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2012/05/13   喇嘛網 報導
 日期:2012/05/13   喇嘛網 報導
 
 users.skynet.be
 毗盧遮那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毗盧遮那佛(梵文:वैरोचन Vairocana),乃釋迦牟尼佛的法身,又譯為「毗盧折那佛」、「毗盧舍那佛」、「盧舍那佛」、「遮那佛」、「大日如來」(梵文 Mahavairocana)。
  
 [編輯] 名稱釋義
 毗盧遮那(Vairocana),意為照耀,是光明遍照的意思[1],唐朝實叉那陀譯《八十華嚴》採用此譯名。但東晉佛陀跋陀羅譯出的《六十華嚴》,譯為盧舍那[2]。
 唐譯《八十華嚴》卷八:「至此世界,名『娑婆』,以金剛莊嚴為際,依種種色風輪所持蓮華網住;狀如虛空,以普圓滿天宮殿莊嚴虛空雲而覆其上,十三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匝圍遶,其佛即是毘盧遮那如來世尊。」毗盧遮那佛是娑婆世界的佛,亦即是釋迦牟尼[3]。
 又《八十華嚴》卷75:「佛子!於汝意云何,彼時太子得輪王位供養佛者,豈異人乎?今釋迦牟尼佛是也。」唐般若另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四十卷本中,此段譯為「今世尊毘盧遮那如來是也」,可說明梵文《華嚴經》本中,毗盧遮那如來與釋迦牟尼是可互換使用的。因此嘉祥吉藏大師在《華嚴遊意》說明,盧舍那佛即是釋迦牟尼的稱號[4]
 [編輯] 各派見解
  
 原出自《華嚴經》,但因譯音不同,造成後世各佛教宗派對它有不同的解釋。華嚴宗認為毗盧遮那佛為報身佛,是蓮華藏世界的教主。天台宗認為毗盧遮那佛是法身佛,盧舍那佛為報身佛,釋迦牟尼佛為應化身佛。密宗則認為毗盧遮那佛為至高的唯一法身佛,金剛界的根本。他是密教最大本尊。因為譯名不同,造成佛教內部不同學派,對「毗盧遮那佛」的解釋也不盡相同:
 [編輯] 譯名不同
 [編輯] 各派見解
 - 
  華嚴宗據此認為:毗盧遮那與盧舍那分別為音譯的全稱和略稱。「毗盧遮那」為報身佛,是《華嚴經》所說蓮華藏世界(佛報身之淨土)的教主。
- 
  天台宗以毗盧遮那佛為法身佛、盧舍那佛為報身佛、釋迦牟尼佛為應身佛。
- 
  法相宗與上述解釋相同,但所尊稱略有不同。法相宗以毗盧遮那佛為自性身,盧舍那佛為受用身、釋迦牟尼佛為變化身。
- 
  密宗視毗盧遮那佛即「大日如來」(摩訶毗盧遮那,梵文Mahāvairocana)為理智不二的法身佛,為密宗尊奉的主尊之一。
 《大日經》(《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在密教經典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由中印度密宗大師善無畏於唐開元四年(716年)在洛邑大福先寺譯成漢文。
 [編輯] 化身
 毗盧遮那佛的憤怒化身是不動明王,相傳曾經降伏過大自在天,是佛門中伏魔的大力者。
 日本東密興教大師認為阿彌陀佛即是大日如來的化身[5]。
 明朝淨土宗的蓮池大師也有相同的看法。認為五方佛、三十七佛皆為毗盧遮那佛所化身。[6]。
 在尼泊爾,毗盧注釋
 
  - 
   ^ 《一切經音義》:「毗盧遮那,案梵本『毘』字應音云無廢反,此云種種也。毘盧遮那云光明照也。言佛於身智以種種光明照眾生也。或曰:毘,遍也。盧遮那,光照也。謂佛以身智,無礙光明,遍照理事無礙法界也。」
- 
   ^ 《一切經音義》:「盧舍那,或雲盧柘那、亦言盧折羅、此譯雲照,謂遍照也。以報佛淨色遍周法界故也。又日月燈光遍周一處,亦名盧舍那。其義是也。」
- 
   ^ 《八十華嚴》卷十二〈如來名號品〉:「諸佛子!如來於此四天下中,或名『一切義成』,或名『圓滿月』,或名『師子吼』,或名『釋迦牟尼』,或名『第七仙』,或名『毘盧遮那』,或名『瞿曇氏』,或名『大沙門』,或名『最勝』,或名『導師』。如是等,其數十千,令諸眾生,各別知見。」
- 
   ^ 《華嚴遊意》:「建初法師曾以此問興皇一大學士。云:舍那、釋迦,為一為異耶?答云:舍那釋迦,釋迦舍那。建初即云:我已解。」
- 
   ^ 《阿彌陀秘釋》:「一者無量壽。法身如來居法界宮,不生不滅。是故大日如來或名無量壽佛。二者無量光。法身如來妙觀察智光,遍照無量眾生,無量世界,常恆施利益。故大日如來或名無量光佛等等」。
- 
   ^ 《彌陀疏鈔》:「智覺云:『總持教中,說三十七佛,皆毗盧遮那一佛所現。謂遮那內心,證自受用,成於五智。自當中央法界清淨智。次從四智,流出四方四如來。其妙觀察智,流出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如來。』則一佛而雙二土也。」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見
  
 
 遮那佛的化身是尼瓦爾人地方神馬琴德拉納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