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智慧

關公
 


利美園地 (1) 影音 (1) 新聞報導 (0) 其他資訊
迴響 總覽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Google+

喇嘛網 日期:2012/08/26   報導

                                                        hudong.com

關羽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關羽
關羽
前將軍、董都荊州
關姓
長生→雲長
封爵 漢壽亭侯
出生 不明
東漢河東解縣(今山西省運城市
逝世 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
220年
東漢三國荊州章鄉(今湖北省襄陽市南漳縣
諡號 壯繆侯
墓葬 關羽墓

關羽(162年-220年)[1]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縣人(今山西省運城市),約生於東漢桓帝延熹年間[2]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劉備勢力的重要將領。

關羽最為特殊之處是其倍受中華文化歷代推崇,由於其忠誠和勇武的形象,多次被後代帝王褒封,直至「武帝」,故也被稱為關聖帝君聖帝祖關帝君關帝等。儒教奉為五文昌之一,又尊為「文衡聖帝」,道教奉為「協天大帝」、「翊漢天尊」。中國佛教界奉其為護法神之一,稱為「伽藍菩薩」。民間由於《三國演義》等傳統作品的影響,普遍認為關羽與劉備張飛結義兄弟,關羽排行第二,故又俗稱其為關公關二爺關二哥關老爺,直至現當代的某些社會群體與場合中,仍然經常出現祭拜關羽的情況。

目錄

 [隱藏

[編輯] 生平

[編輯] 追隨劉備

關羽、劉備張飛結拜而成為桃園三結義

關羽早年因犯事逃離家鄉。中平元年(184年),劉備涿縣組織起了一支義勇軍參與撲滅黃巾軍的戰爭,關羽與張飛同在其中。劉備輾轉擔任許多官職後,投奔昔日同窗公孫瓚,被封為平原國相,任關羽、張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三人情同兄弟,常一起同床而睡,當劉備坐下時,關、張二人更不辭辛勞隨身守護。

後劉備領徐州,在建安元年(196年)被袁術呂布夾攻,關羽便跟隨劉備一起投奔曹操198年,劉備與曹操一同在下邳圍攻呂布;據《蜀記》及《華陽國志》記載,當時呂布部將秦宜祿外出求援,留下前妻杜氏[3]和兒子秦朗,關羽以其妻沒有生子,曾向曹操請求城破後娶杜氏為妻,曹操答應。之後關羽又數次向曹操提起,曹操產生疑心,懷疑杜氏是否異常美貌,到城破後便先去看她,見她有美色,便占為己有,關羽因此心中不安。後來曹操任車冑為徐州刺史,關羽與劉備便跟隨曹操班師。後袁術北上投奔袁紹,劉備奉曹操命攔截袁術於徐州,劉備趁機襲殺車冑,命關羽守下邳、領徐州,劉備返回小沛

[編輯] 降曹與重歸劉備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進攻劉備,關羽戰敗被生擒,曹操待以厚禮,任命為偏將軍。後袁紹派大將顏良淳于瓊郭圖等攻白馬,曹操親自率軍救援,並命張遼與關羽為前鋒。關羽望見顏良的麾蓋,策馬衝鋒,刺殺顏良於萬軍之中,並斬其首,袁軍將領無人能擋,白馬之圍被解,關羽被封為漢壽亭侯。〈雖然《三國志》對於「斬顏良」的記載只有19字,卻是正史中極少數載述古代武將單挑的文字中最明確的記錄之一。〉

當時,曹操為了知道關羽有否久留的心意,著張遼以人情試探之。關羽對張遼嘆息道:「我知道曹公對我的厚愛,但我受劉備將軍的厚恩,發誓共死,不可背棄。我終不會留下,在為曹公立下功勞後便會離去。」張遼向曹操表明,曹操知道關羽會離去,反而重加賞賜,想要留住他,但是關羽盡拒曹操的賞賜,留書告辭,回到劉備身邊。曹操左右欲追殺之,不過曹操認為各為其主而阻止。民間文化把這一段故事叫做「千里走單騎」。

