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


分享 列印 迴響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Google+ 閱讀尺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往生論) 曇注節要講記五

菩薩是泛指修學無上菩提的人,這都稱之為菩薩。菩薩先做什麼呢?先要做一切諸佛及眾生應供養的、應教化的這一些事業,實在上說,就是普賢菩薩十大願裏面所講的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除業障,就是這些事業,這是我們首先要做的。像天親菩薩在此地教導我們,念佛用五念法。 五念是一念,一而五,五而一,就是一念當中含著有五門,我們念佛,句句佛號裏面都具足五念門,這個功夫就得力了。第一要緊的就是要有真誠恭敬心。那麼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想到,我念佛我很誠心,我很恭敬啊,哪一個人發現到我的心不恭敬呢?沒有啊。每一個人都覺得我的心很真誠,很恭敬。其實呢,都是假的。什麼叫做誠?這個誠的定義,我們就沒搞清楚。從前曾國藩在讀書筆記裏面將這個誠簡單的下了個定義,他說的很好,跟佛法這個意思很相應。他說:一念不生是為誠。我們這個心很誠,我的心很誠,你看他起了個念頭了,這個念頭就不誠了。果然是誠心,這個念頭沒有。有妄念,哪來的誠心呢?可見得這個誠不容易啊。所以菩薩在此地教給我們一心,一心是誠,是真誠,是恭敬,就是講的禮拜門。二心就不誠了,所以教你一心稱名。我們是不是一心稱名呢?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心裏還在打妄想,還想別的事情,這就不誠了。不但念阿彌陀佛的時候沒有一個雜念,不念阿彌陀佛的時候也沒有一個雜念,那才叫一心歸命。這個要緊啊。妄念來了,怎麼辦呢?趕緊念阿彌陀佛,把妄念念掉。煩惱來了,怎麼辦呢?趕緊念阿彌陀佛,把煩惱念掉。一切妄想、分別、執著起來的時候,用一句阿彌陀佛,都把它念掉。這才叫一心歸命,這個是真的恭敬供養。我們自己用這個方法,也勸導別人用這個方法。

及入三昧。

三昧就是功夫成就了,妄想、執著不生了,心地得清淨了,三昧就是清淨心。我們用念佛的方法得到的,就叫做念佛三昧。

身心不動。

身心不動,不是一個人變成木頭了。身沒有妄動,身之一舉一動都如律儀,都跟戒律威儀裏面講的自自然然是一樣的,不會違背,不會亂動。心地清淨,不會為世出世間一切法所動搖。心不動,心裏面只有阿彌陀佛,只有西方世界依正莊嚴,除這個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個就是身心不動。

如實修行。

這才是真正的修行。

常作佛事。

佛事是什麼?就是教化眾生,把我們自己修行的方法、修行的成就介紹給別人,推薦給別人,幫助別人修學,這叫常作佛事。

如實修行者。雖常修行。實無所修行也。

為什麼說修無所修呢?修是真的認真修,一點也沒有鬆懈,無修是指他心地清淨,他不著相。自己修行,沒有著修行的相;教化眾生,沒有著教化眾生的相。般若法門裏面所說的三輪體空,就是這個意思。所以他的身心常在清淨不動之中。這個就是如須彌住持的意思。

無垢莊嚴光。一念及一時。普照諸佛會。利益諸群生。

佛本何故起此莊嚴。見有如來眷屬。欲供養他方無量諸佛。或欲教化無量眾生。此沒彼出。先南後北。不能以一念一時放光普照。遍至十方世界。教化眾生。

這是法藏菩薩在因地時候見到這個狀況。如來眷屬就是佛的學生,我們都有這個願望,希望自己能夠供養他方無量諸佛。你要不信的時候,你看我們在臺灣每年過年,每一個寺廟道場都拜萬佛懺。拜萬佛懺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想親近一切諸佛如來嘛。拜萬佛懺沒錯啊,諸佛如來還是一尊都沒見到。這個就是法藏菩薩所看到的,這是很苦惱的一樁事情。還有一個現象,此沒彼出,先南後北,好辛苦啊。我們現在在此地,就這麼辛苦。今天大概我們全世界佛教最辛苦的人是星雲法師,我在溫哥華,有人告訴我,星雲法師現在一年三百六十天,他有兩百天在飛機上。這就沒有神通啊,此地沒了,那裏就出去了。你看前幾天不是在我們此地嘛,此地沒了,不曉得又到哪里出去了,聽說到溫哥華那邊去了。此沒彼出,先南後北,好苦啊,這是事實呀。不能以一念一時,這一念一時那就得用神通了,一念一時分身應化身,像釋迦牟尼佛說的一樣,千百億化身,那就方便了。一念一時,哪個地方有感,這個分身應身馬上就應化了,遍至十方世界教化眾生。所以法藏菩薩發了這個願:

