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聖傳記


分享 列印 迴響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Google+ 閱讀尺

八思巴

八思巴生平、事業簡介


   
稱譽遍諸賢行相幻化 

    辯論具此一切智慧譽

    世間聖教主威權敬祈 

    法王八思巴尊敬祈請

[生平、事業簡介]

    法王薩班[1]之弟索南堅贊娶有五妻。其長妻是多吉擦那地方人,父名蘇爾康吉嘉措,舅父名傑哇貝,自己名叫瑪久貢吉。她所生的長子即是眾生怙主法王八思巴,他于其父52歲之陰木羊年[2]三月六日生於葉如[3]昂仁吉魯孔地方。其住胎及出生之時,伴諸祥瑞。幼時,對讀寫等五明[4]方面的知識不教即通,或稍加指點即通,並具有知道自己前世處所之神通。他曾說自己前一世是曾與觀世音菩薩講論的薩頓日巴,為驗證此事,薩頓日巴的兩位弟子前來觀看,當時他正與小孩們做遊戲,發覺他們二人來後,即認出他們。問道:你們來了嗎?”他倆人說:認識我們嗎?”回答說:認識,是我的弟子某某與某某人。他們二人因此而生信仰,崇拜得五體投地。產生此事的緣由如下所述。當其父桑擦修習毗那夜迦(亦譯象鼻天)法時,見毗那夜迦神前來,因象鼻將他托起,送到須彌山山頂,並說:你看!桑擦因為懼怕,未能看遠,僅瞥見衛[5]、藏[6]、康[7]三處等吐蕃地面,毗那夜迦神說:本來你所看見的地方將歸你統治,因你未快看,故你沒有統治之緣份,衛、藏、康三處將歸你的子孫後裔統治。當時,桑擦因長期未得兒子,心中頗為焦慮,隨即向毗那夜迦神祝禱,祝願得子。所以,在某個時刻,貢塘[8]地方的薩頓日巴身前有毗那夜迦神顯現,對他說:桑擦一再向我祈求,願能統治衛、藏、康三處地面,他本人無此等緣份,只有他的兒子當是住世的菩薩,發願教化南贍部洲之大部,你應前往他家,轉生為桑擦之子,治理衛、藏、康三處吐蕃地面之大部,請你按我的願望轉生!”因此,才有上述的靈異之事。

    此後不久,八思巴隨上師法主(即指八思巴的伯父薩迦班智達貢噶堅贊)前去吉隆之時,有朗日巴地方的僧眾前來會見,八思巴對其中一位老僧說:你是我的近侍紮西頓珠!”此位老僧知悉八思巴是自己上師所轉生,抓住八思巴的腳,不禁下淚。八思巴3歲時,口誦蓮花修法,眾人驚異,說:他果真是一位聖者!”從此其名聲遠揚,故通稱其名為八思巴(藏語意為聖者)8歲時,口說佛本生經。9歲時,薩迦班智達舉行預備法會,八思巴說喜金剛續第二品,因其能在法會上說法,大眾驚異,眾學者亦拋棄傲慢之心而聽受,使八思巴聲名遍佈,遠揚各方。

    八思巴10歲時,隨法主前往涼州[9]。途中在衛地由法主任親教師、蘇浦巴任傳袈裟的阿闍黎而受沙彌戒出家[10],並在覺摩隆[11]堪布喜饒僧格處聽受沙彌戒律。由此年至17歲時,他學完了法主所傳授的一切教法,法主十分歡喜,決定將掌管教法的重任委付於他,於是將自己的法螺及化緣缽傳給他,將眾弟子託付于他,並囑咐說:由你來做利益教法和有情眾生之事業的時刻已到,你要牢記先前所發的誓願。”[12]如此傳法于八思巴。

    此後,牛年時,因薛禪汗(即忽必烈)[13]之迎請,前往宮中[14]。汗王用許多別人而未得到解答的疑難問題來問他,他都一一答復,汗王十分歡喜。此外,汗王問:你們吐蕃地方曾出過哪些偉人?”八思巴仁波且[15]回答:我們吐蕃地方的偉人有法王祖孫三人。又問:他們三人為何是偉人?”答:松贊干布[16]是觀世音菩薩之化身,赤松德贊[17]是文殊菩薩之化身,赤熱巴巾[18]是金剛手菩薩之化身,所以是偉人。又問:你們吐蕃地方所出勇男子為何人?”答:我們吐蕃地方的勇男子有名叫米拉日巴[19]者。又問:他是什麼樣的人?”答:前半生摧毀仇敵,後半生修佛法獲得成就。又問:你們吐蕃地方學識功德何人為勝?”答:學識功德以我的上師法主薩迦巴等人為勝。又問:上師法主的學識功德如何?你從彼處學得多少?”答:上師法主的學識功德猶如大海,我所學到的只不過是一掬之水。此後,汗王下令,派人前往吐蕃地方攤派兵差、收取珍寶。八思巴仁波且再三向汗王陳述:吐蕃不過是邊遠小地方,地狹民貧,請不要攤派兵差。汗王不予接受。八思巴因這一請求未得允准,心中不悅,向汗王奏請:如此,吐蕃的僧人實無必要來此住坐,請放我們回家吧。汗王說:那麼,可以前去。此時,王妃察必向汗王說:這樣的僧人實為稀有,先前的蔡巴[20]等老僧們不如此僧的知識功德數分之一,亦不如他善於講論,請不要讓這些僧人回吐蕃,還請你們施主與福田再行問法講論。汗王聽從此語,於是施主與福田再次講論,此時八思巴作倨傲之狀,汗王說:你為何如此倨傲,你的祖先有何功業?”八思巴對此答道:我並沒有什麼威勢,但我先輩曾被漢地、西夏、印度、門地、吐蕃的帝王供奉為上師,故威望甚高。汗王說:吐蕃地方何時有王,何人尊奉擁戴?這與佛書所說不合,必是虛妄。八思巴將吐蕃之王曾與漢地交戰,吐蕃獲勝,收服南贍部洲三分之二,此後漢地與吐蕃聯姻,迎來公主與本尊神像的經過敍述一番,井說:此事實有,佛書雖不載,但有文書記載,請查閱即知。翻閱漢地先前之史籍,見上面的記載正與八思巴所言相符,汗王心喜。此後,八思巴又說:此外,早先四萬年前,南贍部洲曾降七日血雨。查看漢地史籍,也有記載,汗王更加生起敬信。八思巴又說:我的祖父之時,西夏王曾獻一可將公鹿從角尖整個罩住的錦緞傘蓋。”[21]汗王派人到薩迦去察看,回報真有此物,汗王父子俱生信仰。其後,王妃察必對汗王說:還是沒有讓八思巴返回薩迦為好,薩迦有一種甚深密法灌頂,為其他教派所沒有的,應向他請求傳授之。汗王說:你可先請求授之,如果真有功效,我也求之。王妃受喜金剛灌頂後十分信仰。此時,王妃請問道:為接受灌頂應獻什麼禮物?”八思巴說:己身所有之享用、財物產業等,皆可奉獻。尤其應該奉獻自己所珍愛的物品。王妃說:我最珍愛之物品是我出嫁時父母所陪送的這對耳飾。從耳環上取下一粒大珍珠奉獻給八思巴。這粒珍珠賣給一個蒙古人,得黃金一大錠、白銀四錠。據說後來八思巴返回烏思藏時,用這項金銀作後藏曲彌大法會和興建薩迦大金頂的資金。此後,王妃勸說汗王道:“(灌頂)果然勝於其他教法,請王受之。汗王說:可照此而行。遂向上師請求,八思巴說:恐汗王不能遵守法誓,眼下又沒有好譯師,還是等將來吧。汗王問:要守什麼樣的法誓?”八思巴說:受灌頂之後,上師坐上座,要以身體禮拜,聽從上師之言語,不違上師之心願。汗王說:此事不可。王妃調解說:聽法及人少之時,上師可以坐上座。當王子、駙馬、官員、臣民聚會時,慈不能鎮服,由汗王坐上座。吐蕃之事悉聽上師之教,不請于上師絕不下詔。其餘大小事務因上師心慈,如誤為他人求情,恐不能鎮國,故上師不得講論及求情。上師說:當今之時,汝蒙古不可能入于長期不戰之平和。我也未受比丘戒,故授給灌頂亦無效用,可先籌畫我受比丘戒之事。故遣金字使速召譯師前來,在八思巴受比丘戒期間,汗王在二十五名可授戒之翁則三次授戒之時,接受了薩迦派特有的喜金剛灌頂,這是喜金剛灌頂在蒙古地方傳佈之始。據說汗王為第一次灌頂所獻的供養是十三萬戶[22]。每一萬戶有拉德[29]四千戶、米德[24]六千戶。汗王為第二次灌頂奉獻了以大白法螺為首的(法器)以及吐蕃三區之僧眾及屬民。據說此時把吐蕃三區算作是一個行省。此即:從上部阿裏三圍[25]至索拉甲波以上為聖教法區;索拉甲波以下至黃河河曲以上為黑頭人區;自黃河河曲以下至漢地白塔以上為良驥馬區[26]。行省一詞的意義如下:有六根柱子地面的房屋,夫妻二人、子女二人、男女僕人二人,共計六人,牲畜有馬、驢二種以及黃牛、綿羊等,有可下十二蒙古克[27]種子的耕地,此為一個堆窮”[28],二十五個堆窮為一個堆欽[29],兩個堆欽為一個達果”[30],兩個達果為一個百戶,十個百戶為一個千戶,十個千戶為一個萬戶,十個萬戶為一個,十為一個行省。蒙古薛禪汗治下共有十一個行省,吐蕃三區雖不足一個行省,因為是上師之駐地及教法弘揚之區,故算作一個行省奉獻。汗王為最後一次灌頂所獻的供養是依照上師之教誡,廢止了在漢地以人填河渠之制。上師八思巴為此十分喜悅,作回向詞如下:

    “虛空天界竟成血紅顏色,

      肢體屍首佈滿外海大洋。

      廢除此孽障乃善德功業,

      已使善慧自在心願滿足。

      故此利樂教法廣為弘揚,

      祈願人主聖壽因此久長。

    在此,簡述第二次灌頂時所奉獻的大白法螺之歷史。《讚頌吉祥薩迦派之詩集》中說:

    “因龍種人主之善緣而來,

      那具足梵音之大白法螺。

      乃是世尊轉動*輪之時,

      帝釋天神敬向佛陀奉獻。

    照此詩所述,這善逝佛陀轉動*輪之際閃耀無誤護持法力之法螺,在從漢地傳入薩迦派手中之前,其傳入漢地的歷史如下所述。印度國王達瑪帕拉與漢地國王第哇熱紮結為未曾會面的朋友。印度國王達瑪帕拉在位之時,外道軍隊摧毀了室利那爛陀寺,毀滅佛法。當(印度國王達瑪帕拉)寫信向漢地國王第哇熱紮請求派遣援軍之時,漢地國王回答說:我的軍隊不能前來助戰,寄上寶物一件作為禮品,依靠它可以制伏外敵,振興佛法。此禮品即為一件用薄錦紋緞做成的無縫大氅,兵器及斧鑿都不能破入,胸前織有吉祥結。同時以此為主寄送了兩次珍寶,並附有計謀及教誨之言。由於此物之法力及機運,印度國王打敗了外道的軍隊,使佛教又如太陽一般閃射光明。印度王臣都很歡喜,致信給漢地國王說:使佛法如此興盛,全靠你漢地國王的慈悲教誨和歷次送來的禮物的力量。你的恩德至大,你願得到什麼回禮,請即告訴。漢地國王說:你真有此心,可將佛陀8歲身量之像、佛陀之法螺、河邊所述經、莊嚴經、毗奈耶經、寶篋經等四部經籍以及四位持律比丘送來。達瑪帕拉王說:我雖從未想過將我的本尊釋迦牟尼像等送人,但你的恩德至大,迎去你處對眾生大有利益。於是獻大供養,隆重迎送,將釋迦牟尼像及法螺等迎請到漢地。此後又如前所述,由薛禪汗奉獻給法王八思巴,從此這法螺從漢地傳入薩迦,這是普遍的說法。另一種說法是,大白法螺是由汗王闊端[31]獻給法主薩迦班智達的,此後由薩迦班智達傳給八思巴。還有一種說法是,總之,此法螺亦是薩迦班智達的,是蒙古地方各個語言不同的地區弘揚佛法之時的法螺。此善逝佛陀之殊勝法螺,是眾生怙主法王八思巴從漢地返回薩迦時帶來的,並親自祝願它成為眾生之救護。此法螺之巨大功德,難以詳述。簡略言之,具有根器之人看見它之時,其人即具有十善根器及無數自在殊勝。如聞此法螺之聲,即能清除無數劫中所積累之違礙惡業,關閉墮入惡趣之門,得轉生善趣及解脫之福。此外,當有情眾生的福樂之源猶如莊稼被具八惡之冰雹摧殘之時,如聞此法螺之聲,即能瞬間平息,猶如莊稼複得大地之精華,眾生得幸福完滿。其後,在持咒法王阿旺貢噶仁欽之世,當教法之敵拉薩宗巴等惡魔幻化劫走薩迦大殿無數供物及此法螺時,此法螺因其惡行之地非居留之處,願回受瑜伽自在尊者護持之福地,故法螺內長滿蟲子。彼等將法螺列入供器之中,雖無人吹奏,但此法螺自己放出不祥之聲。因其顯示這數種不祥之兆,故彼等立即將法螺送回薩迦大殿,以示懺悔。此法螺與滿足善願之如意寶貝毫無差別。人立於法螺跟前之時,所祈願的最終成就之果皆會得到如願的賜福,而得以成就。

    如是,當法王八思巴成為汗王的帝師[32]之後,有尊者噶瑪拔希[33]顯示無數神通。薛禪汗的後妃及大臣們圍觀並議論說:我們的上師雖是如來佛及無量光佛二尊化現于人世,他們的神通應無大小之別,但從眼前的神通法力來看,還是這位上師高一些。王妃察必見半數人已信仰這位上師(噶瑪拔希),而她對薩迦教法之信奉遠遠超過對其他教法的信仰,故她前往八思巴仁波且處,講述了王臣們的議論,並說:上師若不顯示使眾人信仰不變之神通,恐汗王不僅不滿意,還有改變心意的可能。法王八思巴說:雖然噶瑪拔希顯示神通是為教化眾人,而且他的神通實乃我所具有,但如果使汗王及具誓願之眾人不能滿足心願,不僅對事業不利,對金剛乘教法亦有妨礙,因此,我也可以顯示神通。請王妃代我取一柄利劍來!”王妃取劍獻上。八思巴說:我的肢體受五部佛保佑,為使你們王臣相信並祈願轉生五部佛地,我在座位上將身體剁為五段,你們可對此禮拜。這樣做完後,八思巴的頭部受大日如來佛護佑,四肢受四部佛護佑,故顯現五部佛之形象。汗王、後妃、大臣及隨從等禮拜繞行,心滿意足。向八思巴肢體禮拜時,王臣等見座位上血肉模糊,目不忍睹,不禁大聲驚歎。八思巴長時間如此顯示神通,王妃察必祈求道:請世間怙主及時止法,不然汗王會心臟痛碎而致死。因此,八思巴才停止作法。眾人說:雖然以前曾有多人在汗王駕前顯示無數神通,但為利益眾生而如此作法者實在絕無僅有,再不可以為有人的斷證功德能夠超過我們的上師。

    如是,當法王八思巴19歲的陰水牛年新年時[34],薛禪汗請求傳授灌頂,封其為帝師,並賜給刻有字鑲嵌珍寶的羊脂玉印章。此外,還賜給黃金、珍珠鑲嵌的袈裟、法衣、大氅、僧帽、靴子、坐墊、金座、傘蓋、全套碗盞杯盤、駱駝及乘騾、全套金鞍具,特別是賜給上述的各萬戶及法螺等作為灌頂的供養奉獻。

    次年之虎年(1254),又寫了優禮僧人詔書頌賜,並奉獻白銀五十六大錠、茶葉二百包、錦緞八十匹、綢子一千一百匹。此時,法王八思巴提出,金字使臣不得在僧舍住宿,不得(對僧人)派烏拉差役,不得攤派稅款,汗王都一一照允。此外,汗王還下詔書,命令薩迦派統領西土之僧人。汗王還下令:在整個吐蕃地方只准修習薩迦派教法,不准修習其他教法。法王八思巴說:無論如何也要讓各派修習自己的教法。於是施主和上師二人共同下令准許各派修習自己的教法,此乃為施主與上師之善政及大恩德。為讓法王八思巴使贍部洲北部平安利樂之無量大恩德為眾人所知,故將蒙古所獻之珍珠詔書和優禮僧人詔書(亦稱藏文詔書)兩件抄錄如下。

    珍珠詔書的全文如下:

    “長生天氣力裏,

      大福蔭護助理,

      皇帝聖旨。

      曉諭眾僧人及俗民等。

    此世間之完滿,是由成吉思汗之法度而生,後世之福德,須依佛法而積聚,明察於此,即可對釋迦牟尼之道生起正見。朕善知此意,已向明白無誤之上師八思巴請授灌頂,封彼為國師,任命其為所有僧眾之統領。上師亦又對敬奉佛法、管理僧眾、講經、聽法、修習等項明降法旨。僧人們不可違了上師之法旨,佛教最根本的是善於講論佛法,年輕心誠者學法,懂得教法而不能講經聽法者可依律修習。如此行事,方合乎佛陀之教法,亦合乎朕擔任施主、敬奉三寶之意願。汝僧人們如不依律講經、聽法、修習,則佛法何在?佛陀曾謂:吾之教法猶如獸王獅子,體內不生損害,外敵不能毀壞。朕駐于寬闊大道之上,對遵依朕之聖旨、善知教法之僧人,不分教派一律尊重服事。如此,對依律而行的僧人,無論軍官、軍人、守城官、達魯花赤[35]、金字使者皆不准欺淩,不准攤派兵差、賦稅和勞役,使彼等遵照釋迦牟尼之教法,為朕告天祝禱。並已頒發聖旨使彼等收執。僧人之佛殿及僧舍,金字使者不可住宿,不可索取飲食及烏拉差役。寺廟所有之土地、河流和水磨等,無論如何不可奪占、收取,不可強迫售賣。僧人們亦不可因有了聖旨而做出違背釋迦牟尼教律之事。朕之詔書於鼠年[36]夏五月初一日在上都寫就。

    正是:

    善逝教法之船,

    慧渡汪洋之海。

    依止慈悲聖者[37]

    大興利他之事。

    善業普度眾生,

    流向智慧之洲。

    無上圓滿教法,

    清除心中蔽障。

    以上為薛禪汗的珍珠詔書之全文,現將藏文詔書亦稱優禮僧人詔書抄錄如下。其文之前為讚頌詩:

    祝願吉祥!