[編輯] 鎮守荊州

劉備投靠劉表,屯兵於新野。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下,劉備南逃,另遣關羽乘數百艘船駛向江陵會合,但劉備於途中被曹操軍追至,幸而關羽駛至漢津,一同乘船至夏口。劉備聯合孫權擊敗曹操後,曹操留曹仁等防守荊州,於是劉備又與孫權大將周瑜夾攻曹仁,命關羽絕北道斷曹仁後路。待劉備取得荊南,關羽被推為元勛,受封襄陽郡太守盪寇將軍,這其間襄陽實為曹操勢力範圍,由樂進駐守,所以關羽駐於江北。劉備平定蜀地後,以關羽董督荊州事,授權掌管荊州地區劉備控制的部分,包括荊州南部四郡和從東吳借來的南郡治所江陵和附近的公安。荊州北部為曹操領地,江夏則被曹操和孫權中分。

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知道劉備已奪得益州,希望取回荊州。劉備卻說:「當得到涼州時,便會把荊州交還。」孫權認為劉備只是敷衍,於是派官員要接管荊南三郡,關羽一一加以驅逐。孫權大怒,命呂蒙率兵二萬強行攻取三郡,又命魯肅率萬餘兵馬駐軍巴丘防止關羽來救;劉備聞訊,派關羽帶兵前往爭奪,並親率五萬兵到公安作為關羽後援。時關羽號稱有三萬人馬,自選五千精銳宣稱要從上游渡河,吳將甘寧率領一千人前往駐守,關羽得知後就沒有過河,在河對岸扎營,這個地方後來稱為「關羽瀨」。雙方對峙期間,呂蒙已盡取三郡,北上與魯肅會合。於是魯肅邀請關羽會談,雙方約定軍馬各駐於百步外,僅雙方將領攜帶單刀與會,會中雙方據理力爭,但沒有共識。此時,曹操進取漢中張魯,劉備便迅速和孫權修和,協議平分荊州,但雙方關係已趨惡化。孫權方仇視劉備、關羽君臣。

[編輯] 威震華夏

主條目:樊城之戰
成都武侯祠中的關羽塑像
成都武侯祠中的關羽雕像

219年,劉備稱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同年關羽進攻荊州北部樊城,曹操派大將于禁援救,時大雨令漢水暴漲,于禁所率領的七軍都被大水淹沒,將士紛紛往高處避水,而關羽則乘勢坐大船進行攻擊,史稱「水淹七軍」。于禁因為窮迫,於是向關羽投降龐德則被關羽俘虜,因不向關羽投降而被關羽處斬,關羽還進一步圍困曹軍大將曹仁於樊城,並另派遣軍隊包圍襄陽。曹操指派的荊州刺史胡修南鄉郡太守傅方都投降了關羽。[4]當時曹操治郡下許多起事軍早已受關羽遙控,更有許多叛亂都想引關羽為援,關羽威震華夏。

[編輯] 敗走麥城

主條目:麥城之戰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月,曹操欲自遷都避關羽鋒芒,司馬懿蔣濟等勸阻,認為孫權必然不願看到關羽得志,可以用答應將江南封給孫權為條件讓他從背後出兵攻擊關羽。同時曹操動員徐晃張遼等將,及袞州刺史裴潛豫州刺史呂貢等率軍救援樊城,更準備親自征討關羽。而孫權命呂蒙為主帥偷襲荊州,並親自率軍為後援。荊州重鎮江陵守將麋芳、公安守將士仁因與關羽有嫌隙而不戰而降,呂蒙、陸遜等遂次第攻陷荊州各地。

救援樊城徐晃開始認為很難與關羽抗衡,不過之後曹操先後派遣徐商呂建等將領以及殷署朱蓋等12營兵馬增援徐晃,最終徐晃出戰擊敗了圍困樊城的關羽軍隊。此時關羽知悉後方生變,乃南撤,但水軍仍然控制漢水。期間關羽不斷派遣使者前往呂蒙處,關羽軍隊的家屬多在江陵,呂蒙刻意讓使者到城中傳遞家書,關羽軍因此漸漸潰散,往西退至麥城。12月,關羽偽降,率數十騎出逃,一路突圍至距益州不過1至20里的臨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被擒,和關平於臨沮被斬。

[編輯] 身後

孫權將關羽首級送給曹操,曹操以諸侯之禮將其安葬於洛陽,通常認為即關林,不過現代有觀點認為關庄村關羽墓才是埋葬關羽頭顱之處,關林只是萬曆年間建的祀祠場所。[5]孫權將關羽身軀以諸侯禮安葬於當陽,即關陵,也稱當陽大王冢蜀漢政權則在成都為關羽建衣冠冢,即是成都關羽墓,以招魂祭祀。而關羽故鄉山西運城解州後來則建立了關帝廟,是為解州關帝廟,被認為是關羽魂魄歸返之處。因此民間也稱關羽「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鄉[6](或稱『魂歸故里』、『魂歸山西』)」。

