆,成一切智。135

右繞於塔右繞者,順義,順於事理也,故佛教尚右。如偏袒右肩、右膝著地,繞佛、行香,皆是右行。跏趺坐,則以右足押于左足;結印則以右手加於左手,名彌陀印。今右繞佛塔,亦是此義。我繞塔時,當願眾生所行無逆,成一切智者,違逆,不順於理也。我們由於一切事皆順理而行,故得成就一切智品。

繞塔三匝,當願眾生,勤求佛道,心無懈歇。136

繞塔三匝,表殷勤也。同時當願一切眾生勤求佛道,心無懈歇。《法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智積菩薩言:我見釋迦如來於無量劫難行苦行,積功累德,求菩提道,未曾止息。觀三千大千世界,乃至無有如芥子許,非是菩薩捨身命處。為眾生故,然後乃得成菩提道。’ ”讀此,可以知矣。

贊佛功德,當願眾生,眾德悉具,稱歎無盡。137

疏言:佛功德者,謂如來十力等。然如來累劫勤苦,方能斷障得果,豈止十力?因以等字說明。等者,等於四無所畏、十八不共等。學佛者對如來應有所稱讚,故曰:贊佛功德。同時,佛之眾德悉具,我們的言語是稱歎無盡的。我一切眾生,也修行而能達到佛之功德。

贊佛相好,當願眾生;成就佛身,證無相法。138

贊佛相好,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妙好。據《華嚴經》〈如來十身相海品〉載,報身佛有九十七種大人相、無邊妙好,歎莫能盡。我一切眾生成就佛身,證無相法無相法,法身也。佛身充滿於法界,何相可言。證得法身,則十身、十佛,報、化二身,皆一得一切得也。

第十、明寤寐安息時願

若洗足時,當願眾生,具神足力,所行無礙。139

以下寤寐安息時,三願。洗足,赤腳為印度之風氣,出家人尤甚。行路時僅穿如中國大陸僧、尼之羅漢草鞋而無後跟;即今南洋佛教,其僧侶所著之履,仍與印度僧相同。佛殿,必脫履進殿、禮佛、跪地誦經。古時多泥土路,塵土飛揚,故回居處地,必洗足而後再做他事。《法華經》且有塗足油之記載。當行腳僧洗足時必發願,一切眾生,具神足力,所行無礙神足,阿羅漢六神通之一曰神足通,飛行自在。或名神境通,則兼變化而言。《法華經》〈妙莊嚴王本事品〉,有淨藏、淨眼二子為妙莊嚴王現通之記載。有了神足,則飛行自在,高山、大川、不能為之阻礙。故曰:所行無礙。

以時寢息,當願眾生,身得安隱,心無動亂。140

寢息,睡眠也。以時,少睡,則精神不足;多睡,則荒費光陰,故循乎中道,而作息有時。在寢息之時,身得安隱,心無動亂動亂者,夢想也。平凡的人多思多求,故睡時有夢;出家人無思無欲,故無夢想。所謂至人無夢。我一切眾生,皆能如此。

睡眠始寤,當願眾生,一切智覺,周顧十方。141

疏言:若洗足下,寤寐、安息時三願,一切智覺者,非唯三世齊明,抑亦十方洞曉。一日始終既爾,余時類然。筆者以為一切智是佛智也。睡眠始寤者,覺也。以小比大,我一切眾生,由今之覺,而趨向于一切智。而後能三世齊明,周顧十方周顧十方者,度一切眾生也。

三、總結成益

佛子!若諸菩薩如是用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一切世間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乾闥婆、阿修羅等,及以一切聲聞、緣覺,所不能動。

疏上說:“‘若諸菩薩下結歎,因所成益。筆者曰:此一段文於本品等於流通分也。佛子,文殊菩薩稱呼在座菩薩的話。若諸菩薩如是用心者,心,依唯識言,應指第六意識,而包括了前五與七、八兩識。意識,我們嘗比喻它為心猿意馬,也就是它活動力大,它相應的心所有五十一個。禪宗的靜慮,它就是慮。無心、無念的無,也都是它。文殊菩薩教我們善於運用它|善用其心。至於運用的方法,那就是上文的一百四十一願。一個出家比丘,從朝至暮,從外出至回到住處,一舉一動、目見耳聞,皆鬚髮願。願的範圍,不但願一切眾生,同時也以此自律。等於一根無形的繩索,拴住意馬心猿,使它由散動而趨於靜寂;由雜染而趨於純淨。如此,生生世世繼續維持此一願念,未有不進入初住而位階十地也。所以經上說:能獲一切勝妙功德。”“一切世間,十方世界也。這一切世界諸天是二十八天。指化樂自在、摩醯首羅兩個魔王天。是大梵天。沙門是釋子的通稱,華言勤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也。婆羅門,印度四姓之第一,華言淨行。乾闥婆,華言尋香神,護法八部之一。阿修羅,華言非天,亦八部之一。及以一切聲聞、緣覺此二乘也,亦稱小乘。聲聞,聞佛四諦音聲而入道;緣覺,修十二因緣而入道。所不能動者,上說諸天乃至緣覺,各說各的道高德廣,和我同參,可以速至菩提。而我是修行一百四十一願者,我皆不為所動。

一百四十一願,似乎是漸教,為初心學人而制的。但圓人發心,運用之則為圓教,學者勿以易行而忽略之也。蓮池大師編輯的《沙彌律儀要略》卷下末,僅有搭衣、展具二偈咒。近人釋善因法師著《學佛行儀》二十四門,其十七門中有?坐偈、寢息偈、早覺偈、聞鐘偈、著衣偈、束帶偈、下榻偈、舉足偈、出舍偈、洗浴偈、入廁偈、剃發偈,此中除下榻偈、聞鐘偈為〈淨行品〉所無外,其餘悉同〈淨行品〉所載。筆者民國二十年在焦山定慧寺受具足戒,戒堂裏有一本,和沙彌十戒合本,上有五十一偈,還附有咒語。今日臺灣傳戒寺中,有無此偈咒?不可知矣。

65年國曆九月十四日(夏曆八月二十一日)星期二開始講八十卷《大方廣佛華嚴經》。按:民國十六年,在上海新閘路辛家花園清涼寺華嚴學會,應慈老人講《華嚴懸談》,一年講完。十七年秋,應老人與住持靜波老和尚因事齟齬,學會遂解散。十八年秋,在常州東門外永慶寺開講《華嚴》,至十九年夏,應老人與住持隱根又起爭執。餘以病傷寒,養病寺中。九月至鎮江竹林寺休養痊癒。冬天應老人又至無錫龍華庵續講,餘又去聽講,至二十年正月圓滿,余回竹林寺教課。

應老人講經必坐香,冬必打七,此可佩也。唯于學生祗每日上午複講一次,無研究,無問難,學生進步差,此一弊也。余38年夏初來臺灣,寓十普寺。39年三月去台中,六月到善導寺,41年買新生南路房子,43年移濟南路今址。惟地方狹小,無一定講堂。44年改建,45年完成,才有今日可容二百人之佛堂,足供講經。乃函印線裝本《八十華嚴》五百部,於夏曆八月二十一開講。今已講一百二十餘座,講至〈須彌頂上偈贊品〉。

暑假甚長,恐費光陰,乃寫〈淨行品〉講義,以檢討自己。以講時匆促,不及詳談,茲乃補其不足。倘有錯誤,尚希讀者指正。 

上一篇(菩薩行證 菩薩道的起點) 回目錄 下一篇(《華嚴經》〈淨行品〉講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