    向福德利樂之源泉、天界世間之救護三寶[38]頂禮!

    相貌端嚴的佛像如同用福德珍寶鑄成之智慧之壇城,

    講經說法之聲音猶如慈悲之風使梵音遍傳空中,

    鎮壓魔軍、清除邪說之障蔽、使世間智慧之蓮花盛開,

    向具此諸種功德之佛陀、一切眾生之明燈虔誠頂禮!

    佛陀之教誡比一切都正確清晰,猶如清除塵世燥熱之清爽涼風,

    猶如摧毀愚昧昏沉之甘露壇城,猶如破除戲論教化眾生之法月,   

    猶如澆灌法基善種之信仰清泉,再加佛語陽光使善德枝葉繁茂。

    使罪業污泥不能沾染智慧精華,使利益他眾之僧伽如蓮花怒放。

    已得殊勝化身即為眾生之利益,末次化現人間宣揚佛法之法主[39]

    12歲時親見文殊明示慈悲法,精通教法心要帝釋天向你頂禮。

    你正確無誤之法音如慈悲雲集,你的智慧如串串驚雷響徹天際。

    你的格言如同雨露使正果成熟。龍種帝王亦敬奉你為眾生頂飾。

    你的福德如同雪山獅子抖玉鬃,你明察事理多方宣揚無我性空。

    你智慧之唇使來犯之百獸驚恐,我用頭頂禮你人中獅子之腳下!

(原注:以上為八思巴所寫)

    上師佛陀心所生上首弟子,

    世間殊勝起名稱作八思巴。

    具大力福德而初降生之時,

    種姓尊貴自在富足如同天神。

    你的前世曆輩俱為班智達,

    勤奮攻讀佛陀佛子之經籍,

    此世具足福德為眾生所供養。

    當你年僅三歲和四歲之時,

    即能理解諸法無我之精義,

    並為我等對輪回執自性者,

    講解脫離輪回文殊度母法。

    你年滿8歲即能講本生經,

    為一百一十八名具根器者說法,

    勇猛無敵猶如四面梵天神,

    我向你離思議的神幻頂禮!

    你年滿12即已神采不凡,

    在法主駕前猶如尊勝大德,

    17歲時即已學業圓滿,

    此時你已擔負起聖業重任。

    對輪回於苦海受難的眾生,

    你一見就充滿同情的淚水,

    即向十方佛及佛子們祈願,

    你的慈悲猶如怙主觀世音。

    佛陀之教誡你能過目成誦,

    你以如此神通來成就聖業,

    必為佛陀菩薩來利益眾生,

    謹向你智慧無比的文殊頂劄!

(原注:以上為八思巴的一名弟子所寫)

    由於先世所積之無數福德,

    家族及本身都富足而完滿,

    由天神之主來作人間之王,

    成吉思汗對眾生猶如太陽。

    人主的具足所有福業之子,

    被貴人們當頂寶一樣尊崇,

    善待眾生使其能繼絕存亡,

    大地之主因此能戰勝各方。

    其弟具有福德和慈悲心腸,

    敬奉皇帝使骨肉和諧歡暢,

    用諸種方法利益其他眾生,

    此大智慧者為眾人之怙主。

    其長子更具有福德及威嚴,

    具大慈悲對他人如母愛子,

    事業自成受海內百姓擁戴,

    蒙哥汗為全世界吉祥之光![40]

(原注:以上為八思巴所寫)

    “依上師三寶之護持、天命之主成吉思汗及蒙哥大皇帝之福德,為利益佛法,忽必烈詔曰:

    善逝佛陀釋迦牟尼具有不可奪移之智慧及無邊之慈悲,其福德智慧具足猶如滿月,猶如日光破除黑暗,猶如獸王獅子戰勝一切邪魔外道。朕與察必可敦對其功德、事業和教法生起信仰,先前己任教法及僧伽之主。現今,複從法主薩迦巴及上師八思巴處獲得信仰,皈依佛法。于陰水牛年[41]接受灌頂,聽受眾多教法。尤其為擔任教法及僧伽之主,看視上師八思巴之情面,故以此護持藏地方三寶之所依處及僧伽不受侵害之詔書,奉獻於佛法。此外,已賜給上師黃金及珍珠鑲嵌之袈裟、諸寶裝飾之佛塔、法衣、僧帽、靴子、坐墊等,器具有黃金傘蓋、金杵、銀爵、珍寶鑲嵌刀柄之腰刀等,還有黃金一大錠、白銀四大錠、乘駝、騾子,俱帶黃金鞍、韉韁繩等。複於虎年[42]為法緣賜白銀五十六大錠、茶二百包、錦緞一百一十匹。總之,詔書及器物俱已作為對教法之供養而奉獻。汝藏地之眾僧當知此情,不然如何遵奉聖旨。汝僧人們不可爭官位,官多了反而不好,亦不可因有聖旨欺淩他人。汝僧人們不從軍,不參戰,依著釋迦牟尼之法規,知其經典者講解,不知者聽受,專心向法、誦經、修持,禱告上天,為朕祈福。或有人謂:不必學經,修持即可。不學何談修持,懂得教法方可修持也。諸老僧當用言語教青年僧人學法,青年僧人當聽老僧之言語。汝僧人們已免兵差、賦稅和勞役,豈有不知此乃為上師三寶之恩德者乎?若汝等不照釋迦牟尼之法規行事,則蒙古諸人必曰:釋迦牟尼之教法果可行否?豈不問罪於汝等耶?汝等不可以為蒙古人於此一概不知,偶或一次兩次小知,久後必知之。汝僧人們不可行惡行,不可使朕在眾人面前丟臉。汝等當依教法而行,為朕告天祝禱,汝等之施主由朕任之。此乃為皇帝之真實詔書。

    因福德業力家族尊貴,

    又具信仰智慧之慈悲,

    以淳厚治國教法興盛,

    大皇帝的貴子忽必烈,

    乃其福德成就之夫人,

    相貌美麗笑容多慈祥,

    又有慈悲之心作裝飾,

    察必可敦及其諸貴子,

    實為富貴佛意之化現。

    以各種物品供奉佛法,

    虔誠頂禮三世如來佛,

    如此誠信所獻之物品,

    有各種珍寶以及乘騎,

    有各種綿緞以及絲綢,

    有除乾渴疲倦之茶葉,

    皆為神聖教法而奉獻。

    為使佛教教法得弘揚,

    為使執教僧眾無驚懼,

    頒佈思德至大之詔書,

    似此福德世上無匹敵。

    祈願蒙哥汗和忽必烈,

    以及主子後妃事長壽。

    祝國土安泰僧眾和睦,

    佛陀教法遍弘於十方。

    福願因此而使人世間,

    俱得富足安樂及享用,

    得睹佛面並聽聞教法,

    有形眾生全都受利益!

    飄流輪回苦海之眾生,

    祈願全部俱得正解脫,

    善識佛法經論之眾生,

    即速獲得最終之佛位。

    此利益佛法之良善詔書,前面為讚頌此詔書之詩,其後所附之贊詞,乃是因人主敬信與勸請,為讚頌三寶及皇帝,亦為八思巴得享有寂安樂之故而寫(原注:此贊詞在不違佛陀親灸弟子之功德和經籍之內容由其本人編成。)。以上讚頌之詩句,乃是依大乘經典所編寫,于陽木虎年(1254)仲夏月九日,寫于東方漢藏交界之處。

    以上蒙古汗王之詔書,亦稱藏文詔書,至今仍然保存在薩迦大殿中,本書中所記載者乃是由彼處抄出。

    如是,南贍部洲,尤其是衛、藏、康三地眾生利樂源泉的法王具吉祥八思巴之腳下,聚集了操不同語言、信奉各種教派之眾生。先前上師蓮花生[43]向赤松德贊王預言未來時曾說過:譯師噶哇貝孜[44],你將利益漢地、印度之眾生,此後在鄔仗那地方與我蓮花生相會,轉生到藏地方的仲巴[45],成為款氏家族的羊年生人,他將執掌教法,名稱八思巴,護持密法,教化邊地之人民。八思巴之事蹟,正符合彼之預言也。

    次年,汗王率軍前往雲南之時[46],上師八思巴前去涼州,為法王之靈塔開光,按法主之遺言,準備到烏思藏從伍由巴大師受比丘戒,聽受以前未學之教法。因而他前往朵甘思,從來往各地的客商中得知伍由巴已于牛年去世的消息,故而返回。此時,汗王亦返回,於是一同回到漢地,駐于漢蒙交界之處一條大河旁邊的一個名叫忒刺的地方。其後,八思巴於21歲的陰木兔年(1255)五月十五日,從堪布涅塘巴,紮巴僧格受比丘戒[47],當時,八思巴親筆所寫的迎請紮巴僧格的信件全文如下:

    祈願吉祥!向上師及文殊菩薩頂禮!

    向與三世如來所有佛意無別之上師尊者、智慧本性之法主虔誠頂禮!

    謹以誠敬之心奉書如下。

    具足福德智慧二部資糧、具七種殊勝功德而降生;依先世誓願之業力而身具三學聖德之上師、猶如以智慧之舟渡往海島覓取善分別之寶物之舵手、以功德之寶為嚴飾而攝服諸學者眾生而為眾生所悅服之偉人、天界人世之導師紮巴僧格尊者,釋迦牟尼之沙彌僧持金剛洛追堅贊貝桑波[48]棄卻傲慢之心,虔誠祈請:

    具有無邊慈悲及智慧之法主,為利益此世間之外的有情眾生,明顯如來佛之無垢吉祥,結大法印,示無數神幻而入於寂滅。但彼遺言謂:汝等不論何事都將得到善果。現今皇帝安居于索申地方,汗王以當前事項銘記於心,下詔對僧人、方士等敬奉上天之人一概免除兵差,使其安居樂業,並命薩迦派管領所有執事及僧眾,為齎送此詔書、清查人口及迎請上師,已派遣周前來[49]。法主在世之時,須常去皇子駕前,我一時無福,故未能聽受滿足我心願之教法。所以曾經商議向你學習經論,並請你擔任傳授比丘戒之上師,法主亦表同意,並曾寫信給你,我也曾寄書邀請,但你未能前來。如法主在世時,你能前來,法主也定會高興。法主曾說,他若去世,有上師你在他就可以放心等語。多方邀請你仍未前來,不知何因,頗使我失望。現今法主已不在世,又別無上師,故仍寄希望於你,願向你學習戒律、般若、因明等許多教法,法主臨終之時對我說:你未受比丘戒,使我不安,其餘並無掛念。當時,在身邊諸人俱言:請不要如此說,當作法事,祈願長壽。法主答道:此事甚難。未予同意。我問:萬一法主不在,我當請誰為上師?”法主答曰:當今衛、藏、康三地未有如上師紮巴僧格博通而尊勝之人,他可與辛底巴相比。足見法主仍有此心願,故請你為實現法主之遺願而前來。如你不來,我又無其他適合之堪布,恐今生不能受比丘戒,亦不能聽受許多教法,故唯一寄託希望於你。如今法主已不在世,只有求請於你一人,此意請鑒察。你若前來,因你具有與法主無別之善慧,可滿足我之誓願。我所述此語,若有一句虛妄,持金剛之智慧金剛將會燃燒,使我的心臟裂為百瓣。此官可請上師具慧眼之諸佛陀為證。其餘敬呈之語勤以詩體奉告:

    “吾之上師已寂滅, 

      入於幻化壇城中,

      智慧太陽已西落,

      慈悲祥雲已散淨,

      誓願甘雨亦已停。

      歎吾之福何其薄,

      只因福薄乃有此,

      故此向你來祈請,

      你若不發慈悲心,

      吾之上師依哪位?

      書寫此邀請信時,

      思念上師之功德,

      與你相隔於他鄉,

      不禁悲傷下眼淚。

     上師護佑之願力,

     加上你之慈悲心,

     再加吾之祝禱願,

    此請求圓滿實現。

    如此乞求未接受,

    使我感到很難受,

    誓願慈悲又何在?

    悲痛得吾泣又叫,

    雖無緣份還有用,

    你之慈悲何不發?

    祝禱你見此信後,

    你如馬王[50]受慈悲,

    鞭策促動奮力爭,

    像疾風速至吾處!

    你如若至我處,其一是你對薩迦派的看重,其二是為我授比丘戒而來,我認為我們之間的最根本情份亦會因此而建立。如今你對我各方××××××[51]又,現今國家安定,行路容易,朵康一帶俱是我們的弟子,此點請你牢記在心。為此事,我已派遣崗曲巴前去,他將盡力服侍你。隨信所附禮品及你前來之費用由國王府提供白銀五十三大錠。所獻不多,待你來此之後我們眾人在教法及享用方面不須發愁,定會豐足如意。陽水鼠年[52]二月三日寫于涼州王宮之佛殿。祝願吉祥!”

    八思巴派遣使者攜帶此信前去迎請法主紮巴僧格。其後,八思巴在堪布法主[53]及上師覺丹絳巴索南堅贊、密法師雅隆巴絳曲堅贊、達格卻傑伍甘麥熱瓦堪布卓、南帕瓦楚仁等二十人中受比丘戒[54]。又從堪布聽受般若;從授戒師聽受分別解脫經等;從密法師聽受七支等經咒,全部融會貫通。

    八思巴23歲時(1257),受冬法師之迎請,前往五臺山[55],聽受大威德、瑪哈瑪雅、金剛界、時輪等全套密法及疏釋,另外還聽受了中觀論、讚頌、俱舍等經論。是年四月十三日夜間,法主(指薩迦班智達)幻化顯現,預言說:自今以後過十萬零一千年,你將獲得大手印成就。此後,又對八思巴多方勸慰。為此八思巴寫了一首贊詞:

    “世間之各種苦難,

    長期磨煉才能除,

    你所做教誨勸慰,

    乃是慈悲主心要。

    向法主項禮讚頌!”