孫權背盟偷襲和關羽被殺也象徵孫劉聯盟的徹底破裂。章武元年(221年),蜀漢先主劉備以為關羽報仇之名東征東吳,曾專程到大王冢祭拜關羽,並在玉泉山關羽祠。之後蜀漢軍隊在夷陵之戰中大敗於陸遜率領的孫權軍,蜀漢從此徹底失去對於荊州的控制權。

景耀三年(260年)九月,蜀漢後主劉禪在追諡幾位重要大臣時,追諡關羽為「壯繆侯」。

[編輯] 特徵和形象

19世紀日本畫家歌川國芳依《三國演義》所繪的關羽刮骨療毒圖

關羽有美鬚髯,萬人之敵、忠義雙全、智勇兼具、勇猛善戰;好讀《左氏春秋》,能誦讀如流。投降曹營時,雖受盡禮遇,但仍心向劉備。為人善待士卒。更曾刮骨療毒,事緣一次被毒箭射傷左臂,每到陰雨,骨別疼痛,軍醫說要刮骨去毒才可病癒,關羽即伸臂給醫師,開始刮骨,血流到盤,但關羽卻一面食肉飲酒,言笑自若。《三國演義》記此事發生於襄樊之戰時,並由華陀操刀;但《三國志》並未有相關的時間記錄,而按華陀的生平,亦不可能為由華陀刮骨。

另一方面,關羽也非常驕矜,而且不甘屈居人下。當時孫權欲為自己的兒子迎娶關羽的女兒,關羽不但不贊成,還辱罵孫權使者。他與同僚關係也不是太好。如馬超歸附時,關羽寫信給諸葛亮問:「馬超的才能可與什麼人相比?」諸葛亮回信說:「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英布彭越)之徒,當與益德〈張飛〉並驅爭先,猶未及髯〈關羽〉之絕倫逸群。」及黃忠官拜後將軍,關羽憤怒地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幸得諸葛亮費詩解說,關羽才接受。麋芳士仁潘濬亦與關羽不和,其中麋芳、士仁都怨恨關羽輕視自己。當關羽出征樊城,麋芳駐守的南郡城失火,燒毀了很多軍器,關羽責備了他。後來關羽又命令麋芳、士仁準備軍糧,二人「不悉相救」,關羽就說待回軍時便處罰他們,二人不安,而在後來呂蒙來襲時投降東吳。不過關羽並不是和所有同僚的關係都差,諸葛亮、張飛、廖化和趙累等人都與他交好,又比如費詩的開解他也能聽得進。

[編輯] 家庭

[編輯] 子女

關公(中)、掌印-關平(右)、持刀-周倉(左)。
  • 關平,關羽長子,跟隨關羽征戰,與關羽一同被斬於臨沮。《三國演義》寫作義子。
  • 關興,關羽次子,少已有名聲,深得諸葛亮器重,弱冠後擔任侍中中監軍,數年後死去。
  • 關氏,關羽之女,正史沒有記載,民間稱為關銀屏,《三國演義》中孫權曾為子求婚,遭關羽所拒,並罵辱來使。
  • 關索,據傳是關羽之子,但是正史並無記載。其佚聞據說出於南中(今雲南省)一帶傳說。

[編輯]

[編輯] 後裔

[編輯] 評價

  • 三國誌》作者陳壽評曰:「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 溫恢:「關羽驍銳。」
  • 呂蒙:「斯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陵人。」、「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
  • 諸葛亮書與關羽:「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
  • 劉曄稱關羽、張飛:「勇冠三軍」
  • 周瑜稱關羽、張飛「熊虎之將」,並認為如果像他這樣的人能率領其中的一個攻戰,就可定大事。[8]
  • 傅幹稱關羽、張飛:「勇而有義,皆萬人之敵,而為之將。」
  • 楊戲的《季漢輔臣贊》中贊關雲長、張益德:「關、張赳赳,出身匡世,扶翼攜上,雄壯虎烈。藩屏左右,翻飛電發,濟於艱難,贊主洪業,侔跡韓、耿,齊聲雙德。交待無禮,並致姦慝,悼惟輕慮,隕身匡國。」