願我佛土。諸大菩薩。於一念時頃。遍至十方。作種種佛事。

這個願兌現了,所以我們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這一個願力加持我們,使我們立刻就有能力分身到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刹土。我們分身去的,化身去的呀。阿彌陀佛面前,我們還在那裏,沒有離開。沒有離開阿彌陀佛,分身千百億,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就有這個能力。如果我們把這個事情看清楚了,再想一想,你要不要去呀?你要不去,從美國到臺灣要飛十幾個小時,好辛苦啊。到達西方世界,就沒有這個辛苦的現象了。哪個地方有感,那個地方就有應,感應道交。當處出生,當處滅盡,毫無辛苦。

若不一時。則是往來。若有往來。則非不動。

所以西方世界你這個分身化身,盡虛空遍法界,哪里都能去。他同時的,同時達到的。所以《彌陀經》上講,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同時達到的,沒有往來。的確像《楞嚴經》上講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當處出生,當處滅盡,沒有往來的現象。所以說身心不動,不動才能遍十方,動就不能遍十方了,動就很辛苦了。這是這首偈講的。無垢莊嚴光,無垢是清淨,莊嚴是美好,光是表智慧。一念及一時,普照諸佛會,這個諸佛會就是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的法會,上供諸佛,下度眾生,只要與你有緣的人,沒有一個不得度。所以唯有到達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才有這樣的殊勝能力。再看第三首:

雨天樂華衣。妙香等供養。贊諸佛功德。無有分別心。

這是說明菩薩到他方世界去見佛,見佛一定要有供養。用什麼供養呢?天樂,天華,天衣。這個衣,前面跟諸位說過了,大家要記住,不是像我們這種衣服,我們這種衣服佛菩薩不要的。就像我們現在講的幢幡、寶蓋、旗幟一類的,這些東西都是屬於衣這一類的。妙香,用這些東西來供養,這叫供養具。供養具無量無邊,舉幾個例子而已。上供諸佛,下面也供養一切眾生。我們現在對佛說供養,對眾生是講佈施。為什麼呢?因為有分別心。這些大菩薩沒有分別心,所以說廣修供養。他們看佛跟眾生一律平等,以最真誠恭敬的心平等對待諸佛與眾生,所以他們修的是普賢行,不是一般的菩薩啊,超過一般的菩薩。贊諸佛功德,讚歎諸佛自己修行成就,以及佛大慈大悲教化一切眾生。末後這一句是講用的是清淨平等心。