    據說八思巴的《聽法廣記》亦是此時所寫。其後,因蒙古沒文字,八思巴創造了蒙古字,用這種字寫了優禮僧人詔書作為字樣進獻[56]

    此後,(八思巴)前往王宮奉行佛法之時,見有信奉太上老君教、修習神仙之道士多人,沉溺邪見,害己害人。於是,遵照皇帝之命,八思巴與多年修習道教的道士辯論[57],折服了所有的道士,使他們出家為僧,持佛教正見。

    其後,當八思巴28歲之時,他派人給薩迦送去許多財寶,由本欽釋迦桑布於大屋頂舊殿之西面興建了大金頂殿。

    後來,八思巴於31歲的陰木牛年[58]返回具吉祥薩迦寺,在大金頂殿修建了幾座金剛界諸天神之吉祥果芒塔,並為七座紀念前輩教主的靈塔建立了傘蓋、金銅合金鑄成的*輪,還特為各靈塔建了金頂。八思巴還用金汁寫造顯密經典及般若等經共計二百餘部。他大弘佛法,使眾生走上解脫之道。

    雖八思巴自己已經學法完畢成為教法之主,但他毫不傲慢,為堅固敬信教法之心,利益佛法,他還依止許多高僧大德學法。他所依止的大師有:迦濕彌羅大班智達室利塔噶達巴紮、金剛師洛臥譯師喜饒仁欽、那塘巴堪布琛·南喀紮、密法師年·俄松袞布、被稱為大成就者大日巴之上師雲丹貝、傑浦寺之住持貢噶貝、象雄巴多傑俄色、仁波且覺巴貝、讓溫瑪巴南覺旺秋、噶譯師和恰譯師之上師尼瑪貝、俱舍論師仁波欽多傑、紮浦巴格西本色俄色、朵洛瓦持律師釋迦絳曲、絨巴堪布僧格斯倫、法主薩迦班智達的弟子俱舍論師旺秋尊追、絨日龍浦巴之密咒師卻吉袞布、孜浦瓦格西達敦西饒俄色、衛第巴上師桑結本、格西寨苦巴、拉傑達瑪森格等人。他還向一些大師學小乘;向一些大師學大乘般若;向一些大師學密法。總之,對五明、三藏經論、四續部密法以及有關的經籍、論著、灌頂、護持、咒語等吐蕃地方所有的學識幾乎都學過。如此,他為聽佛法經受了無數苦難,為佛教不衰廣做利他之事業。

    其後,八思巴33歲的陰火兔年[59]時,大皇帝派遣金字使臣前來盛情迎請八思巴前往朝廷。當時,八思巴設置了十三種侍從官員,隨即啟程。迥丹熱智[60]寄詩嘲諷說:

    “佛陀教法被衙署烏雲所遮,

      眾生幸福被官長一手奪去,

      濁世僧人正貪圖官爵富貴,

      不懂這三條就不成為聖者。

    法王八思巴對此作詩回答說:

    “教法有興衰為佛陀所言,

      眾生之幸福由業緣而定,

      教化一切要按情勢指導,

      不懂這三條就不是賢者。

    關於八思巴所設置的十三種侍從官員,《賢者口飾》一書記載附帶述及內外官職之名稱為索[61]、森[62]、卻[63]三者;可賓、仲譯[64]、司庫三者;司廚、引見、營帳三者;管鞍具、管馬匹、管牛、管狗四者。此是偉人應有的十三種侍從官員,這十三種侍從官員是從薩迦派法王八思巴時開始設置的。他將侍從官員分為三個一組的三組,二個一組的二組。三個一組的三組即索本、森本和卻本三個一組;司賓、仲譯和司庫三個一組;司廚、引見和營帳三個一組。二個一組的二組即管鞍具和管馬匹二者一組;管牛和管狗二者一組。現今有各種按各人意見劃分之說法,但本書記載的采自可靠史料。

    如是,當八思巴33歲的兔年前往蒙古地方的路上[65]與噶當派[66]61歲的僧人南喀本會見,互相向難說法,八思巴因此而得到噶當派許多人的信仰。當時,南喀本寫了《記法王八思巴的一些奇異事蹟之傳記》,全書分為兩章,其中第一章的內容如下:

    吉祥!向佛陀頂禮!以身語意三者向教法之尊、教法之源、教法之主、教法之智、教法之幢、教法之吉祥怙主、教法之善泉、教法之王八思巴頂禮!

    若說此位偉人之事蹟,其先世在無數次轉生中積聚善業修習教法之證據是,他7歲時即能回憶起前面五六世轉生並講說其情景。據說因法主阻止,故其後不再講述。當時,眾人都說他不是平凡人,乃是聖人,所以稱呼他為八思巴。此事乃是聽上師八思巴的一位弟子所述。其後,八思巴13歲時出家,20歲時受比丘戒。18歲時,因法主去世,由他執掌薩迦派之教法。他30歲時返回烏思藏。33歲的羊年,若按薩迦派的演算法,還未轉過年來,仍是陰火兔年的十一月五日[67],他到達木地方[68],二十六日離去。當時,我南喀本是兔年生人,為61歲。根據我之所學及噶當派傳承來推算年代,此年應是阿底峽大師去世後的二百二十九年,祖師(指仲敦巴)去世後的二百一十九年,博多哇去世後的九十五年,夏熱哇去世後的一百二十九年,德喀哇去世後的九十六年,尚敦去世後的八十三年,上師袞欽波去世後的三十九年,這些是按阿底峽師徒傳承推算的。此年又是阿底峽來吐蕃地方的二百四十七年,熱振寺奠基二百二十八年。此外,按噶當派先師們及佛法一般事件的年代我還可以推算,但是一來太多,不能盡述;二來並非必要,故不再贅述。上述為附帶提及之事。

    下麵述及正事,上師法王在達木(即當雄)居留的十一天中[69],我有七天與他在一起。首先,當上師到達恰克的那天下午,我寫了一封信,說我要來拜會上師,因白天人雜,恐你不得空閒,故請求明天賓客散去後的晚上會見。此信讓他的侍從堅色呈進。上師見到信後,說:其他人來都是隨便而來,專為教法而來的只有他一人。於是對堅色說:明天早上將大乘明論及經論要集兩部書送給他,請他一讀,他的住處有無困難,你看一看。次日早上堅色帶一方綢子來我處,說:上師對你的關心勝過他人。交談許久。上師到達的第二天即十六日晚上命堅色前來叫我,我們主僕三人前往。到上師身前拜見,送見面禮,邊飲茶邊暢談。上師問:今晚有何見教。我說:我是噶當派的入門庸僧,願請教發菩提心之法,對咒語我有法誓還可以聽,但對怛特羅我還不能聽,讓我看看在門口能不能聽,如果可以,我可在門口聽。上師說:要是你不能聽怛特多,那麼我是佛法剛入門的僧人,就連咒語也得到門口去聽。今夜作發菩提心之事,可擺列佛像、佛母、供品等。供品擺好後,上師說:請移過來!”於是我把供品放到上師面前,上師在一個大銅鏡壇城上倒水,用手握著我的手作靜慮、隨誦等許多教法儀軌。隨後上師說:完成壇城儀軌至為重要。作完後,又將供品一一放到我手中,讓我作靜慮、隨誦等法事。如此,完成了七支法事[70]的傳授和儀軌。做正式法事時,上師念誦後說:此在《三寶明燈》經中,此經未譯成藏文。其後法王作儀軌三次,又說:此在龍樹《菩提心注疏》中,何故又為佛陀所說。又念誦三次,說:此在《入涅槃經》中,為先前善逝所說。又念誦三次。我問:如此念誦不會犯重複之錯嗎?”回答說:同一宗派,不會有重複之錯。並引據一經典。其後,又做結束之儀軌。中間間歇時又作多種教誡。其後又傳授《三聚經》之修習法及一念誦法、無量光佛之臨終瑜伽、阿熱巴紮那之修習法及睡眠瑜伽、心念、名號讚頌、念誦法等。此時已過午夜。

    此後,八思巴於十七日夜間又派人來召請,我被邀請到一座大氈帳房[71]中,架著一大堆火,熬濃茶喝。八思巴向我反復詢問噶當派的阿底峽師徒、瑜伽師三兄弟、朗塘巴、夏爾瓦、乃鄔素巴、甲域哇、堆龍巴等噶當派各位先師的法行、事蹟、功德、享壽多少、名號及家族、有多少弟子等情況。見我能詳細回答這些問題,上師非常高興,並將這些先師的名字等大多寫下來。當時,我對八思巴說起,我為我的上師袞卻僧格帶來的信件還沒有得到回信,因而有些失望,如果上師現在來不及寫回信,請在去漢地之後從漢地寫信捎來,或者讓薩迦寫一文書和信件一起寄來比較合適。八思巴回答說:如讓薩迦給以回信,顯得我不夠尊重他。你帶來的信件我已得到。說著從袋子中取出信來,在油燈光下一一閱讀,念完後又說:你看如何復信為好。我說了之後,他一一寫下,說:對這些信件就這樣回復。到天快亮時寫完,又檢查了一遍後,上師叫來堅色,把那些寫好的信件交給他,並說:這些你保管好,他喜歡的全套經典,在漢地很容易得到,以後從漢地給他捎來。接著他又對昨夜的發菩提心法事去除違礙等講了許多教法。喝完早茶後,又接著前面講了許多。

    十八日上午,八思巴派遣堅色來我的住處,說:今明兩天你自己奉獻曼荼羅並發願。至於灌頂,你是自己一人按寨浦巴的辦法單獨進行呢,或者後天晚上起有許多格西向上師請求兩個晚上的大幻化灌頂,你如能與他們一起受灌頂也很好。上師讓我來問你願意哪一種辦法,可以隨你的意思辦。我對堅色說:這方面我不清楚,怎樣做都可以。堅色說:眼下事情很多,若專為你一人舉行灌頂,上師要勞累一些,若與他們一塊進行,上師可輕鬆一些,你如何辦?可自己考慮決定。我說:那麼,不要讓上師太勞累,如同伴善良,可以和他們一起受灌頂。堅色說:敦宣比丘和你都去,灌頂的職事雜務要安排一下。於是讓他們去了,把這些情況回稟上師,上師很高興。當天夜裏,八思巴為達壟巴的官員等許多人傳授了灌頂。

    十九日夜間,八思巴召集隨同去漢地的格西及眾官員,發放供養,並講漢地的行走方式、飲食吃法、格西們舉行法事的儀軌等許多教誡和教規。

    二十日晚上,為大幻變灌頂作準備。二十一日晚上作正式的灌頂法事。八思巴坐在一個高高的金座上,其右邊排列了許多佛像;前面擺設了許多上等供品,在法座底下左方由俱舍論師為頭,許多格西和官員依次環繞,右方供品跟前有二十四人環繞,後面就授灌頂師多人,裏面一層有近侍和獻供僕役多人。在中心,即上師寶座的跟前鋪有座墊,讓我坐在上面。發放供養等均先從我開始,上師的所有灌頂儀式也是先從我開始,而且時間比別人都長。除了把法螺、*輪、弓箭放到我手上以外,所有灌頂的事務皆未分派到我頭上,都是上師親手做的,其他雜事都分配給他的侍從去做。有時,上師的許多教誡和回向都對我講,就像專對著我一人進行的。最終儀軌做完之後,上師說:明天中午時分你們大眾在帳房外集合。其後大家各自散去。

    二十二日中午,大家集合後,八思巴向達壟巴的官員等人宣講佛法。當我們到了帳房外面時,見帳房後面放有清水,敦宣想去要一口清水,因而越過了界石。此時,上師在帳房中間問:外面的人聽不清我的話吧?”眾人說:是!於是齊往帳房前擠。敦宣要了水來,我們被隔在外面,人擠的無法進去。此時上師說:讓他到上面來。於是我們被安排到法座跟前。上師又說:這位噶當派的人不能聽我們念續部,所以只念小續部及修習法等,這些大家都能聽。先念說續部,然後又講修習法,又講了一些業聚。其後,有一二人請求上師八思巴講《珍寶珠串》。八思巴問我:你那裏有這部書嗎?”我回答說:有。他說:請派一位侍從去取此書來。取來後,上師借著燈光念誦,並講了《世間法》那一章。其他人散去後,我們又談論了一會教法。

    二十三日晚,八思巴又接著講了《珍寶珠串》的剩餘部分,並問我:這部書你懂嗎?”我回答:懂得。八思巴又認真地講解了續部。眾人散去後,我對八思巴說:我念過救護惡趣、噶當四尊、藥師佛、毗那夜迦、護法、百字明、一字時等,像這些經籍我都有,也修習過,為求儘快得到護佑,請你再為我傳授一次這些教法吧。他照我的請求做了。

    二十四日夜晚,前往漢地的人準備人馬、口糧等。這天八思巴想去熱振寺講經,因其他人以休息馬力為由勸止,沒有去成。然後八思巴又去看望了兩個病人。

    二十五日晚,我請八思巴的侍從官員吃飯,他們詳細問了我和上師交往的情形,說:上師要賜給你一份法旨,本應給書寫法旨的人每人一個淆[72]的黃金,因你是個修行僧人,故我們就不要了,請你記在心裏。請今夜過來。我們去時,已是深夜時分,此時在一座能容二百多人的大氈帳房中,八思巴向噶當等派的僧人講了大小乘共同之法,以及各派別之教法,特別講了佛法之精要密咒,論述六波羅蜜多之密咒法、六波羅蜜多、三部因明、二諦[73]和二次第等等,又講濁世期誦咒之理,以及印度大成就者依靠咒語獲得成就之理,並廣說咒語念誦之一坐法。說畢,大眾散去。因我先前曾向八思巴請求傳授上師瑜伽修法,故八思巴讓我留下,坐在他的法座下面的一個座墊上,並擺好供品。八思巴說:這位噶當派僧人請求上師瑜伽修法,你二人可與他一起接受!此二人即為乃鄔托寺的兩位格西。他們兩位格西坐在前面,又讓我坐在一個高座上,然後隨誦經文。八思巴說:上師瑜伽分廣、中、略三部,首先講廣部。接著又廣為解說。正在此時,我雙手肘部肌肉鼓起,八思巴脫下他的法衣,對我說:把它送給你,這是你修上師瑜伽法將獲得成就之標誌。說著把法衣賜給了我。八思巴又對兩位格西開玩笑說:你們二人大概在想,為什麼不給我,那是你們二人未獲得成就之緣故。此時,端巴卻袞來到我面前說:你不向上師要一件護佑的物品嗎?只是隨喜就行了嗎?”我回答說:這方面不能以世間習慣為准,上師已經給了恩賜,我是個平常人,能與八思巴這樣的上師為伍,隨喜就足夠了,護佑之物品不要了。博多哇[74]曾說過,只要得到一厘一錢的護佑,騎上駿馬,路上有口糧,有知心的夥伴同行,有好的嚮導,不管要走的路有多遠,心裏都是高興的。八思巴讓我把這段話重複了一遍,並詳細解說了書的意義,然後把書交給一名近侍說:這本書對覺丹正合適,可給你捎去。你領他去我的寢帳中找紙筆在油燈下把這段祈願抄下來。我還要到本欽那裏去。說完,八思巴走了。一名近侍領我到寢帳中把這段話抄下來。到半夜時分,八思巴從遠處回來,在外面問:噶當派的人沒來我的寢帳嗎?”有人回答:來了。八思巴俱舍論師、兩位乃鄔托巴、持律論師卻袞和我共五人說:要是不把你們當作最重要的僧人,我們就不成為師徒關係。說完,按儀軌和教誡在一起誦了經,並談論許久。後來,八思巴對我說:你一人在這裏睡!此後,讓我睡到他的鋪上。此夜,因為是在佛像和上師跟前睡覺,我好像被禁住一般,毫無睡意。天亮後去洗漱時,八思巴又送給我一件新法衣,並說:你像一塊潔淨的福田一樣。昨晚送給你的是法衣,今早送給你的是路上穿的。然後,他讓隨從叫朗欽[75]開飯,讓我坐在他跟前吃,上師讓侍從給我送的飯食比他自己的多三分之一。給帳房中其餘十來人每人一份飯和一塊肉。

    此後,在告別之時,八思巴又送給我一方緞子,又讓侍從們把送給我的馬牽來,對我說:這匹駿馬是眾侍從送的,我送了全套鞍具。你讓其他人先走讓敦宣留下來等你。他又領我進帳房中,在授給甘露灌頂之後又贈給我一個淆的黃金。並對我說:你要時常為我誦經作法事。上師對我長時間護持的情景,這時在我眼前浮現,我實在不願離開他,回來後我不禁流下了眼淚。那次,我與堅色、貢嘎紮、卻袞等人結下了法緣。說起與他們交往的事,也是使人十分高興的。

    以上是把我所回憶起來的簡略作一敍述,若過於詳細記述,恐有不實或虛擬之處,故只記如上述。

    總之,八思巴在上述期間,上午等時間是為曲彌巴講《俱舍論》,還為許多人講《智者入門》,有時還講發願等。為求得佛法,八思巴夜以繼日修習和講論教法,利益他人。他除了以真實和傳授來利益他人之外,從來不考慮自己今生的欲望和世間八法[76],他的心與世間教法合為一體。我自己與他的這段交往,經常引起我心中的思念。要是詳細敍述的話,是說不完的。我只祈願來世和整個輪回中都像今生一樣幸福地轉生在他的身邊,成為他的弟子,向他學習正解脫之道,並因此和有情眾生最終證得無上大菩提。

    以上是噶當派僧人南喀本所寫法王八思巴傳記的第一章。

    南喀本所寫法王八思巴傳記的第二章是:

    向上師和文殊菩薩以純潔三門頂禮!