關羽和張飛在當時在後世都成為勇猛善戰的代名詞:

  • 晉書劉遐傳:「晉劉遐每擊賊,陷堅摧鋒,冀方比之關羽、張飛。」
  • 清代趙翼的《廿二史劄記》卷七關張之勇的部份,詳細整理了古人以關羽、或關張用作皆為勇將代名詞的資料,並且認為「漢以後稱勇者必推關張」。

「關羽並非只有一般名將英勇戰鬥的作風,以及武藝超群的素質,而且具有指揮大型戰役的能力……荊州的失守,主要責任不在關羽,而是蜀國戰略方針失誤造成的。關羽雖有一定責任,但其忠於職守,以身殉職,應無所非議。」「關羽從小受儒家思想薰陶,因而在處身立事道德規範上,同劉備、諸葛亮可算同道中人。劉備甚有知人之明,他之所以特別看重關羽,深知其德才兼備,後來將留守荊州以及北伐的重任交給他,其原因也在於此。」

關羽剛傲而缺乏處事的謹慎周詳,他不顧利害讓自己兩面受敵,弄到戰敗授首,比曹操早死一個月。可是千百年之後關公仍被中國人奉為戰神,民間崇拜的不是他的指揮若定,而是他的道德力量。關羽『義重如山』,至今秘密結社的團體仍有些奉之為師祖。

關羽確實有令人崇敬之處,那就是特重情義。……民間崇拜關羽雖然有道理,但有些信仰和習俗也很奇怪。比方說剃頭匠奉關羽為祖師爺,就匪夷所思。關羽並沒有當過剃頭匠呀!再說東漢時也不剃頭。想來想去,也就是他們手上都有一把刀。不過關老爺手上的刀是殺頭的,不是剃頭的。清代有一剃頭舖門前掛一對聯云:『問天下頭顱幾許,看老夫手段如何』,倒很像關羽的口氣。……還把關羽奉為財神,什麼民營企業啊,個體戶啊,供個關羽當財神,難道他們的錢是靠打架搶來的嗎?你說關羽一個武將封個戰神不就行了嗎?怎麼還當起財神了呢?依我看啊,關羽,遲早要被民間推崇為愛神。因為他對愛情的追求是很執著的。據《三國誌.關羽傳》裴松之註引《蜀記》和《華陽國志》,關羽曾經愛上了一個女人,一再向曹操表示要娶其為妻。這話說多了以後,曹操便『疑其有異色,先遣迎看。』一看,果然國色天香,結果『因自留之』,害得關羽很是鬱悶(羽心不自安)。此事如果屬實,曹操就太不厚道了。

關羽是一個心機較深、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左右逢源的人,無論在敵友哪一方皆可受到厚待,可能這是他在黑白兩道都吃香的緣故了。……正史中的關羽並非如人們所崇拜的那個關公高大完美。乃是隨著歷史的發展,根據心理和社會需要不斷改造而成的一個來自於現實而又大大超現實的一個偶像。

建安二十四年十月,曹操與孫權都已親自出馬……為了戰一關羽,魏吳兩國幾乎動員了傾國人馬,上下費盡心機,則關羽之勇猛善戰可知了。這次戰役,關羽雖敗猶榮,但蜀漢克復中原的希望,也隨關羽俱逝了。……本來萬人之敵的猛將,很少不剛而自矜的,只要用之得當,剛猛正是優點。這種剛烈人物,古今中外,代不乏人。即以吾國而論,如楚之項王,漢之關羽,宋之岳飛,近人吳子玉,都是這一類型。這類人物,也同高人義士一樣,為歷史增加不少光彩。但他們成功最快,失敗也最速,只留下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供人憑弔而已!

[編輯] 出生爭議

《三國志》、《資治通鑒》等正史以及三國魏晉時期的其它資料等並沒有可以被用來推測關羽出生年月的相關信息,唯一牽涉到年齡長幼的信息是關羽比張飛年長數歲,不過張飛的年齡也無任何記載。[10]

但是伴隨著關羽從北宋開始在民間藝術形象及各統治政權對其推崇的不斷提高,[11]此後關於其出生時間開始出現了多種不同信息,諸如:

