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部


分享 列印 迴響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Google+ 閱讀尺

《大乘起信論》義理新探

《大乘起信論》義理新探

傅偉勳
美國天普大學教授
頁次:118147
中華佛學學報第三期(1990.04出版)

117

 

       提要

 

           本文試用自創的「創造的詮釋學」方法,重新探索《大

       乘起信論》的多門教義、深層義蘊與根本實義,藉以發現能

       予繼承並發展此一論書既廣又深的大乘哲理的一條新時代佛

       法理路。創造的詮釋學分為五個步驟或層次,即「實謂」、

       「意謂」、「蘊謂」、「當謂」與「必謂」。

 

           在「實謂」層次,通過版本考証、原典校勘、作者傳記

       等等歷史文獻的嚴密考察,儘量忠實客觀地理出作者以及

       原典的本來面目。在「意謂」層次,須在「實謂」的話語或

       文字表達之中,通過脈絡分析、邏輯分析與層面分析,對於

       原典儘量求得語義的了解與整理。於此層次,可以發現到以

       下十四門的《起信論》義理:不二門、二諦門、實相門、緣

       起門、心性門、心識門、實存門(迷悟門)、業報門、解脫

       門、修行門(禪定門)、戒律門(道德門)、應病門(治療

       門)、教化門與時機門,眾門彼此息息相關。在「蘊謂」層

       次,還得進一步設法尋求原典可能藏有著的種種不同的詮釋

       理路,或豐富的義理薀涵。我們在此書可以找到至少四種詮

       釋進路,即如來藏緣起論說、天台圓教不二法門理路、天台

       本覺論理路與頓悟禪教的路數。在「當謂」層次,還要跳過

       「蘊謂」層次所獲得的各種詮釋進路,依創造的詮釋學洞見

       ,去掘發原典表面結構底下的根本義諦出來。依此洞見,可

       以發現到此書的根本實義當在不二法門(而非如來藏思想)

       ,乃為此書真正的思想源頭。在「必謂」層次,我們踐行一

       種「批判的超越」,完成原典作者所未完成的思想課題,而

       達到了以下的結論:「《起信論》的理論結構(必須)以不

       二門與實存門(迷悟門)的根本契合為基點,有此基點乃有

       二諦門的成立,又依二諦門而有(如來藏)緣起門,包容心

       性門與心識門,以及實相門;至於其他諸門,皆依此基本理

       論而一一分別成立。」

 

           佛教經、論的開展歷程,可以說是一部創造的詮釋學史

       ;《大乘起信論》允為第一流的論書,也應該依此看法做進

       一步的研究與發展。

 

 《大乘起信論》義理新探 

 

上一篇(大乘起信論疏卷第三) 回目錄 下一篇(大乘起信論疏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