    將罪障仇怨化功德,

    故使大地消除無明,

    複出現黎明之曙光,

    向昆氏薩迦巴敬禮!

    妙慧慈悲極為殊勝,

    法幢生有吉祥眾生,

    大做善事利益他人,

    皈依法王八思巴身。

    向血統、籍貫和姓氏等供贊,

    拯救南喀本使教言記心中。

    由於宿業和宿願,

    與您相處之七日,

    得到教法和財富,

    如兒路遇慈祥母,

    您使我鼓足勇氣,

    對永恆鈴不畏懼。

    離垢廢話空談者,

    背後詆毀庸俗人,

    對此上師複歡喜,

    大族分野俱捨棄,

    容顏示親眼供物,

    心中述說即如此。

    法主曾說:如發心後得功德分際,雖眾生舍離發心亦不能說發心舍離眾生。有人執在烏如[77]北部薩迦已如此發心亦未得到任何教誡之說法。對此如不領悟,則一般會積罪。故問此乃何因?答:任何一名士夫如像法王我依照發心之儀軌守護戒律即能成正等覺。若不守護戒律,又不捨棄罪過,即使已發心,亦趨於惡趣三途中。轉生後,何時解脫時,現在發心之種子於收容處留有習氣。故有後來發心所生之因,即所謂發心不舍離于眾生。如是適宜之情形是大乘之福力、優勝和緣起。第二種原因是文殊菩薩對喜歡白業和喜歡黑業的二種魔鬼發心時,所有魔鬼怎麼也不聽從。為此文殊菩薩一彈指,於是所有魔鬼皆變為衰老、病殘以及愁眉苦臉之面龐。彼等問:現在誰有使之解脫之方法?”答:除釋迦牟尼和文殊菩薩有解脫方法外,其他人誰也沒有。文殊菩薩是彼等(老、病、愁苦)的敵手不可求之,遂向釋迦牟尼請教解脫之方法,釋迦牟尼說:像我這樣的恒河沙數的如來亦被文殊菩薩捆縛不能解脫。故沒有傳授。為此喜歡白業的眾魔鬼說:趁現在還存在之時,我們未遭大的損失,可請求文殊菩薩來解脫。喜歡黑色的眾魔鬼說:即使死去,也不需要向文殊菩薩請教解脫之法,請他發心即可。一狡詐魔鬼說:現在有一辦法,請求文殊菩薩解脫此系縛。解脫之後,再請他發心比較合適。發心之後,不守護訓誨亦可以。眾魔鬼一致說:他的說法合理。於是一同請求文殊菩薩為我們解脫此系縛。此後,文殊菩薩說解脫系縛之後,你們願發心嗎?”眾魔鬼發誓要發心。於是文殊菩薩一彈指,眾魔鬼之身形變得比以前更完美無缺。此後,眾魔鬼同意只向文殊菩薩發心,想隨即將發心悄悄捨棄,但發心無形,彼等不解將發心和心性怎樣一起捨棄。因不知曉,故已成為將來不捨棄發心之因,全都具有發心而得解脫,此即所謂發心不舍離眾生。在此之上還引有一部經典。

    又問:何為新種子和舊種子?”
   
答:士夫有兩類,以前沒有發心而發心者稱為新種子,以前曾發心者稱為舊種子。

    問:何為敏捷和緩慢神通?”
   
答:有句名言說,何緣行相心中起,依神力必得正果。此乃為行相定和神力,無有定神通不會生起,依止大部分定神通來的緩慢,只有依止大部分雙運才會來的敏捷。

    問:發願和入願如何區分?”
   
答:法主認為有願心、發願心和殊勝願心等三道眾生,有入心、發入心和殊勝入心等三道眾生,總計有六道。詳細述之,發願所需的時間為一晝夜的三分之一比較合適。入願所需的時間與發願所需的時間相同或者稍長一點,總之時間的長短一定要定排正確。詳細說的話,一晝夜皆由自己定排。不供奉三寶為罪孽;晝夜一次也不供奉三寶即生罪孽。供奉時間將來會知曉的。

    問:對菩薩嗔恨之說為非偈陀矣。此菩薩量度有多高?嗔恨之程度如何?非偈陀之標準是什麼?”
   
答:初心始業菩薩做發心之儀軌,現有或沒有律儀皆合適,不計生死存亡,一旦瞭解自己之戒條即生罪過。嗔恨之程度有不合宜或忌妒等煩惱,從等起始在戲謔或隨諍等方面根本不生。在非偈陀方面要生四類虧損。所謂醜陋和狹見方面根本不生即會犯戒。

    問:喀如哇認為皈依有時間,博多哇認為沒有,實際有或沒有時間?”
   
答:共通者未有時間,殊勝者計有時間。

    問:除此二者外,在皈依方面還有什麼區分?”
   
答:法主認為有四種,即世間和出世間兩大類。世間分為聖行和殊勝二種;出世間分為共通和特殊二種。一般人皆皈依世間道,又分世間單獨皈依及世間之殊勝皈依,唯從欲願所歸依。出世間之共通道亦有此二者,但有信仰單獨皈依、殊勝皈依、信仰及欲想皈依等三類,但俱屬悲心單獨所皈依。

    問:大乘人對皈依三寶是否有主要和次要之分?”
   
答:!有以菩提薩埵佛為主要的皈依三寶;獨覺乘以教法為主要的皈依三寶;聲聞乘以僧伽為主要的皈依三寶。此三類僧伽引述一種經典,以求到達彼岸。

    問:此三種皈依是噶當派的主要教法,傳說以前噶當派僧人在名義上也要皈依,我也要如此做嗎?對此如何思修?”
   
答:一般皆修行所有大乘之教法,完全執持菩提心。雖正行無有對境,但此後要回向利他之事。尤其是皈依佛,觀修一切有形物皆無自性;皈依法,觀修一切物皆無形;皈依僧,觀修諸物從一開始或早期即無自性。

    問:我唯一信服念經,念經和善行二者何為殊勝?”
   
答:未獲得自在,還是念經殊勝。

    問:在誦經方面,彙集和現觀二者哪個福德大?”
   
答:菩薩之心識有何殊勝?所有這些經典連詞語亦有殊勝福澤。要進一切心識精通論典,此乃為最大的福德。

    問:像彙集誦讀方面以珍寶和墨汁書寫之經典的福澤有何區別?”
   
答:書寫的原料有區別,誦讀之詞有區別,修行之教義有區別。盡最大努力使所讀之詞正確無誤,即算大福德。經典並無差別,但是用珍寶書寫經典,猶如腰帶和衣服漂亮大方即會得到大的尊敬和愛護,相反則會得到小的尊敬和愛護。如此雙方之福德或大或小必將獲得。

    問:一切彙集誦讀,如心中沒有記住即按書本朗誦。菩薩法施于心,下面一些經文記於心中即可默念。如此一邊朗誦,一邊默念,此兩種法行相混雜有何罪孽?”
   
答:不會有罪孽,十法行[78]每種法行之十地相同,故相混雜亦可以。

    問:那麼朗誦和默念二者之福德有何區別?”
   
答:一切十法行和六度等俱為依止前者而生後者,因其有高下之分、詳略之分、粗細之分,故此等應依次教示。一切行為是依止前者而後者生,最先低下,最後優越,故默念殊勝,講法者亦為默念殊勝。比默念殊勝是增上思維,比增上思維殊勝是增上修習。默念之上,在十法行中除思維和修習外再無更殊勝者。你信服和所要做的只有默念為殊勝,福德亦最大。

    問:那麼對文殊菩薩之信奉有何福澤差別?”
   
答:此無差別,各自儘量信奉為最大的福澤。

    問:在淨治罪孽方面唯有現行對治力為殊勝嗎?”
   
答:正是如此,一般所有教法都以現行對治力淨治罪孽,尤其是淨治一切罪孽必須依止此現行對治力。淨治所謂教法有何大福德之罪孽亦用現行對治力,你要盡力信奉四現行對治力。

    問:此四力中何者重要?”
   
答:消除罪孽必須具足此四力,也能止息今後不做罪惡之事,故至關重要。還對此重要性進行了許多解說。

    又問:何為教法弟兄、金剛弟兄和親近弟兄?”
   
答:從皈依至獲得持金剛地之間,俱受佛教攝護,故稱之為教法弟兄;由不同上師在不同壇城中為不同弟子灌頂,稱之為金剛兄弟;由同一上師在同一壇城中為不同弟子灌頂稱之為親近兄弟。

    問:《五十上師論》此部著作,諸噶當巴似乎也有觀察和引用。此部著作依止何續部而寫?”
   
答:此書說十四根本墮罪之第一墮罪,總之是由持金剛所寫的五十首四句偈陀之注疏。

    問:所謂人停止呼吸三天意識仍處於昏迷狀態,即可回憶起前世之經過,是否如此?”
   
答:半天處於昏迷狀態,兩天半回想前世之經過,三天半才真正去世。

    問:在中陰界是否有七天時間之長?”
   
答:體驗時間以晝夜計,如不積善業,在中陰界就時間長久,如積善業,一念頃亦不存在,所謂七晝夜是對多數人而言。

    問:對中陰界之眾生,是否都是如5歲孩童之身量?”
   
答:這也是對多數人而言,並不一定。

    又問:中陰界之眾生無有土、石、山岩等一切障礙嗎?”
   
答:除母胎和金剛座二者外貫通無阻。在此二者中有障礙,其他無有任何障礙。

    問:此乃為何因?”
   
答:此非修行之神通,乃依業力幻化可在頃刻間周遊三千世界,由業力所導致,無有障礙。

    問:在三中陰界中何處眾生最多?”
   
答:生死輪回中眾生最多。

    問:何故?”
   
答:因至須彌山之中數日後肉身即可變為蟲類。

    問:生命之業在陰間是成熟還是非成熟?”
   
答:對此有多種說法,成熟之源和非成熟之源二者皆有,屬於增上緣範圍即為成熟,屬於因緣範圍即為不成熟,二者不相矛盾。

    問:凡夫之法相和言詞是什麼?”
   
答:一切凡夫皆不能親見法性,而且根據各自不同的緣分所生各自之業,即所謂之凡夫。

    問:聖者之法相和盲言詞是什麼?”
   
答:能親見法性,遠離業及煩惱,故名聖者。

    問:何為三昧耶之真言?”
   
答:正確三昧耶之真言是難於違反之誓言,若違反即會焦焚,故應善為守護。

    問:一般業與異熟二者是屬同類因?同類因吝嗇果報富裕者,同類因不貪著果報貧窮者,此乃像什麼?如何得到?”
   
答:此二者很可能同屬一類。如一個人之業,我對我之王瑪格說,你前生對財物俱吝嗇,晚年臨終之前,考慮信奉一菩薩,遂獻上一純潔禮物。此禮物如同我應供喇嘛一樣,亦像有豐富之財物。你前生習慣慳吝,故現在還不能去除此習。此乃如從彼混雜之例相同。

    問:釋迦牟尼幻化之大毗盧遮那和五佛[79]之毗盧遮那是同一個人嗎?”
   
答:是同一個人。五佛之記號即所謂的二障清淨。在二障清淨中清淨未能增上即不增上,一旦可增上五佛即可自然增上。此佛之身名為毗盧遮那;語名為無邊量光;意名為金剛勇識;功德名為寶生;事業名為不空成就。每一種佛皆具有大小不同之五種調伏面,不具有此五種調伏面即不是佛陀。毗盧遮那佛大如大海,息靜像如意樹那樣明淨,像如意寶那樣不可思議,世間解脫眾生層出不窮。此乃為由遠離戲論幻化之果,曾出現十地諸菩薩之明見。

    問:若見釋迦牟尼之化身即需要一資糧道。那麼若要見佛,佛住世時需要資糧道還是佛圓寂後需要資糧道?”
   
答:此可分為依他力所見和依自力所見二種。所謂依他力所見,例如我求見我王,王來到衛藏後,則不需要任何苦行即可見,一睜眼即可看見他。如果佛陀住世的話,見佛陀不需要資糧道。若平庸以下諸人想見,即所謂依自力所見。若往下走去,欲想見國王實在遙遠。需行極大苦行後,當去到下方時才可見國王之面。如是,佛陀圓寂後,只可見佛之化身。但需要資糧道。

    問:獲資糧道亦有生惡趣,而惡具力者應生於惡趣,善具力者則應得到資糧。資糧道者得到資糧道之時,他心識中有無自己亦生於惡道之因、業以及此因之情形?然而他越變越低下後,是否生於惡道之因、業才會積聚?”
   
答:一般來說,大部分資糧道者不會生於惡道之中,他主要是積聚福德資糧。此生有心識中調伏惡業,未調伏乾淨稍有一點餘因,故以此為基礎從而積聚生於惡趣之因、業,此乃是本來生。單獨前世之因是不可能生有,無有因緣亦不會積惡業,二者必須聚合。

    問:那麼聲聞和獨覺乘捨棄大乘為何不生於惡趣?”
   
答:捨棄大乘生於惡趣,是因為開初懂得大乘教法,然後一些煩惱者全部執持,被惡師攝受後頓生邪見,捨棄一切,故生於惡道。聲聞和獨覺者為使自己之教法穩固和堅定不移,破斥大乘教法。大乘教派中亦有唯識派破斥中觀派,中觀派破斥唯識派,主要為使自己之教法堅定。大乘和小乘誰被破斥不一定。聲聞自己經常親近佛陀,一時亦不分離。大乘所說之一切言詞,聲聞和獨覺均表示極大的贊許,認為一定合理。

    問:不依止上師尋思即開始修習佛法為善還是尋思後修習合適之佛法為善?”
   
答:未尋思即修習佛法此乃為補特伽羅隨信行,不善。智慧需要尋思,喇嘛若使自己精通三藏,立于居心正直之前,找不到任何缺點。即使不修習佛教,而依止一生修行之福力,亦能生功德。

    問:生有功德,上師之福力和弟子之敬信感戴力二者誰的力量大?”
   
答:共同之功德中,還是弟子之敬信感戴力大。特殊之功德中,上師、弟子和教誡三種力必須齊全,缺一不可。如像具備火石、火鐮和火絨才能得到火一樣。若上師加持之傳承不斷,弟子敬信感戴之因緣不失,教誡不混雜其他言詞,具備此三者不需要勤奮修功德,亦可生威力。然而此三者俱無瑕疵實為少有。

    問:《略集》中說過去佛和未來佛住於十方,在所有道中只有到彼岸之道,無有它道。和《所詮密乘之業》中說過去諸佛所言,未來諸佛亦有說,現在證得圓覺佛之二說的意義是什麼?
   
答:此二說是不同乘提出密意立法則。由於般若波羅蜜多之影響,三時諸佛依止慧度已圓覺。善劫之中有一千零二位佛陀,除釋迦吐巴和迥摩巴之法教外,其餘一千位佛陀俱依止慧度得到圓覺。世間之諸無垢者亦未聞到密乘之聲即入手善道,此善道為到達彼岸之道。此即所謂過去佛和未來佛所為。密宗主張到彼岸之路為咒文所說的守護道者到彼岸只有十地,在密宗之上需要運行至持金剛之三地。到彼岸之十地菩薩亦要受十方諸佛之大光明灌頂,未灌頂之前不現示法身。故過去和未來諸佛需要依附密宗或灌頂之力。如是經教甚多,或如前《略集》所述的在諸道中唯有到彼岸之道無有它道,所謂它道即指聲聞和獨覺之道。六度之經論至多,智慧、彼岸和到達在密宗皆有釋文,故用金剛橛來挑選經典。

    問:那麼密宗中六度如此多的話,經藏中也一定有許多慧度,如《集菩薩學論》、《入行論》、《本生論》和慈氏五論[80]等大部分論典中唯有編入六度,此唯有編入六度乃為何故?”
   
答:憐憫慳吝和悲憫殘暴,悲憫戰亂和憐憫放蕩,憐恤惡霸和憐憫厭棄。眾生之行為中有此六邪分別,對治此六邪分別的是六度。此外眾生有三過失或罪過,對治此三過失各有二度。第一,輪回中未滿願之過失。第二,滿願亦有廢厭離之過失。第三,未廢厭離亦有虛耗之過失。第一未滿願之對治法有二,外界實有資具未形成而未滿願之對治為佈施度;內部眾生未滿願之對治為持戒度。如是滿願後,在進入大乘法門時,在肢體之先應以頭進入,在諸器官之先應以眼進入,如認為不能即有退回之虞,此之對治為忍辱度;在第三無數劫或未達到之期間內需積資糧,如認為不能經歷這樣久即有退回之危險,此之對治為精進度。即使不退回亦有虛耗之兩種過失,因心思懶散而虛耗之對治為靜慮度;因邪慧而虛耗之對治為智慧。如是諸眾生唯有此六過失,此之對治法為六度,無需比六度多,少亦不行,唯有六度數量相合。

    問:那麼是否有十度之說法?”
   