這些資料一直受到爭議,現今仍未有確切可信的資料。如《關帝志》內容多出自《三國演義》,非嚴謹的史料;《祀田碑記》和《前將軍關壯穆侯祖墓碑銘》未經嚴格考究。現在,關於關羽出生日期的考證仍舊在繼續,諸如田福生就認為延熹三年(160年)六月二十四日最可信,此外延熹三年(160年)六月二十二日等說法也有相關證據。[13]但各種說法都缺乏決定性證據,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出生年相關的資料首次出現的時間相距三國時期都超過一千年,可考證和確信程度均不大。

[編輯] 民間藝術

清代安順地戲面具關羽像

[編輯] 演義以前

關羽於民間的形象,至宋代即與今日相去不遠。洪邁的《容齋隨筆》按理是史論,但其中已有「關羽手殺袁紹二將顏良、文醜於萬眾之中」的傳說。而膾炙人口的三英戰呂布、千里保皇嫂、華佗為關羽刮骨療毒、水淹七軍等故事,都已見於《三國志平話》,且《三國志平話》中的關羽形象較《三國演義》更加完美。元代關漢卿所作戲曲《關大王獨赴單刀會》有提到關羽過五關,可見《三國演義》中過五關斬六將的情節亦早已在民間流傳。

[編輯] 三國演義

章回小說三國演義》總成過往傳奇、野史、戲曲、地方世代說法、被官史避畏說法、說部話本及民間傳說中關羽的故事,和史書中關羽的事蹟有所出入,如關羽溫酒斬華雄為漢末、魏晉以來的傳說,按史華雄實為孫堅所殺;土山約三事是關羽戰敗被擒而投降;文醜實死於亂軍之中。而桃園結義過五關斬六將、戰黃忠、手持青龍偃月刀、坐騎赤兔馬、身高樣貌等都為虛構。

《三國演義》對於關羽自負的性格也加以誇大,如諸葛亮問關羽若曹、孫同時來侵,關羽回答要分兵拒之,關羽不滿馬超時要入川比武,關羽拒婚時罵孫權的兒子是犬子等等,都是小說的藝術創作。

[編輯] 戲劇電影

中國傳統戲曲中關羽的角色,以民間傳說、野史、《三國演義》的描寫而創作,其臉譜為揉紅臉,表示忠勇,「紅臉忠勇」之說法即由關羽臉譜而來。勾丹鳳眼,雙眼俊秀。加上關羽有「美髯公」之稱,所以都會加上演關羽時專用的大髯口,稱為「五綹」或「關公髯」。手執青龍偃月刀和紅馬鞭,頭戴專有的綠色盔頭,綴黃絨球配後兜,兩耳垂白飄帶和黃絲穗,著綠蟒。而後人為表示對關羽的尊敬,所以會特意在面譜上加一黑點或加一條金線,稱做「破臉」,代表不敢完全模仿他。而且關公亮相姿式就有48種之多,稱為「關公48圖」。

而在舊時上演關公戲曲時,有許多規矩:如扮演關羽的演員在演出前七到十天要齋戒獨宿,熏沐淨身;出場前要給關帝像燒香叩頭,在後台殺雞拜祭;演員要在盔頭或者前胸掛有關帝像的黃表附,演出結束要用此紙拭臉,並拿到關帝像前焚化,以示感謝關帝的庇護等;在演《走麥城》時,更要台上台下燒檀香、點蠟燭。據說如果違犯禁律,關帝就會顯靈,演員要出事故,戲園要出亂子。清廷皇宮演戲時,每臨關公出場,天子、後、妃都得離座走幾步,然後才能坐下看戲。一些有損於關帝形象的劇目,如《斬熊虎》、《怒斬關平》、《關公辭曹》等,宮廷及燕京的著名戲園皆禁止上演。而現今也有對演關羽的演員有不少禁忌,如當演員上了妝後,不可大笑、有邪淫,其他人看到上妝後的關羽也不能舉動失儀。

而傳統戲曲至現代,有關於關羽或有其角色的電影、電視劇集,及曾飾演關羽的演員亦有不少,例如有(依年份):

[編輯] 傳說俚語

在關羽家鄉解縣,傳說關羽本名馮賢,生在有文化教養的農家,青少年時期在家習文練武兼作農事,娶胡氏為妻,更在178年五月十三生了關平。大約在關羽24歲的時候,即183年,因斬殺惡豪呂熊而逃離家鄉至幽州涿郡,並改姓為關。