答:十度之說是把慧度分為四,內部之分合,並不使總數有變更。

    問:噶當派有一種說法,即所謂密宗與慧度二者無有遠近之分,若勤勉即可至慧度之捷路,此乃因為身啼菩薩八年即經過四道。密宗所謂師徒若具備同一因緣,修習一年即可獲得大手印之成就。亦有不可能獲得之說法。此乃何故。
   
答:噶當派此說法純粹是謬說。密宗與慧度完全為捷路,一般地說慧度途遠,壇城安穩密宗見效快。若善知方便亦為密宗善,壇城亦為密宗之壇城善,快亦為密宗見效快。此因經教與道理之劫雖已述及但未有實行。說密宗快是指中等和下等根器之尺度而言。上等根器之眾生刹那即可戒除所有別人需無數轉生中行苦行才能斷除的邪念。在千數之劫中,慧度之情形為需要以頭和手腳等積資糧,上師之道刹那即可斷除。修習密宗者凡具有上等根器之上師和弟子具備此因緣,誰亦不可取得。常啼菩薩當走到無有肉只剩下大腿骨之前,諸功德已圓滿,如此不需任何阻止。你們噶當派諸僧對你們阿底峽師徒和昆季之傳承,前世諸獲得成就者皆傳灌頂,想必是未授追隨前世之教法。有隨順之因必可得到隨順之果,此乃為佛教之法規。由灌頂之因而未有善果必當發展修習和念誦生圓二次第。若問此為何故,若對根器和密宗無勝解的話,在入願時漸次修習發心、三學、六度或十法行即可智慧圓滿,入於善道,又可依附密宗做許多力所能及之事。若如此信受,似乎即能受灌頂,不違背自己之諾言,使佛教教法行於不共、不失、圓滿之一道。若認定現在上師和弟子未具備法相即不可灌頂,此發心之情器世間亦具有教法所說的法相是極難的,聲聞師徒具有此法相亦是極難的,弟子具有厭世之心也很難,故僧人即會有胡亂行為。許多教理前後充滿愕然凝視是極不合理的。

    問:那麼在《集菩薩學論》中有些咒語夾有文字,是否全部念誦此文字?”
   
答:不必念誦。所謂明咒之陀羅尼咒雖然講述,但不必念誦此咒文,只要講明內容即可。

    問:《菩提道燈論》所謂秘密智慧之灌頂之詞是否要念誦咒文?”
   
答:對此先世諸薩迦巴認為可行。此是翻譯之錯誤還是繕寫者之失誤?另外,阿底峽是咒師之大班智達,這樣說不合理。秘密智慧連名亦未得到,有所聞是不合適的。梵行未取得諸根之說是比較合理的。

    問:那麼我之格西博多哇講了許多未聞之經典,此是非分妄為嗎?”
   
答:你不可心中生疑,若生疑亦向本尊佛請求,乃至做夢之前對遠離疑網非分妄為是不合理的。所謂他未聞即講法乃是別人忌妒之邪說。

    問:據說在誦經之時務必依止經教即有大奇跡。格西怯喀瓦對複惹瓦說:吐蕃所譯之教法,據說你曾受用過。此經教有用否?”
   
答:此為文殊之經教,故不算佛經。但是據說無有此經教。我亦向此上師請教此經,則說請你亦如此去做。此經不合適,遂請求講吐蕃之譯法、修習方法和語訣等所有一切用法。吐蕃之所譯經教以及由於中邪狂走和棄信背盟故未傳之修習方法和語訣,請你全部享用。

    問:那麼諸佛陀于眾生之時修習和體驗不同的教法,是否在佛陀居處亦有不同教法。然而是否變為同一的法身?”
   
答:佛陀是無漏界,如同虛空,並無身形,先前之身,後為隨順,佛身不一,亦無差異。無有共同,亦無差異,亦為一同,亦為差別,此即作為之四界。

    問:那麼所謂先世噶當派諸僧有得無得在於用屍骨造神塔小像,把許多神塔小像堆放於靈堂等地。現在我執之大或有過失,如此得與無得有無標準?”
   
答:以屍骨做陀羅尼和壇城之淨罪,此後砸碎屍骨,和土攪在一塊,加持後製作成神塔小像。此後要使所神陀羅尼首尾無誤。把陀羅尼和神塔小像放於佛塔之中益處極大,害處極小。需放於純骨之塔和黃銅之塔中,如生於善地,對此有許多詳細規則。現在如此之內容條款不明確,全都貪圖富麗堂皇。如此下去。其後之塔形體增大,所有佛殿皆成為墳墓,使整個蕃地不能吉祥如意。

    問:死者之回向和七期[81]是否對所有眾生皆適合?有無限制?”
   
答:所有七期、安神、燒施和業資糧等皆要得到授權,眾聞習密續至守持三昧耶必須念修一次。如今噶當派實施時大部分與此相違和失誤。總之,經過回向和依附正確戒律獲得些微利人之心即可消除錯亂;由於祈願遂得到些微功德,但還需要以菩提心為主。

    問:格西堆壟巴多次說對不應得到忌日供的上師進行忌日供,將會對上師本人有害處,帶來大罪孽。此教言有何道理?”
   
答:此分為二種,即為有成就者唪經超度所需財物費用和為病死僕人唪經超度所需財物費用。為有成就者唪經超度進行忌日供時需要有一標準;為病死僕人唪經超度時不需要任何標準,只要父母同意即可得到益處。

    問:《誡王書》中說何為修伽陀之身驅?業行如何可得賢者供奉,有如何行皆可精讀?”
   
答:此因是遮止罪過之語,乃為防止以惡質造像。形態善惡俱適宜,質料好壞俱合適,有無開光皆合適。凡為智者皆要供奉,愚者即無定準。

    問:所謂不開光即無法對眾佛禮供是什麼意思?”
   
答:此乃為非常愚蠢之人著想,無了義。

    又問:多康地方之六道神有質礙之體,死後為何屍體不變?”
   
答:現在完好無損之屍體放在山崗,因患重病而死去一年之屍體,昔日毫無污穢,即放入火供燔台中火化。如此不同神之七日死兆來臨時,從苦難至無體即要離化。

    問:在入輪回時有無流轉根除?”
   
答:此于無始時一半佛教徒有,一半佛教徒無有。此乃有二部教中,實際為無有。

    問:那麼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之心。因有此心則可能使眾生成佛嗎?但眾生不可能有新生。于輪回中的每一位菩薩在每一瞬間亦可救渡無數眾生,一瞬間對佛陀來說,不成佛即無一瞬間。如那樣做是否可行?”
   
答:若此眾生有熱病是你之毒素所為。每位佛陀未饒益每位有情亦流轉是不適宜的。無量即為天空自然無邊,有情亦自然無數。此乃所修之了義經。在這方面,先前有一名叫崗巴夏吾之大論師,他不承認有初始心,只承認各個道理。他將雙臂伸開,說:在我之後方之天空,與前方之天空何者為大。在他身前的人都說前後相等,他說:確實相等嗎?’眾人說:確實相等。於是,他往前方跳躍五六步遠的距離。再問:現在前方和後方的天空何者為大?’眾人無話可答。他說:原先你們說前後相等,現在我前移了五六步,那麼後方之天空應當增大,前方之天空應當縮小,再不應相等。所有賢者對他的推理都很信服。此外,我們之三千世界裝滿白芥子,倒入一大力士之衣兜裏,在三千世界每行一步放一白芥子,直到放完為止,東方之三千。世界也並未減小。在此之時根本意想不到。同理也可適用於各個方向。因此如來之事業根本不會中斷。若根除之,事業即會中斷,事業既不可能中斷,故眾有情即處於無邊輪回之中。

    問:誰是上師寂天[82]之真實上師?誰是上師寂天之親炙弟子?”
   
答:上師寂天未有異生之上師,他于夢中聽文殊菩薩講佛法,對此教法頗有興趣禱祝之後,文殊菩薩親自現身講法。因此文殊菩薩是他的上師。此後他一邊依止修習,一邊寫作《集菩薩學論》,還為注釋其內容寫有《入行論》七百頌、一千頌和四十千頌等詳中略三本。

    問:哪一種清楚?”
   
答:一千頌。

    問:所謂《集菩薩學論》是什麼內容?”
   
答:此內容寫於我臥室的一張紙上,此內容即為此名不用多贅。總之,此二教法和文殊菩薩親自講授的內容相同,上師具有殊勝之菩提心,對眾生之發展大有利益。法主亦對此極為重視。

    問:密乘屬於三藏中的哪一藏?”
   
答:因其是調伏心,歸根結底是咒文,故屬於律藏。《教誡現觀論》中命名為論藏。又把經藏當作善威儀,經藏是舟船,故也有許多人將其歸入經藏。因密乘高貴屬於三藏中任何一藏均可。法主認為屬於經藏。

    問:新密和舊密有何區別?”
   
答:有前後翻譯之別。

    問:六字真言譯成藏語是什麼意思?”
   
答:嗡是身之意,嘛呢是方便之意,叭咪是智慧之意,吽是心之意。即為身方便智慧心。

    問:釋迦牟尼滅寂有多少年?”
   
八思巴從座墊下把墊毯卷起來,低下頭去,用手指在地上比劃著計算了一陣,回答說:有一千四百年。

    問:阿底峽尊者到西藏有多少年?現在居住何地?從何地起程?怎樣來的?”
   
答:據《計年秘密說》記載,從龍地起程,由水路而來。

    此時,我的頭上冒出了汗水,八思巴說:你疲乏了,像是有病,還是因為在臥處坐的太久了?”我回答說:身體未曾得過病,由於閉關長久未能聚會,故有些恍惚。此乃為身體衰弱之故。八思巴說:我曾想你臉色紫黑,雙鬢有些灰白,見到你以後才知你的頭髮和臉都是雪白色。你想像中的我和見到的我二者相符嗎?”我說:見面後,覺得你比我想像的更加容光煥發。他問:你是否任過新教師和軌范師?”我說:由於精神恍惚,我之先世上師未委任,故未任過親教師和軌范師。不知道噶當派諸先世上師為何不讓我擔任親教師和軌范師?”八思巴遂解答了上師不讓我擔任親教師和軌范師的一些原因,並問:你在閉關期間,善行之誓約是什麼?”我回答說:

    “清晨早早起來,

      開始皈依發心,

      法行依次不亂,

      牢記加、正、結行。

      一晝夜所修行,

      為淨治身之罪,

      敬禮轉經二百,

      為棄言之過失。

      修習第一懺悔,

      十四不空絹索,

      吉祥淨化惡途,

      二十一清淨心要,

      五簡約及現觀,

      多相及五經藏,

      修伽陀之心要,

      四護法本尊神,

      各修百次以上,

      盈虧俱皈依三寶,

      為淨治心之蓋障。

      諸事要牢記心裏,

      無貪戀幻化之行,

      要不斷修習道次,

      觀習顯密之經典,

      偶然及常例朵瑪,

      朵瑪供奉身、語、意,

      為淨冶一切障礙。

      全部七支等內部,

      無需瑣碎之行為,

      所有一切百字經,

      無有衰敗願望足,

      如此複有年、月、日,

      一生臨終之意願,
 
     
吾之善行之誓約。

    他說:金色文殊是我倆一生的救護神,請把你的這些話寫下來。又問:朗日塘巴所謂的八句修心是什麼?”我回答了八句修心,他說:這很好,請寫下來。又問:你們噶當派之道次之內容是什麼?依止什麼典籍?”我答:我們噶當派之道次之內容講的是暇滿難得、死無常、業因果、輪回之罪孽、二無我和法身功業等,可說是噶當派的大象的臥處,也是指導所有一切經典之根本上師。決定見解所依《中觀小諦》;決定修習所依《中觀要訣》;決定行止所依《菩提道燈》。如是道次所依止此三部經典而著。八思巴說:你說的很好,我曾問仁欽崗巴此道次依止什麼典籍而來?他只說是從瑜伽續中引述,因此沒有得到正確答案。問吉普瓦,吉普瓦說是依止三士道而著。如此之類說法還很多。

    我問:上師之祖先昆·魯易旺布松是何時之人?與哪位國王是同時期之人?”答:·魯易旺布松是赤松德贊時的九位譯師中最聰明的一人,他與文殊之化身(指赤松德贊)是同時期的人。問:在此上師之前有多少代?”答:有十五或十六代。問:那麼,據說法主臨死之時說在印度南方的穆穆尼地方有一位名叫尼瑪多沛國王,他將轉生為此王之子,此說有文字記載。此說是否是法主本人說的?”答:開始未對我說,是對比機麥巴說的。此後我詢問時,法主親口承認。據說中間有幾年投生被別人阻礙,現在已出生數年。問:那麼你從上師聽有許多教法,理解全部詞義,故證悟上師之功德。又與長久結交者普遍盤詰,故威儀方面之功德亦得到悟證。我沒有聽到佛法,也沒有結交之緣分。因此請上師講一下大人物之功德。八思巴笑盈盈地說:哪有什麼大人物之功德。大人物之功德是昔日所施之影響,無論居於何處皆資財富饒;是守護戒律之影響,使人身得到純潔;是忍受之影響,使色蘊漂亮美觀。此外還講了善行俱同緣等法主本人的許多奇跡,以及共乘和不共乘等博大精深教法之許多廣注和略義,此外還長時間做了教習。尤其是此經藏教法之主脫下法衣賜予我,並說:請依此成就瑜伽修行。我有詩贊雲:

    “若想起法王講論佛法,

      吾身上汗毛自然搖動,

      每當看到你賜的法衣,

      我眼裏不由潸潸下淚。

      你之看、說、聞相互關聯,

      所有此一切由生得生,

      此乃是真正緣分之因,

      高興而獲得一大成果。

      吾等眾生依止你修習,

      使違背心願之諸過失,

      好象遠離火焰之煙絮,

      升向天空已無影無蹤。

      你之功德如無量大海,

      為潮濕大地穿上新裝,

      善行使我和六道眾生,

      祈願轉生於上師腳下。

      轉生上師腳下心歡喜,

      修習一切正解脫道理,

      與無依主永遠相分離,

      前來救度三界之眾生。

    以上這些問答之內容是由釋迦牟尼之比丘南喀本于61歲時寫成。此時為上師法王八思巴33歲的羊年,若按薩迦派的演算法為陰火兔年的十一月十五日傍晚至達木地方,十六日夜晚拜見了法王八思巴。在七天之中夜晚請教了這些問題,其次法王還授予我以發心和上師瑜伽等為主的無數修行法和教法。二十六日早上與眾人分手,晦日[83]之夜晚至茄喀爾地方。十二月一日為對這些往事保持清楚的記憶,同時在帕巴諾桑之傳記中說:善知識思索著完成未離系諸事。聖者常啼亦會見聖者法聖,聽受未聞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心裏沒有思索任何事情,只生諸趣,故善知識沒有念誦博多瓦教誡中的諸口訣。為此要有信奉和菩提心集要等所有功德之寶藏。總之,聽說許多依止善知識獲得世間和出世間諸功德之事蹟。我稍有領悟,即寫有此拙文,本不願讓無根器之人看見。但藏匿亦恐落入別人手中,彼看後若未生信仰,此罪孽由我造成。如果在道途中有可能生起信仰、此福澤由我所得。此其中有未能問之秘密。恐怕其他善知識將對我說:為何只說護佑你,有過失則具有圓滿之功德。若說我圓滿功德,眾人俱不會相信,為此我只好閉口不講,還是在背地裏禱祝為佳。

    以上是噶當派法主南喀本所寫法王八思巴傳記的第二章。

    如是大皇帝派遣諸金字使臣前來盛情迎請法王八思巴,為慈悲眷顧東方無數有情眾生,法王八思巴於赴蒙古之路途中會見了善知識南喀本,講論了許多符合佛法之教理。此噶當派大格西知悉法王八思巴所做的各種功業與住地菩薩之善行毫無差別後,更加堅定勝解信念。因此,接受菩提之殊勝發心等許多博大精深之法旨。在此期間,噶當派之大格西向法王八思巴請問正解脫之道理,如上所述。

    如是,上師八思巴在前往朝廷的路途中,引導無數眾生走上成熟解脫之道。此後,法王八思巴猶如輪受光網圍護,月亮受星辰環繞,又如如來受聲聞部眾弟子圍繞一般,率領眾多弟子前往大地主宰所居住之地方。那裏距吐蕃之地有數百逾繕那,路上要越過許多難以通過的河流、平原、山崗、橋樑和峽谷等,逐漸到達天下之國都。這正如眾菩薩之傳記中所記:世尊之經典中說,純潔菩薩將到一百逾繕那以外的地方,為有情眾生宣傳聖法。