明朝時,仍有關羽有一子關索一說,但關羽不認他,最後成為蜀漢一員將領,但一般學者都認為關索只是傳說,歷史上沒有關索此人。

陶弘景的《古今刀劍錄》一書中,曾記載關羽當時為劉備重任,不惜親自採都山的鐵,鑄成二刀,銘為萬人。後來關羽兵敗,將二刀投入水中。

而因《三國演義》的故事家喻戶曉,所以產生了不少關於關羽的歇後語,如關羽過江赴會——單獨行動、關羽喝醉——看不出來臉紅、關羽放曹操──念舊情等等。

又因關公留著非常漂亮的鬍子,因此又有外號「美髯公」之稱。

[編輯] 武器和坐騎

正史上並未記載關羽使用的武器,受《三國演義》等的影響,現代關羽的形象一般使用偃月刀青龍偃月刀),不過考古學上並無漢晉時期使用此類武器的證據。[14]同樣正史上沒有關於關羽坐騎戰馬的特別記載,不過《三國演義》講述了曹操將原呂布乘騎的赤兔馬轉送於關羽的故事,深入人心。據小說家言,赤兔馬在關羽被殺之後絕食而死,故今日祭祀關羽的廟宇或大堂等,常會有一尊赤兔馬的雕塑像。

[編輯] 信仰

[編輯] 歷代崇奉

主條目:關羽信仰

各朝皇帝都以關羽為忠義的代表,以關羽成為教育忠君愛國信念的例子,其「侯而王,王而帝,帝而聖,聖而天」的過程請參考下表:

朝代 皇帝 時間 封號
北宋 宋徽宗 崇寧元年(1102年 忠惠公
北宋 宋徽宗 崇寧三年(1104年 崇寧真君
北宋 宋徽宗 大觀二年(1107年 武安王
北宋 宋徽宗 宣和五年(1123年 義勇武安王
南宋 宋高宗 建炎二年(1128年 壯繆義勇武安王
南宋 宋孝宗 淳熙十四年(1187年 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
元泰定帝 天曆八年(1335年 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
明神宗 萬曆四十二年(1613年 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
明思宗 崇禎三年(1630年 真元顯應昭明翼漢天尊
清世祖 順治九年(1652年 忠義神武關聖大帝
清世宗 雍正三年(1725年 三代公爵、聖曾祖、光昭公、聖祖、裕昌公、聖考、成忠公
清高宗 乾隆元年(1736年 山西關夫子
清高宗 乾隆三十一年(1767年 靈佑二字
清仁宗 嘉慶十八年(1813年 仁勇二字
清宣宗 道光八年(1828年 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
清德宗 光緒五年(1879年 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讚宣德關聖大帝

光緒帝敕封的封號最長:「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讚宣德關聖大帝」,共26個字,採用了眾多美好的文詞,超過了前代任何朝代。

金瓜石勸濟堂關羽銅像

關羽的祠廟遍佈各地,為最多祠廟的中國神明之一。古代祭祀的戰神本是「兵主」,也就是發明許多武器的蚩尤。就官方祭祀言,唐初開始便有武廟,但主祀的是善於用兵的周武王宰相姜子牙,而關羽則為從祀之神。如平日出征,則祭拜佛教四大天王中掌管北方的毘沙門天王,並繪製毘沙門天王旗,以保佑戰爭勝利。

今日盛行於華人世界的關帝信仰,可能肇始於宋代,完成於明代。關羽信仰由來已久,至宋朝更趨昌盛,至遲宋朝末年,民間供奉關羽的廟宇已經「郡國州縣、鄉邑間井皆有」(郝經《陵川集》),宋朝皇帝也多追封關羽為王。元代朝廷雖崇信藏傳佛教,但未箝制人民信仰,因此民間對關羽的崇信有增無減,元朝皇帝且曾遣使致祭。明代不立武廟,然而明太祖朱元璋嘗以「漢壽亭侯關羽廟」列為京師金陵祀典之一(《萬曆明會典卷九十三》),之後明朝歷任皇帝不斷追封關羽,關羽漸漸成為明朝「所最崇奉」(《萬曆野獲編》)。明朝尊奉關羽,甚至要求藩屬朝鮮官方修建「關王廟」(朝鮮《宣祖大王實錄》)。隨著明朝追封關羽為帝,明朝人對關羽的尊稱也由「關王」漸漸升格為「關帝」,沿襲至今。

明清以降,供奉關羽的廟宇不僅遍佈中國內地,且延伸至蒙古西藏朝鮮半島乃至海外。今日僅在老北京城裏,就有一百多座專供關公或兼供關公的廟宇。

中國江南道教信仰,伏魔大帝關聖帝君蕩魔天尊真武帝君、與驅魔真君鍾馗帝君,合稱為三伏魔帝君,為降妖伏魔的三大神祇。另外,民間認為關帝君是專管文學的神靈朱衣神轉世化身。如民間流傳的「桃園明聖經」:「吾(關帝君)乃紫微宮裏朱衣神,協管文昌武曲星。」,又被尊為五文昌之一。關羽不僅受到儒家的崇祀,同時又受到道教佛門兩教的膜拜,所以關羽是橫貫儒家、佛門、道教三大中國教派的神祇。但其中以儒家的關羽體現更多關羽的本色。

隨著關羽地位變得顯赫,關羽更被尊稱為「武王」、「武聖人」,與孔子並肩而立,合稱「文武二聖」。也正因為關羽如此顯赫,除了軍人武師奉他為行業神崇拜外,就連商業、煙業、描金業、香燭業、教育業、命相家等等不相干的行業也推崇關羽,所以也信奉他為「財神」。

[編輯] 香港信仰

香港社會中,各界同樣地推崇和尊敬關羽,並稱他為「關二哥」或「關公」等。傳說關羽年少時擅長簿記與會計,不少人視為財神象徵,故香港許多商店都供奉關羽,其像多半持左氏春秋,不持刀劍,希望能藉此保佑店舖生意興隆。另外,香港建有不少的祠廟供奉關羽,荷李活道文武廟十分有名。

香港,民間都相信關公會保衛盡忠守義之人,所以即使警察及黑社會份子同樣尊崇關羽,社會均不認為存在信仰上的衝突。可有一點值得留意,警察拜祭的關公像,持關刀,穿紅鞋;而江湖黑道拜祭的關公像,多半是腰懸寶劍,穿綠鞋。因此,「著紅鞋」一詞在黑社會裏,亦有串通警察的意思。

香港警察警署內供奉關帝君的習俗,始於1931年。當時油麻地警署刑事偵緝部刑事偵緝甲級高級警長黎兆差館雜差房內供奉關帝君神位,以示忠於職守,祈求庇祐,得以順利破案,維持治安時亦能夠表現勇武。自此,其他差館的刑事偵緝部相繼彷效,使到這個民間信仰帶進香港警隊英國印度籍等外籍警務人員亦有入鄉隨俗者,與其他華人同袍一同向關帝燒香,以示團結一致[15]。除上述原因外,若有人員將快升級、或已經升級、駐守調動及節日時期,皆會進行供奉儀式。

港英時期,警隊記者會常以供奉關帝的神龕作為背景。時至今天,大部分警署仍然供奉關帝,部分警署因其地區文化而會奉祀其他神祇,如黃大仙警署供奉該區最富名氣的神祇黃大仙。此外,部份部門亦不會參拜關帝君,例如部分的交通部;亦有不同的參拜習俗,例如部分部門人員,會刻意不在當值開始時參拜,部分警署的全數女性警務人員亦會依特別的俗例,不作參拜,以及月事來潮的女性警務人員,更是會避卻參拜。

近年警隊高層有意淡化此種香港警察傳統,例如新香港警察總部警政大樓一直未依過往傳統舉行「拜關二哥」儀式,有評論認為此舉是配合警隊近年積極改變的專業和先進機構形象之故[16]

[編輯] 臺灣信仰

關帝廟信徒。穿藍色道服的是以收驚科儀聞名的効勞生,以年邁女性居多。

臺灣,祭祀關羽的廟宇也相當普遍,除了一般武廟、小型宮廟、神壇將其作為主祀外,也有稱為恩主公廟的大型關帝廟,其中臺北行天宮、大溪普濟堂、苗栗縣玉清宮臺中市南天宮雲林縣斗六南聖宮臺南市祀典武廟高雄市苓雅區帝君廟塩埕區聖帝廟等最為著名。

行天宮所謂的「恩主」,是鸞堂信仰的名詞,是「對民有恩的主神」,另說是「救世主」的意思(源自鸞堂信仰)。臺灣所謂的「恩主」共有關羽、呂洞賓張單王善岳飛。而關羽為「五恩主」之首,所以一般臺灣人亦稱關羽為恩主公,也因此順勢稱關帝廟為「恩主公廟」,如臺北行天宮。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臺南市鹽水區鹽水蜂炮就是關聖帝君出巡顯聖祈求平安演變成的民間習俗。每年農曆六月廿四關聖帝君聖誕,以大溪最為熱鬧,俗稱「大溪大拜拜」,上百尊大仙尪、最多的雙龍、童仔。目前有三十幾個社團在當天都為關聖帝君公祝壽。其中以大溪共義團雙龍最為出名。