    當八思巴到達朝廷時,大皇帝的代攝國政的長子真金、後妃、大臣等眾在印度大象背上安設珍寶瓔珞裝飾的寶座,以及用飄揚珍貴錦緞纓穗的傘蓋和經幡、旌旗以及盛大鼓樂前來迎接,用大供養迎入宮中,請教各種博大精深之教法,使佛法猶如月亮在蓮園中升起,分外明顯。次年。本欽釋迦桑波為薩迦大殿奠基動工,調動十三萬戶之民眾擔任工役。後來本欽貢噶桑波繼續修建,完成了薩迦大殿的全部工程。此外還修建了仁欽崗拉章、拉康拉章、都卻拉章。

    其後,八思巴到達朝廷後,在他36歲的陽鐵馬年[84],當皇帝再次請求八思巴傳授灌頂之時,改西夏甲郭王的玉印為六棱玉印,連同詔書一併賜給,封八思巴為皇天之下、大地之上、西天佛子、化身佛陀、創制文字、輔治國政、五明班智達八思巴帝師。所奉獻大供養為白銀一千大錠、綢緞五萬九千匹,還有每次見面時所送的禮品及哈達、銀幣等。僅皇帝臨時奉獻的禮品據說總計有黃金一百多錠、白銀一千錠、綢緞四萬多匹。如此,使蒙古國土眾生俱入大乘之道,釋迦牟尼之教法如太陽之光輝,普照大地。

    此後,法王八思巴要求速返吐蕃,得到同意。皇帝及其臣下雖然要求八思巴儘快返回,但從八思巴開始準備動身起,大皇帝即已預察到八思巴之壽數不很長,以後施主及上師二人沒有見面之機會,因此不忍分離,並親自為八思巴送行。送行的時間從一天增加到一個月,從一個月又增加到一年。在吐蕃之黃河河曲地方,蚌拉山像神鳥站立,黃河像天河降落,猶如一雙日月之施主和上師,在此聚會,邊地四王的軍隊以及十一位諸王之隨從等數十萬人環繞,無數的資財像夏天之祥雲裝飾天空一般佈滿施主和上師之腳下,供養十分豐厚。此時,天空和大地佈滿奇相:從東西兩方各有白雲似大象伸出長鼻子,鼻尖上分別是大瑜伽尊者毗瓦巴和薩迦派祖師貢噶寧波,周圍有他們在印度和吐蕃所傳之弟子和喇嘛等環繞腳下,為有緣之眾人所親見。為利益贍部洲之億兆眾生而顯現了如此不可思議之神幻。總之,由於眾生怙主法王八思巴羅追堅贊的身、語、意之護佑,蒙古皇帝治下的眾生大多數皆有了善業之根基,對善業及誓願具有三大淨信,種下了在不久即可得到無上解脫悉地之種子。

    此後,法王八思巴在把漢地和蒙古地方的眾生引上解脫之道後,又對雪域眾生慈悲眷顧,率眾多弟子依次返歸薩迦。在路途各地,他都受到當地的人和非人之眾生的迎送和禮拜,並獻有無數供養。在各條難以渡過的河流處,由人和非人架起橋樑,在各處都產生過使人看到或聽見後毛髮豎立、流下眼淚的無數奇異現象。他按照每個人的思想、情趣和潛在氣質等宣講多種教法,使他們俱走上解脫成熟之道。法王八思巴於41歲的鼠年[85]回到了薩迦大寺。此時,烏思藏各地許多掌管教法的格西以及管理各地事務的首領前來聚會。此外,因八思巴之聲名傳播到印度和迦濕彌羅等地,故有許多班智達從那裏前來。所有這些眾生皆盡自己的力量向八思巴頂禮和獻大供養,眾人遂生諸善根,請求八思巴講解佛法。八思巴說:現在吐蕃地方所有的各種大小顯密經論咒語我都具有,你們各人想要的教法皆可來請教。八思巴向大眾毫無保留地賜予了無數博大精深之教法,併發放大佈施。他在薩迦寺如此晝夜不停地弘揚佛法,使無數眾生走上成熟解脫之道。此後,在陰火牛年[86]春正月,由漢王真金擔任施主,在後藏曲彌仁莫[87]舉行大法會,法王八思巴向七萬多僧人供獻豐盛的飯食,為每名僧人發放黃金一錢,每三名僧人發一套袈裟,並廣為宣講佛法。參加法會的有僧人七萬,可以講論幾部經典的格西數千,加上一般民眾,總數達十萬人之多。法王八思巴授予他們走向成佛大道的大乘殊勝菩提發心,眾人亦立願只做能獲得無上正果之菩提行。八思巴在自己所著的《佛法大事記》中說:持金剛比丘僧八思巴為十萬生靈發菩提心之日,寫下此佛法大事記。

    如是,在八思巴舉行的十四天法會開始數天后的一個早晨,刮起了吹去塵土和污穢之大風,天降罕見之花雨和花雪,使大地得到滋潤。還有以前任何人的鼻子也未曾聞過的一種香氣為大眾所聞。當大眾於這天上午聚集時,天空出現了由彩虹組成的許多帳房,有二層、三層、四層乃至五層的,並有多種供品法具。十方佛陀及其弟子坐在光輝四射之帳房中,此景佈滿天空。清楚地見到這一景象的有十一位經師以及由院使丞相為首的十二位丞相。此時,在曲彌寺樓上之回廊中陳列了各種齊全之供品,八思巴踏上新縫製成的錦緞褥墊,向普賢菩薩頂禮,並向十方佛陀禮拜祝禱。此外,又過了幾天的一個傍晚,與太陽落下同時,法王八思巴居於無量宮中,身前有具有機緣的十二位丞相等人,在煙霧之中,有一股昔日未曾聞過之香氣,氣味越來越大,丞相們忍受不住都嘔吐起來。院使問:這是什麼氣味?”八思巴說:此乃是八十名持咒者到空中向各處的空行母禮拜,燃燒八大屍林的人油而生之煙,這種煙味你們平常人之感官當然是無法忍受的。說完,從供奉的噶巴拉[88]中各取一滴甘露放到他們舌頭上,他們頓時神智清醒。此時,在前方之天空中顯現出龍樹大師,他右面是瑜伽自在,左面是白瑪帕紮,共計有八十名持咒者,還有空行和瑜伽母等佈滿天空。龍樹大師為八思巴摩頂、授給教誡和預言,並護持和讚頌吉祥。當第十四天大法會結束時,八思巴來到聚集的人群中發願、回向、佈施。這天上午,天空和大地充滿奇異景象。據說當八思巴坐在法座上時,天空不斷出現彩虹和花雨。

    先前,有一位名稱迥熱的大學者住在那塘寺[89],他由於驕傲,聽到法王舉行大法會的消息也未去觀看。到第十四天頭上,這位離奇的學者想:人說八思巴能聚集三界天神和人,這不用看即不可信,他連我亦聚集不去。其他人是不是都去了,倒要去看看。遂於當天他也動身前去觀看,並聚集男女眾人,一同前往。當走到那塘西南之山梁時,聽見山溝裏有嗡嗡的說話聲,他想:這是什麼人?前去一看,是十六個穿著袈裟的老年尊者在議論。此時他想:八思巴確實是位非凡之人物,連遠處山溝裏的這樣的老者亦能招引前來。他一邊想著,一邊前往曲彌。在曲彌只見大眾男女圍繞,中間穿紅、黃色袈裟的僧人猶如海洋,法王坐在正中,相貌端嚴,神采奕奕,嗓音嘹亮,頌經聲猶如雷鳴,又入空樂無別之修定,結平等印。他看後不由得佩服,對法王八思巴的所作所為皆順心如意。此時,法王念完回向經文後,坐在佛殿樓上,大眾各自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此時,迥熱聞到一種以前沒有聞過的香味,他到八思巴居住的房間的屋簷下從窗子外向裏看,只見無量宮中擺著十六個軟緞製成的五層坐墊,並陳列著無數供品,他想起早上所見山溝裏的十六位尊者,想到八思巴竟能迎致這些脾氣十分倔強古怪的僧人,自己不禁對先前的傲慢感到後悔,他對八思巴的疑惑頓時消除。這時香味越來越濃,他再向屋裏看時,只見八思巴在向十六尊者獻七支供養。他因後悔,向屋裏多次叩拜和懺悔,才漸漸安下心的。後來,他以十分恭敬的言詞寫了《讚頌詩——梵音雷聲》,奉獻給法王八思巴。據說此時大皇帝尊崇的大學者、奉旨齎送禮品到薩迦大寺的平平國師及隨從也到那塘寺奉獻。

    如是,八思巴除顯現無數奇異神幻之外,還在朵甘思書寫金汁佛經一百一十五部;在達托細莫切書寫金汁佛經四十部。此外,在薩迦大殿建立紀念薩迦班智達的黃金果芒塔,並為此塔所在的佛殿修建了大金頂。總之,他將逐日得到的財富全部用來供奉三寶,以及為貧窮者發放佈施,從來沒有把芝麻粒那樣大的一點用在自己身上,故他得到富足圓滿之果。他先後六次領誦甘珠爾經,因而得到黃金二千一百五十七兩以及無數財物,薛禪皇帝亦兩次齎送千錠大銀。總之,所得到的供養物品難以計數。

    其次,法王八思巴在教習戒律方面也廣利眾生,他先後當過比丘和比丘尼、沙彌和沙彌尼一千四百二十五人的授戒堪布。還有八思巴的弟子持律論師卻吉袞布在一年中就為一百名比丘和九百四十七名沙彌當了授戒堪布。再由他們剃度出家的弟子更是數量眾多,遍佈各方。此外,在教習定學方面,他一方面不斷做賢者之功德,另一方面在修定時從不分散精力,因而得到能夠見到本尊神、不斷放射光明和預知未來等無數神通。其次他去古宗朝拜覺臥佛像時,曾在夢中見到觀世音菩薩,並作讚頌。當薩迦班智達前去蒙古地方時,在路途遇見他的弟子楊袞巴。楊袞巴說:若上師在蒙古地方圓寂,應為我們弟子找一個禮拜、供養、崇信的代替者,你的這幾位侄子是否都是你的親侄子呢?”薩迦班智達回答說:這幾個侄子都是親的。此時薩迦班智達只顧說話,忘記照應,八思巴睜著眼睛睡著了。薩迦班智達說:這是具有光明神通之徵兆,總之,我的真實後裔中具有光明神通的一時還不會中斷。此外,八思巴因具有未卜先知之神通,故印度班智達瞿曇巴塔熱晚上所做的夢,他皆知道。次日早晨對班智達說起,班智達大為驚異,說:你具有瑪哈古茹佛的預知之神通!”遂大為信仰。此外,當法王八思巴由朝廷回來住在伍由地方時,當地攤派差役,襄拉普瓦的一個侍從前來送信,見八思巴的帳幕邊上有殺生的蒙古人圍護,八思巴坐在一個彩紋座墊上,右邊是寫文書的抄寫人,左邊是寫書信的記錄人,前面陳列著拋施食子,八思巴正一邊念拋施食子之咒語,一邊拋食子。此侍從心想:這算是什麼喇嘛,由殺生的蒙古人圍護著,左邊那些抄書信者大概與我這送信的一樣,只是跑腿的。右邊那些抄寫者大概亦不會做什麼法事。他不念回向經,光念拋食子咒語是怎麼回事?大概他不是喇嘛吧。此時,八思巴看了此侍從一眼說:這些食子是他們陳列的,咒語是我念的,回向經應由你來念!”此侍從十分驚懼,心想:他具有預知之神通,我卻對他產生邪見,只怕不好。連忙五體投地,向八思巴禮拜和懺悔。以後他在各處都讚揚八思巴說:我知道八思巴的行為是隨類教化,蒙古人殺人、攤派烏拉、賦稅那是各人自己之業緣。由於上述之故,八思巴具有預知之神通一事為眾生所遍知。

    如此的具有無礙預知等諸種功德之偉人八思巴在撰寫著作利益佛法等方面亦無礙難,他與先輩之龍樹大師等人之事蹟相同。他為同輩人及後代寫了無數語言流暢、易於理解的著作、書信和教誡等。其中,在讚頌和祝禱方面的有:《向道果法上師傳承祝禱》、《向密法上師傳承祝禱》、《向大威德金剛法傳承祝禱》、《向帕日[90]譯師傳承祝禱》、《上師之名號論》、《廣略兩種身行增廣論》、《上師總頌——花鬘》、《向法主祝禱——洛欽瑪》、《複向法主讚頌及祝禱》;

    在五臺山所寫的《上師頌》、《法主頌——頌聲之海》、《釋迦王頌》、《文殊名義頌》、《五臺山頌》、《*輪頌》、《再頌文殊兩篇》、《觀世音頌》、《彌勒頌》、《十六羅漢頌》、《三寶頌》、《八殊勝頌》、《十五無我母領》、《十忿怒明王頌》、《勝樂壇城頌》、《無量壽頌》、《帕熱那夏巴里頌》、《具光明頌》、《欲界天頌》、《五守護天神頌》、《五守護壇城天神頌》、《不動金剛頌》、《寶帳怙主兄妹頌》、《梵天頌》、《複頌上師之花鬘》、《傳承珠串論》、《不共祝禱句釋》、《向十方三世佛祝禱》、《不共經咒》、《上師瑜伽論》、《向上師供奉曼荼羅儀軌》、《道果法經義論》、《轉生文》、《三淨地講義》、《止浦巴五次第》、《無邊量光佛修習義》、《甚深義釋》、《大手印修習經咒》、《大手印七支法》、《無上瑜伽》、《喜金剛要義》、《清淨地》、《德樹地》、《喜金剛續第二品之注疏》、《寶帳依怙注疏》、《桑布紮偈頌》、《金剛菩薩之修念》、《勇猛護輪如意寶》、《六支法論》。

    為真金太子所寫的《自入論》和《吉祥源論》共計兩篇,還有《觀自入論之筆記》、《時道灌頂法》、《三殊勝文》、《身心之壇城》、《輪供甘露瓶》、《開光之儀軌》、《為拉續而設輪供》、《甘露丸修習法》、《無我母修習法》、《時輪意壇修習法》、《勝樂法》、《黑勝樂灌頂律儀》、《自入論》、《修習法》、《供奉法》、《燒施律儀》、《燒施法》、《拉烏哈巴修習次第》、《再修習法》、《十三次第方便積資糧道》、《十六明論》、《十信使差遣法》、《鈴響法》、《現觀法》、《自入法》、《五天神修習法》、《十俱生瑜伽》、《豬唇佛子修習法》、《火神金剛空行燒施》、《勝樂吉祥贊》、《瑜伽母贊》、《亥母明示之現觀》、《廣略那若空行修習法(其中包括自入、大幻變、壇城儀軌、廣略兩種現觀、期輪供)》;

    度母方面的有《十七天女修習法》、《壇城儀軌》、《金剛度母》、《度母身心之壇城》、《鄔金度母》、《救八畏怖度母》、《六臂度母修習法》、《曼荼羅儀軌念誦法》;

    密集方面的有《不動壇城之儀軌》、《妙金剛現觀要義》、《佛智論師之歷史》、《十九天神修習法》;

    大威德方面的有《黑敵閻羅德迦修習法》、《熱派畏怖金剛壇城儀軌》、《修習法》、《六臂畏怖金剛期輪供》、《六臂金剛修習法》、《二臂金剛二修習法》、《燒施法》、《覺派之息靜和忿怒文殊修習法》、《紅閻摩敵十三尊修習法》、《五尊修習法》、《無畏金剛修習法》和《俱生法》;

    共同咒法方面有《五十上師之要義》和《根本續注疏教法誓明》;

    瑜伽續方面的有《行密所論無量壽》、《無怨心之燒施》;

    行部方面的有《金剛手修習法》、《摧破金剛修習法》、《妙吉祥金剛修習法》、《阿熱巴紮那修習法》、《四臂觀音修習法三篇》、《獅子吼修習法》、《鵬肢馬頭明王修習法》、《彌勒修習法》、《不動金剛修習法》、《四臂不動金剛修習法》、《勝利白傘蓋修習法》、《勝樂金剛母二修習法》、《祖達修習法》、《具光明修習法》、《無憂具光明修習法》、《燒施修習法》、《廣目修習法》、《曜母修習法》;

    五列方面的有《十六明妃二偈頌》、《靜行修習法》、《五守護修行法》、《宗法拋施食子》、《向星曜祝禱法》、《消災法》、《去毒法》、《修佛法》、《戒律法》、《灌頂誦咒法》、《堅色修習法》;

    目錄方面的有《密宗目錄》、《法王八思巴聽法目錄》;

    護法方面的有《寶帳依怙修習法》、《獻供法》、《拋投食子法》、《懺悔法》、《常拋投食子法》、《給龍投食子法》、《給水投食子法》、《為四方投食子法》等;

    因明方面的有《十法行廣說》、《十法行》、《為上師所寫發願文》、《皈依發願文》、《守護地方所寫皈依發願文》、《講義》、《業儀軌》、《依止之儀軌》、《勝乘明義》、《要義》、《彰所知論道》、《果發明鏡》、《二諦論》、《大乘之經咒》、《女子仁欽所請教經論之要義》、《五部深密經之要義》、《續部之要義》、《各乘分論》、《道論心要》、《甚深義之現證》和《大乘明疏》;

    零散偈頌方面的有《口訣甘露滴》、《七支法論》、《無老無死七勝道》、《厭離說》、《濁世說》、《字母順序詩》、《袞雅頌》、《調伏道士偈頌》、《清淨偈頌》和《為江南降服而作之賀辭》;

    問答書信方面的有《答雅德巴之問》、《問答論》、《答紮仁之問》、《答敦巴尊追之問》和《答官員洛追森格之問》;

    傳授給皇帝的教誡及其要義類的有《給啟必帖木兒所寫的珍寶串珠》、《為芒噶拉所寫吉祥串珠》、《給皇子那木汗的信》、《授忽哥之教誡》、《授迭裏哥不花之教誡》、《授帖木俄噶之教減》、《授王妃布那達日噶之教誡》、《授汗王真金之教誡三篇》、《授阿紮熱之教誡》、《寄冬上師法座之信》、《給紮桑的信》、《給蕃土僧眾的信》、《給擦絨巴的信》、《給啟必帖木兒的信》、《給王子寄送的講經文九篇》、《給阿尼哥的信》、《給仁欽貝室利的信》、《給班智達納西噶熱的信》、《給雄洛的信》、《給熱笨的信》、《給日智的信》、《給吉臥核巴的信》、《給措普巴的信》、《給恰譯師的信》、《為以後舉行法會給烏思藏地方諸因明學者的信》、《給烏思藏地方噶當派的信》、《給達壟巴的信》、《給烏思藏地方諸修行者的信》、《給王子啟必帖木兒的信》、《給紮桑的信》、《給敦宣的信》; 

    為寫造佛經而作的贊詞有《為皇子真金寫造佛經而作的贊詞》、《為真金寫造華嚴經而作之贊詞》、《為芒噶拉寫經而作之贊詞》、《為王子啟必帖木兒寫經而作之贊詞》、《為奧魯赤寫經而作之贊詞》、《為艾塞那寫經而作之贊詞》、《為譯師仁欽貝寫十萬般若頌而作之贊詞》;

    回向及讚頌吉祥方面的有《在接受五千九百四十匹錦緞佈施時的禮贊及回向詞》、《為王妃突幹突彌讚頌吉祥詞》、《為皇子真金讚頌吉祥詞》、《為未哥讚頌吉祥詞》、《吉祥串珠》、《吉祥詩三頌》、《為芒噶拉父母所寫四行詩一首》、《另外四行詩一首》、《為啟必帖木兒父母所寫的四行詩》、《為大王妃所寫四行詩一首》和《吉祥詩一首》。

    以上這些著作都是詞句流暢、意義清晰、動聽悅耳之作品,直到現在還廣為傳頌。

    如是,法王八思巴講法、著述、辯難,大弘佛法,並收了繼承教法事業的弟子。他的弟子猶如大地上的土粒,不可計數。其中主要的有:繼承講經的有東、西、上三部的大弟子和親炙弟子紮巴俄色[91]、喇嘛紮西貝、瑪譯師等許多出家人;繼承修習的有,隨從上師獲得救誡並修習而得到驗證的眾多弟子,學完全部經咒和修習法的有喇嘛欽波尚袞卻貝和比丘袞洛二人;此外還收了拉如瓦、年欽巴、蘇壟巴、塞拉哇俄色本和衛巴桑本等傳承教法弟子,使善逝教法的全部和各種分支都如同如來佛在世時一樣弘大光明。

    八思巴以這些不可思議的神異業績,大利益于教法和眾生。此時,他以預知的神通察知他今生所應教化的眾生俱已引入正道,去另一世間大利眾生的時間已到,所以他向達瑪巴拉合吉塔[92]講述薩迦派先輩大師之事蹟以及佛教各位大師之功德、利益佛法的成就以及自己盡力宣揚佛法利益眾生的情況,並說:現在你也應當如此去做。當八思巴年幼時,曾夢見自己手中拿著一根有八十節的藤杖,到第四十六節處彎曲了。次日清晨向薩迦班智達說起此夢,薩迦班智達說:這節數象徵你的壽數,第四十六節上彎曲是預兆著你46歲時有難,到時需要當心。當喜愛佛法的諸天神預知八思巴圓寂的時刻已經臨近時,他們因為如此偉人即將不在人世,佛陀教法由何人執掌?”而感到悲傷,哭泣之淚傾灑在大地上。鳥類因此鳴聲不雅,羽毛也變了顏色。太陽變得陰晦,星辰也離開軌道。眾人也因此心神昏亂,事理不明。就是一心修習佛法的人,也難以控制自己的悲痛心情,靜不下心來。說法聽經的人也變得無精打彩,所說所聽顛倒錯亂。因為地神不悅,莊稼也不成熟。如是,正像太陽在西山頂上落下時山影先顯現出來一般,八思巴將要去世時突然出現了這些先兆。大凡世間聖人去世前皆會出現此先兆,是因為眾生的幸福皆系于此聖人身上之緣故,當聖人即將去世時,即為眾生顯示這些先兆,然後聖人前去極樂世界,在阿彌陀佛像山一樣的蓮花樹下由諸部菩薩獻上如彩雲聚集之供品,列入佛地,現證誓願。

    在龍年(1280)十月三日夜晚,法王八思巴夢見自己在吉祥山上的一株高大難測的菩提樹下聽龍樹大師講中觀六論,天空中諸天女獻無數奇異大供養,還有明王妃大孔雀顯現,並對他說:請從夢中醒來!”其後這種異象晝夜出現,因此八思巴從十月一日起即為法主薩迦班智達設立期供,奉獻比以前更為豐盛的供品。隨侍的人都說:法主的期供以前不是在十一月舉行嗎?”八思巴說:雖是那樣,但我曾立誓每月向法主祝禱,十一月恐不能全月獻供,不能獻曼荼羅,故提前設立期供。至十一月十八日之間,法王八思巴還去法會為僧眾講經,十九、二十、二十一日三天八思巴住在寢殿。就在此月二十二日上午,八思巴說:請擺列供品!”然後手執金剛杵,為使持常見者斷除常見之誤,使怠惰者產生勤奮,為使應教化的眾生得到教化,八思巴隨著天空中之巨聲、光明和花雨等異兆,于陽鐵龍年[93]在拉康拉章[94]示現涅槃,享年四十有六。此時,山搖海嘯,大地顫動,天空傳來各種樂器聲,聞到了以前未聞過的各種香味,天空不斷降下花雨,諸善天神獻的各種供品遍佈大地。此後火葬遺體,由於八思巴之福祿極大,故建有許多經堂。漢藏之間來往行人皆按兩種不同的風俗以差稅等盡力護持,但因部分福薄世俗百姓的信仰之誓言稍有過失,故使他的大部分屍骨變為黑色。此時大師紮巴宣奴走到沒有開門的靈塔前,以自己的頭觸靈塔之門,長時間祝禱。此後從靈塔門縫飛出一塊木炭,揀起來一看,原來是一塊像大拇指一般大的佛骨,上由針尖大的五種圖形組成佛身。此後又祝禱,佛面和佛手等亦十分清晰地顯現出來。據說此佛骨放在香祖吉貢巴仁欽修建的經堂裏的大師紮宣的內像中。也有一些書籍記載說,此後部分人把此佛骨分開現存於數百人之手。但存放此佛骨之佛像放在大殿之右方,並有一足之長的說法是正確無誤的。此佛像曾在一段時間流散到拉薩宗巴之手,此後聖主貢嘎卓卻把此佛像放在墨竹寺,最後又傳到薩迦派咒師阿旺貢嘎索南之手中。

    後來,因為八思巴的屍骨變成了黑色,特別是將上師八思巴去世的消息報到漢地,會受到皇帝的懲罰,故誰也不願意去朝廷報喪。因此,他們把打碎的象牙和屍骨摻雜起來。帝師紮巴沃色當時是法王八思巴的卻本[95],故說:現在即使要受懲罰,也是為了上師,我願意前去報喪。遂把屍骨洗淨,帶往漢地。到達漢地後,在離皇帝住處不遠的一個地方,他按上師八思巴祈禱本尊之儀軌作了法事,並住在那裏。皇帝聽見後,問:為什麼有上師祈禱本尊之儀軌?去看一看。派去的人一看,才知道是帝師紮巴沃色。稟報後,皇帝說:請他前來!”為了不讓皇帝知道八思巴去世之消息,他講了許多其他的佛法。皇帝生起信仰之心,於是又請教了許多教法,此後結為師徒之關係,才公開了八思巴去世的消息。當皇帝知道八思巴去世的消息後,遂把八思巴之屍骨放在頭上多次祝禱,所有之屍骨變為舍利子,皇帝揀起象牙說:這不是我上師之屍骨。遂扔到一邊。據說其後將八思巴的一部分屍骨賜給了吐蕃。有詩贊道:

    “先世幻化譯師貝寨松,

      後世王子名稱薩頓日,

      來往北方為眾生謀幸福,

      讚頌你具吉祥八思巴。

      剛出世即有奇異事蹟,

 , ;     八思巴之名眾所周知,

      離諍賢哲修習諸教法,

      無數眾生之主就是你!

      為利益無數眾生之事,

      經常效法薩迦諸先祖,

      所謂如意轉生之化身,

      八思巴之名即為此意。

      開導眾生你無有匹敵,

      有時你宏揚各種佛法,

      有人教法圓滿亦富足,

      有人世間利樂壽數長,

      能使帝王國勢富且強,

      如你之尊稀少如晨星。

      轉動世間*輪之大王,

      即是法財淨飯王之子,

      使眾生得到奇異教法,

      所有圓滿俱歸功於你。

      你是空前絕後之聖者,

      現證之故內心敬仰你,

      你之恩德勝於諸賢哲,

      薩迦派事業遍傳各地,

      衛藏康等地之眾生靈,

      有誰未曾歸屬薩迦管轄!

[  ]

    [1]法王薩班,又稱薩迦班智達貢噶堅贊,原名貝丹敦珠。關於法王薩班,《紅史》載:薩班23歲時,以班欽釋迦室利(印度那爛陀寺末任座主)等大學者為師,精通五明之學,他將夏爾拉章託付給協迥,自己修建了細脫拉章。皇子闊端由涼州派人前來迎請他,以前傑尊紮巴堅贊曾預言過:以後由北方有一與我們語言族屬不同、頭戴飛鷹似的帽子、腳穿豬鼻靴的人前來迎請,如應邀前去,對佛教大有利益。依照這一預言,貢噶堅贊於63歲的木陽龍年 (1244),伯侄三人前往內地。路上走了三年,于馬年到達北方。此時,皇子闊端前去參加貴由大汗的即位典禮去了,回來後在羊年與薩班會見。法王薩班獲得了祭天大典的首席長老的地位,弘揚佛教。此上師享年70歲,于鐵陰豬年(1251)逝於北方(即西涼,今甘肅武威)

    [2]陰木羊年,此年為乙未年,西元1235年。

    [3]葉如,指以今天日喀則為中心的後藏地區。吐蕃王朝時,劃分其本部  區域為四個如,如下面轄若干千戶所,管理軍事行政事務。

    [4]五明,又分為大五明和小五明,小五明包括修辭學、詞藻學、韻律學、  戲劇學和星象學;大五明包括工巧學、醫學、聲律學、因明學和內明學。

    [5]衛,指以拉薩為中心的前藏地區。

    [6]藏,指以日喀則為中心的後藏地區,前後藏合稱衛藏,元代譯為烏思  藏。

    [7]康,指川西、甘青藏區,還包括西藏的昌都地區,川西、昌都稱朵康,元代譯為朵甘思,甘青藏區稱朵麥,元代譯為脫思麻。

    [8]貢塘,此地在薩迦西南,為米拉日巴之家鄉,與下麵說的吉隆相距很  近。

    [9]涼州,今甘肅武威地區,西元12448月,在涼州的蒙古皇子闊端派  人帶詔書及禮品去迎請薩迦班智達(詳見薩迦班智達一節)。薩迦班智達接到詔書後立即攜帶侄子八思巴和恰那多吉動身,12468月到涼州,次年元月會見闊端,商議西藏歸附蒙古的條件,並寫了《薩迦班智達致蕃人書》,敦勸西藏各地首領歸附。

    [10]達倉巴·索南班覺所著的《漢藏史集》,(西元1434年成書)中央民族學院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出版領導小組所印影印本下冊16頁說,八思巴 10歲 時,在蘇浦寺受沙彌戒。

    [11]覺摩隆,在拉薩西郊的堆龍德慶縣,近代該地以覺摩隆藏戲團而聞  名。

    [12]薩迦班智達傳法給八思巴是在西元12511114日。

    [13]薛禪汗,即忽必烈世祖薛禪汗。他系拖雷之子,蒙哥汗(憲宗)之弟,  薛禪汗1260(陽鐵猴年)繼位,在位三十五年。元史所謂蒙軍經四川入雲南、滅大理、降吐蕃(指甘青川交界藏區)一事,即由忽必烈薛撣汗任統帥。他與西藏關係密切,1260年,他封八思巴為國師,賜給象徵權力的玉印。1264年,他在中央設立了掌管全國佛教事務和藏族地區行政事務的機關——總制院,並授命八思巴以國師的身份,兼管總制院的院務。   

    [14]關於八思巴與忽必烈會見的經過,諸書說法不同。《元史·釋老傳》  說:歲癸醜,年十有五,謁世祖于潛邸,與語大悅。《八思巴行狀》說:癸醜,師年十五,世祖皇帝龍得淵潛,師知真命有歸,馳驛徑詣王府。癸醜與此處所說之牛年不同,為西元1253年。蔡巴貢噶多傑所著《紅史》(西元1364年成書),民族出版社1981年版48頁說八思巴會見忽必烈是在忽必烈駐軍六盤山之時,由闊端之子蒙哥都陪同往見。《漢藏史集》中央民院影印本下冊16—17頁說,忽必烈派人到涼州召請薩迦班智達,薩迦班智達以年老未赴,  八思巴由涼州王子蒙哥都陪同在漢地六盤山見忽必烈。據八思巴在薩迦班智達去世時寫的書信,則薩迦班智達去世時,八思巴在涼州。因此,如果薩迦班智達在世時八思巴已見忽必烈於六盤山,則這次會見應在西元1251年蒙哥即大汗位後忽必烈總漠南軍事、駐兵六盤山之時,後來在該年11月薩迦班智達去世時,八思巴已回涼州。《薩迦世系史》下文又說,忽必烈進軍雲南時,  八思巴欲回薩迦從伍由巴受戒,行至朵甘思,聽到伍由巴已去世的消息,遂改變計畫,追隨忽必烈北返。這是指八思巴與忽必烈在朵甘思的第二次會見,時間應為1253年。這也與漢文記載所說的:癸醜,師年十五(漢文史籍記載八思巴年齡錯4歲,此年應為19歲),世祖皇帝龍得淵潛,師知真命有歸,馳驛徑詣王府相合。此外,1254年忽必烈賜給八思巴的《優禮僧人詔》中也有複由法主薩迦巴(薩迦班智達)從上師八思巴處扶得信仰,皈依佛法之語,亦從側面說明薩迦班智達在世時,忽必烈已有迎請他的打算和行動。

    [15]仁波且,意為寶貝,是對高僧活佛的敬稱。

    [16]松贊干布,唐書譯為棄宗弄贊,亦譯棄蘇農。他曾遣人赴印度留學,創制了藏文,始譯佛經。貞觀八年,遣使至長安朝貢,十五年,唐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他親迎于柏海,從此藏族子弟往內地求學,漢族工匠僧侶、醫藥卜算之士應邀入藏,藏漢兩大民族之間,在生產技術和物質文化生活等方面,互相提高,互相充實,開始了不可分離的兄弟關係。唐高宗嗣位,授弄贊為附馬都尉,封西海郡王,進封賓王。藏族史籍稱其與赤松德贊和赤祖德贊為祖孫三王。

    [17]赤松德贊,唐書譯為乞黎蘇籠臘贊。西元755—797年在位。當時吐蕃王朝達到鼎盛時期,佔領安西四鎮、河西隴右,並一度攻入長安、成都。8世紀中,他遣使印度迎請菩提薩埵和白馬桑菩瓦等學者來藏。建桑鳶寺,試命藏人出家成立僧團,翻譯佛經,大興佛教。