臺中市南天宮

部分扶鸞信眾,稱關羽被推選為「第十八代玉皇大帝」玄靈高上帝,也就是第十八代的「天公」,此說又以閩南一帶為最盛,而台灣也有少部份信徒及行天宮承襲此說法,。但此說法有很大的爭議,大部分宗教信眾都不相信此一說法,依然於原本的正月九日玉皇誕辰,禮拜玉皇。

時見關公神像陪祀有兩者:一位捧漢壽亭侯官印的是關平,另一位手持關刀或寶劍者是周倉。關公則坐虎皮椅,左手捋鬚,右手研覽《左傳》。在行天宮法會時,玉皇壇的十八代玉皇大帝(關羽領任),旁邊兩位陪侍拿取的物品就有所不同,關平一手拿官印、一手拿寶劍,周倉則一手拿令牌、一手拿卷宗。

[編輯] 日本信仰

日本幕府時代足利尊氏水戶黃門亦非常崇拜關羽。而據小松田直的《圖解世界史》,也有為數眾多的關帝廟,奉關羽為學問與生意之神。目前日本仍有關帝廟。

[編輯] 朝鮮半島信仰

朝鮮半島的人也尊崇關羽,以關勝教為名到處宣揚。較為著名的關帝廟有東關王廟

[編輯] 琉球信仰

琉球國時代關羽信仰由閩人三十六姓傳入,自此琉球人也信奉關羽,久米村亦設有關帝廟。

[編輯] 漢字文化圈以外名聲

無論是英國美國等非華人的國家,只要存有華人社區,都會有人祭祀關羽。

[編輯] 注釋與參考文獻

  1. ^ 關羽於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逝世,十二月折合公曆即220年的1月23日至2月21日,所以關羽的逝世年份應為220年,並非219年。
  2. ^ 現存元明清時期出現的資料以關羽於東漢桓帝延熹三年(160年)出生這一說法為多,參見田福生著《關羽傳》(中國文史出版社 2007年出版 ISBN 978-7-5034-2022-1)第二章 關羽的家教及青少年時期 第四節 關羽出身 生辰之辨。
  3. ^ 《獻帝傳》記載當時呂布命秦宜祿使詣袁術,袁術以漢宗室女嫁給他,其前妻杜氏留於下邳
  4. ^ 《資治通鑒·卷六十八·建安二十四年》
  5. ^ 田福生 著 《關羽傳》 中國文史出版社 2007年出版 ISBN 978-7-5034-2022-1 第十六章 第十節 關羽陵墓知多少。
  6. ^ 解州關帝祖廟簡況,以「身臥當陽、頭枕洛陽、魂歸故鄉、位尊帝王」為主線詮釋了關羽的悲壯人生。歷代帝王廟
  7. ^ 世宗憲皇帝實錄 卷一百十九 雍正十年七月六日
  8. ^ 《資治通鑒·卷六十六》
  9. ^ 「中國歷史文化上的關羽」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將群中獨一人-關羽人神辨析。[1]
  10. ^ 《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
  11. ^ 為江湖藝人和民間文學推崇 關羽一步步成為神 (2006-08-18).於2010年3月27日查閱.
  12. ^ 汗青(本名葉軍)。《史說新語》。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4年:41-46。
  13. ^ 見田福生著《關羽傳》(中國文史出版社 2007年出版 ISBN 978-7-5034-2022-1)第二章 關羽的家教及青少年時期 第四節 關羽出身 生辰之辨。
  14. ^ 田福生認為關羽所拿的武器應該是長柄刀或是刀刃較長的,見其所著 《關羽傳》第十六章第四節(中國文史出版社 2007年出版 ISBN 978-7-5034-2022-1)。
  15. ^ 警隊今昔-關帝《警聲》第783期,2004年9月8日
  16. ^ 衝擊傳統信仰 前線警員反感 警隊新總部踢走關帝《太陽報》,2004年10月29日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外部連結

蜀軍五虎將
關羽 | 張飛 | 趙雲 | 馬超 | 黃忠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查看
動作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