    [18]赤熱巴巾,亦稱赤祖德贊,唐書譯為可黎可足。西元815—836年在位。他在位時唐蕃和盟,於823年在拉薩大昭寺前立唐蕃會盟碑,永志漢藏團結友好。其後,他集中印藏譯師,校訂舊譯佛教;命令吐蕃七戶養一僧,以僧人任王朝高官主持朝政。最後他被反佛大臣暗殺。不久,吐蕃王朝即陷於崩潰瓦解。

    [19]米拉日巴,西藏佛教噶舉派祖師之一,生於阿里拉堆頁塘的加阿雜地方,年輕時,為報仇用咒術殺人。1078年,聞瑪爾巴譯師之名,前往洛劄學習佛法,以刻苦修煉而著名。他著有《道歌集》,在藏族中影響很大。

    [20]蔡巴,西藏佛教噶舉派四大支之一。該派的創始人是向蔡巴1123—1194年,蔡巴噶舉的宗教活動地以蔡巴寺和貢塘寺為主。元代,忽必烈派人到西藏分封十三萬戶時,蔡巴受封為一個萬戶,萬戶長即是桑傑額朱。桑傑額朱的兒子仁欽堅贊繼任萬戶長後,曾親自到北京向元朝朝貢,忽必烈封賜給他土地,並賜給金印、誥命,於是蔡巴就成了在前藏一帶實力最強大的三十萬戶之一(另外兩個是帕竹和止貢),而蔡巴噶舉教派已經成為蔡巴萬戶的附屬物。

    [21]據本書記載,八思巴的伯祖父紮巴堅贊任薩迦教主時,他的一個弟子覺本當了西夏的國師,向薩迦獻了許多銀器珍寶及這一個大傘蓋。

    [22]元朝在衛藏地區劃分的十三萬戶為:1.南拉堆萬戶,2250戶;2.北拉堆萬戶,2250戶;3.曲彌萬戶,3003戶;4古摩萬戶,750戶;5.夏魯萬戶,3892戶;6.襄萬戶,1400戶;7.嘉瑪萬戶,5950戶;8.帕主萬戶,2438產;9.止貢萬戶,3630戶;10.蔡巴萬戶,3700戶:11.嘉域萬戶,5950戶;12.羊卓萬戶,750戶;13.雅桑萬戶,3000戶。上述十三萬戶,實有戶數共38963戶。

    [23]拉德,指受佛教寺院所管轄的屬民。

    [24]米德,指受世俗封建主管轄,但向寺院承擔一定義務的屬民。

    [25]上部阿裏三圍,古代藏文典籍中分康青藏地方為上中下三區。上區阿裏,中區前後藏,下區青康。阿裏一帶,自南到北,今為三圍。南圍阿裏,在今普蘭縣至昂仁縣一帶;中圍阿裏,在今劄達縣一帶;北圍阿裏,在今新疆交界西端與喀什米爾接壤一帶。

    [26]此處所說的吐蕃三區,似指元朝在藏族地區設置的三個宣慰使司即烏思藏納裏速古魯孫宣慰使司、吐蕃等處宣慰使司、吐蕃等路宣慰使司的轄區。

    [27]克,亦稱藏鬥,西藏計量單位,一克約合二十八市斤。

    [28]堆窮,意為小戶,即沒有差地的農奴,其經濟地位低於有地差民。

    [29]堆欽,意為大戶。

    [30]達果,意為馬頭。

    [31]闊端(1206—1251),他是成吉思汗之孫,窩闊台之子.貴由汗之弟。西元1239年,闊端從涼州(甘肅武威)派大將多達納波率領軍隊進入西藏,駐防拉薩以北的熱振寺一帶。多達納波瞭解到西藏各地方勢力與各喇嘛教派的關係後,寫信給闊端,建議迎請薩班到涼州去,以便通過薩班的勢力進一步控制西藏。闊端採納了多達納波的建議,寫信邀請薩班到涼州晤面。此後,薩班接受了闊端的邀請,攜同他的兩個侄子八思巴和恰那多傑到達涼州。會見後,薩班代表西藏地方勢力和蒙古王室建立了政治上的聯繫。

    [32]按本書及其他史籍的記載,八思巴受封帝師是在西元1270年,故此處應為八思巴成為忽必烈的上師之後。

    [33]噶瑪拔希.噶瑪噶舉派黑帽系實際上是從他開始的,但是在西藏佛教史籍上把噶瑪噶舉的創始人都松欽巴算作是黑帽系的第一世活佛,而把噶瑪拔希算作黑帽系的第二世活佛。噶瑪拔希本名卻吉喇嘛(意為法師),在西藏佛教的傳說中他是一個僅次於蓮花生大師的有神通的人物,往往把他稱為祝欽”(意為大成就者)。對於噶瑪拔希第一次赴蒙古地區的時間記載不同,《嘉木樣謝貝多傑年表》記為1254年。而《松巴堪布年表》則記為1255年。他在蒙古地區時曾任蒙哥汗之上師。1256年,蒙哥汗賜給他一頂金邊黑色僧帽及一顆金印。這就是黑帽系名稱的來源。據《賢者喜宴》說,噶瑪拔希是蒙古最早供奉的上師,先于八思巴。

    [34]此處應為陰水牛年(1253)年底,陰木虎年(1254)新年時。見後面所錄的優禮僧人詔書。

    [35]達魯花赤,蒙古管理軍民事務的高級行政官員。

    [36]此鼠年為藏曆第四饒迥陽木鼠年,西元1264年,是年八月,忽必烈改燕京為中都,改年號為至元。而八思巴也在接受這份詔書後於是年夏離中都啟程回薩迦。

    [37]聖者,此處系指八思巴。

    [38]三寶,即指佛(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亦泛指一切佛)、法(佛教教義)、僧(繼承、宣揚佛教教義的僧眾)

    [39]法主,此處所說的法主,系指薩迦班智達。

    [40]這一段讚頌詩每四行一首,分別讚頌蒙古皇室的成吉思汗、窩闊台、拖雷和蒙哥,這大約是因為這份詔書頒發于蒙哥汗在位時期的緣故,所以沒有提到貴由汗。

    [41]此陰水牛年為西元1253年。

    [42]此虎年為藏曆第四饒迥陽木虎年,西元1254年。

    [43]蓮花生,亦稱烏金大師8世紀印度佛教密宗大師,烏仗那(今巴基斯坦境內)人。受吐蕃贊普赤松德贊迎請入藏,據說他曾降伏魔怪,使佛教在吐蕃立腳,並興建西藏第一座正規的佛教寺院桑耶寺,因而他被西藏佛教寧瑪派尊為祖師,也受其他教派的尊崇,在藏族民間也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佛法大師。

    [44]噶哇貝孜,他是赤松德贊時藏人中著名的譯師之一。他同賈惹魯意堅贊對吐蕃歷代贊普從唐朝、天竺和泥婆羅等國翻譯的大量經典之譯本作了修訂,統一了譯經體例,並對藏文規範化作了許多有益的工作,編寫了第一部藏梵詞典,對發展吐蕃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45]仲巴,指後藏仲曲河流域,薩迦也包括在內,薩迦寺前的小河即為仲曲河上流。

    [46]Ljang亦寫作Viang,吐蕃王朝時即以此詞指南詔,忽必烈征雲南大理是西元1253年,故此處所說的次年,非指頒發優禮僧人詔之次年(1255),而是西元1251年八思巴與忽必烈首次在六盤山相見後的次年。

    [47]關於八思巴受比丘戒一事,《漢藏史集》記載,八思巴21歲的陰木兔年五月十一日,於漢地河州附近,由恰巴卻吉僧格等四人為堪布,羌塘巴、覺屯索南堅贊等二人為軌范師,雅隆巴喇嘛絳曲堅贊為教授師,另有喇嘛葉巴等二十一名比丘,在上述諸人集會中八思巴受比丘戒。嗣後,前往大部。《雅隆覺臥佛教史》記載,由於涼州王子蒙哥都刺(即蒙哥都)想念薩迦巴(八思巴),後即擔任薛禪汗之上師。八思巴21歲受比丘戒是在漢蒙交界的托刺地區。

    [48]洛追堅贊貝桑波,此名為八思巴受沙彌戒時起的法名,亦是八思巴後來一直使用的名字。

    [49]此處似有缺文,據《薩迦五祖全集》中八思巴當時寫給衛藏地區高僧大德的信記載,此次八思巴派遣入藏的為格西多吉周和格西松布二人。

    [50]馬王,佛經故事中說,觀世音菩薩曾化身為馬王搭救淪落在魔女島上的商人,八思巴在此處借用了這一著名典故。

    [51]此處原文為殘缺。

    [52]此陽水鼠年為西元1252年。

    [53]堪布法主,系指紮西僧格。

    [54]《漢戴史集》下冊17頁載,八思巴受比丘戒是在陰木兔年五月十一日,即乙卯年,西元1255年。

    [55]《薩迦五祖全集》所收入八思巴在五臺山所寫的幾篇詩文的題記中說八思巴去五臺山是在西元1257年,與此處所記八思巴23歲去五臺山相符。從八思巴起,元代藏族僧人去五臺山朝拜及居留者甚多,第四任帝師亦攝思連真即逝於五台中。

    [56]關於八思巴創制蒙古新字的時間,《元史釋老傳》說:中統元年,世祖即位,尊為國師,授以玉印。命制蒙古新字,字成上之。……至元六年,詔頒行於天下。並未指出何時受命創制,何時製成進呈。八思巴行狀則說:年三十一,時至元七年,詔制大元國字,師獨運摹畫,作成稱旨,即頒行天下。按《薩迦世系》的這段記載,可能還在忽必烈即位之前,八思巴已開始了創制蒙古新字的工作。

    [57]八思巴參加的這次佛道兩教訂正《老子化胡經》真偽大辯論發生在蒙哥汗去世的前一年即西元1258年。對這次辯論的詳細經過,元代僧人祥邁撰寫的《至元辨偽錄》卷四中記載:時今上皇帝,建城上都,為國東藩(蒙哥)。皇帝聖旨,倚副起來,令大集九流名士,再加考論,俾僧道兩路邪正分明。今上皇帝承前聖旨事意,昔召釋道兩宗,少林長老為頭,眾和尚每,張真人為頭,眾先生每,就上都宮中大閣之下座前對論。內眾即有那摩國師、拔合斯八國師、西蕃國師、河西國師、外五路僧、大理國僧、漢地中都圓福超長老、奉福享長老、平濼路開覺邁長老、大名津長老、塔必大小師、提點蘇摩寶刮、譯言真定蒙古歹、北京洵講主、大名珪講主、中都寺僧錄、資福朗講主、龍門育講主、太保聰公等三百餘僧。儒士竇漢卿、姚公茂等。丞相蒙速速、廉平章、丞相沒魯花赤、張仲謙等二百餘人,共為證義。道士張真人、蠻子王先生、道錄樊志應、道判魏志陽、講師周志立等二百餘人,共僧抗論。這次辯論的結果,王磐等人至元二十一年(西元1284)撰寫的《聖旨焚毀諸路偽道藏經碑》中說:道者辭屈。尚書姚樞曰:道者負矣。上命如約行罰,遣使臣脫歡將道者樊志應等十有七人,詣龍光寺前削髮為僧。焚偽經四十五部,天下佛寺為道流所據者二百三十七區,至是悉命歸之。

    [58]陰木牛年,此年為西元1265(乙丑)

    [59]陰火兔年,此年為丁卯,西元1277年。

    [60]迥丹熱智,亦譯世尊智劍,約13世紀人。13世紀末他和其弟子衛巴羅賽·秦甲木央以八思巴的薩迦寺藏書為基礎,搜集前後藏及阿裏等地所有不同的版本,分為佛說和注疏兩類,編纂、繕寫出第一部藏文大藏經,內分甘珠爾部和丹珠爾部,藏於那塘寺,這就是藏區最早的佛教經論的總集。在後人著述中常提到的那塘古版,實際上就是指這部藏經。從此霞魯、貢塘、澤當、貢噶等地輾轉抄寫,流布全藏。對佛教思想的傳播及雕刻印刷事業的發展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61]索,即指索本,是管理飲食的官員,後世的DL、班撣身邊也有此侍眾,稱索本堪布。

    [62]森,即指森本,是管理起居的官員,後世稱森本堪布。

    [63]卻,即指卻本,是管理活佛的宗教活動的官員,後世稱卻本堪布。實際上索本、森本、卻本是活佛的高級助手,常作為活佛的代表參加宗教、政治事務,其職權並不限於管理活佛個人的生活及法事。

    [64]仲譯,是主管文書信函的侍從,類似于後世的秘書。原西藏地方政府中設有此官職。

    [65]這裏指八思巴于1267年應召從薩迦前往大都之事,所說蒙古地方實為漢地。

    [66]噶當派,為西藏佛教教派之一,源於西元1045年入藏的孟加拉的 高僧阿底峽,創始人為阿底峽的弟子仲敦巴,該派主要寺院有拉薩北面的熱  振寺、拉薩西南的涅塘寺、墨竹工卡的怯喀寺等。

    [67]噶當派按佛教曆法以十月為歲首,薩迦派可能是按元朝曆法以正月  為歲首,故出現十一月在兩派演算法中分屬兩年的情況。

    [68]達木,即今當雄,在拉薩市北面,為藏北草原牧區,元代在這一線設有通往薩迦的驛路。

    [69]八思巴在達木(即當雄)居留了十一天,故前面所述:“(八思巴)陰火兔年的十一月五日到達木,二十六日離去。似有錯誤。十一月五日應為十一月十五日。

    [70]七支法事,包括:1.敬禮支,2.供養支,3.懺悔支,4.隨喜支,5.請轉*輪支,6.請住世支,7.回向支。此為僧人做法事前贊禮佛陀的一套儀式。

    [71]大氈帳房,即用氈制做的大帳房,似蒙古包。

    [72]淆,西藏的重量單位,一淆等於一錢。

    [73]二諦,即勝義諦和世俗諦。

    [74]博多哇,名仁青賽(1031—1105),為仲敦巴的三大弟子之一,由他傳出噶當派中的教典派一系。

    [75]朗欽,意為大內侍。

    [76]世間八法,指利、衰、譽、毀、稱、譏、苦、樂。

    [77]烏如,以拉薩為中心,東至桑日縣境,南至馬拉山脈,西至尼木,北至朗馬一帶地區古名。

    [78]十法行,即繕寫、供養、佈施、默念、聽聞、朗誦、記憶、演說、思維和修習。

    [79]五佛,即毗盧遮那、無邊量光、金剛勇識、寶生、不空成就等五佛。

    [80]慈氏五論,相傳為彌勒為無著所說的《現觀莊嚴論》、《莊嚴經論》、《定性論》、《辯法法性論》和《辯中邊論》。

    [81]七期,人死後每滿七日為一期。據說藏俗七期是金城公主首創。

    [82]寂天,亦譯希瓦拉,古印度一佛學家,他曾著有《入行論》和《集菩薩學論》等著作。

    [83]晦日,陰曆每月的最後一日稱為晦日,此處指十一月的最後一日。

    [84]此年為庚午年,西元1270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七年。

    [85]此年為丙於年,西元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三年。

    [86]此年為丁醜年,西元1277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四年。

    [87]曲彌仁莫,在今日喀則縣南面不遠的地方,為曲彌區。元代曾在此設立過萬戶府。

    [88]噶巴拉,亦譯作顱器,是佛教密宗用死人頭蓋骨做成的碗狀法器。

    [89]那塘寺,在今日喀則西南,為噶當派僧人董敦·羅追紮巴創建於西元 1153年,是西藏著名古寺之一。前面所述寄詩嘲諷八思巴迥丹熱智也是那塘寺僧人,他是藏文第一部大藏經——那塘版大藏經的編訂人。

    [90]帕日譯師,他在薩迦初祖貢噶寧波年幼時曾代管薩迦派,並任貢噶寧波的老師。

    [91]紮巴俄色,元史作吃刺思八斡節兒,1291—1303年任忽必烈和元成宗的帝師。

    [92]達瑪巴拉合吉塔,元史《釋老傳》作答兒麻八刺乞列;《本紀》作答耳麻八刺合吉塔。他是八思巴同母弟恰那多吉之子,1268年生,是八思巴生前指定的薩迦教法和家族的繼承人,1282—1286年任忽必烈的帝師。

    [93]此年為庚辰年,西元1280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七年。

    [94]拉康拉章,在薩迦大殿南面,為八思巴晚期在薩迦居住的地方,現在僅存殘壁。

    [95]卻本,專為上層喇嘛管祭祀的人,是八思巴設置的十三種侍從官員之一。

上一篇(蓮師二十五弟子) 回目錄 下一篇(佛法僧三寶 佛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