佛見有佛土菩薩天人志趣不廣。不能遍至十方無窮世界。供養諸佛如來大眾。

這是法藏在因地時候見到的,其實這種境界就在我們眼前,我們看得清清楚楚,我們自己本人也是如此啊,沒有廣大的心願。

故願言。我成佛時。國土一切菩薩聲聞天人大眾。

這裏就解釋的非常清楚了,菩薩是往生到西方世界那些以前早去的,這個新去的,新去的就是天人大眾。剛剛到達那邊,一見阿彌陀佛就有這種能力。

遍至十方一切諸佛大會處所。雨天樂天華天衣天香。

這是供養具,帶著禮物,供養具。

以巧妙辯辭供養讚歎諸佛功德。雖歎穢土如來大慈謙忍。

當然,你譬如說,他到我們娑婆世界來了,讚歎釋迦牟尼佛在這個穢土、五濁惡世教化眾生,這是真正大慈大悲。諸佛謙虛忍辱啊。

不見佛土有雜穢相。

為什麼呢?他心清淨。心清淨,見的這個境界是清淨相。境隨心轉。

雖歎淨土如來無量莊嚴。不見佛土有清淨相。以諸法等故。諸如來等。

這個兩句就是解釋無分別心,他不分別。

若於佛土起優劣心。假使供養如來。非法供養也。

普賢行願裏面告訴我們,一切供養中,法供養最,法供養是第一。什麼叫法供養呢?要以無分別心,清淨供養,這才是法供養。如果有分別心,那法都破壞了,都變成事供養了,就不是法了。這一句很要緊,我們往往把法供養、事供養搞錯了,這個觀念弄錯了。所以真正是無分別、清淨心,這才叫法供養,事供養都變成法供養了。如果心不清淨,有分別,有執著,法也變成事了。這個很要緊。末後一首,

何等世界無。佛法功德寶。我願皆往生。示佛法如佛。

這個是極樂世界的菩薩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表現到了極處了。哪個世界裏面沒有佛,沒有佛法,沒有三寶,他們都願意到那個地方去往生,去示現。這個難得啊。菩薩去示現的,諸位要知道,一定要因緣成熟。緣不成熟,佛菩薩不住世。緣要成熟,哪個地方因緣要成熟了,佛菩薩到那個地方去就示現了。

我土菩薩。

這個我是阿彌陀佛自稱。阿彌陀佛說,我這個極樂世界裏面的菩薩,

皆慈悲勇猛。堅固志願。能舍清淨土。至他方無佛法僧處。住持莊嚴佛法僧寶。示如有佛。使佛種處處不斷。

這是菩薩無盡的功德。佛在一般大乘經上說,初住菩薩,圓教初住,別教初地,就有能力示現八相成道,示現佛的身教化眾生,像《普門品》裏面所講的,應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那是不是真的佛呢?是菩薩現的,菩薩可以現佛身。天臺家講六即佛,菩薩是分證即佛,他不是圓滿佛,他是分證佛。所以圓初住的菩薩就有能力以八相成道、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現這種身來度化眾生。西方世界的菩薩,縱然是下下品去往生的,生到西方世界就有這個能力。這個能力是等於圓教初住以上,不容易呀。這就是說明西方世界,它的好處,它的功德利益之所在。我們為什麼急急要求生西方?原因就在此地。

偈頌到這個地方,這是第二十三首。從第三首到此地,總共二十一首偈頌,都是講的觀察門。前面我跟諸位提出來了,我們念佛,念佛不是口念,而是心上真有。心上真有啊!經典太長了,不容易記住,不容易時時刻刻現在心上。偈頌簡單,文字不多,能把這些偈頌念熟,常常存在心裏面,心裏面常常有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的這些相狀,這就叫憶佛,這就叫念佛,你心上真有啦。心上真有,那個禮敬、稱讚、作願,後面一首偈回向,自然具足。所以五念門裏面,觀察占這麼長的文字。可見得,觀察重要。觀察何以重要呢?觀察就是念,念就是觀察,這個不要搞錯了。念是心上有,心上真有啊。因為佛在大經裏頭,常常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心裏面常常想阿彌陀佛,常常想極樂世界依正莊嚴,西方極樂世界就被你想成了,這決定往生。就是這麼個道理。口頭裏一天到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心裏不想,心裏還是名聞利養,還想這個世間五欲六塵,這樣念佛,來生還是搞六道輪回。為什麼呢?心裏頭沒有嘛。一切法從心想生,不是從口裏頭生的呀。所以口念不行,心想就行了。所以諸位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念佛這個念是今心,現在的心,現在心上有,這個叫念,不是說口上的。

最後這一首是回向門:

我作論說偈。願見彌陀佛。普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這個我是天親菩薩自稱。

此四句是論主回向門。

作論的這個人,我們稱他做論主,就是作往生論這個人,天親菩薩。他把前面禮敬、稱讚、作願、觀察都講完之後,末後回向,也把他自己的目的說出來了。他的目的是什麼呢?目的是願見彌陀佛。我們看他這個偈子,你看第一首偈子裏面末後一句,願生安樂國,一開頭是說願生安樂國,到最後,願見彌陀佛,這個願懇切啊。這個是自己回向,末後兩句是為一切眾生回向:普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我們看這個注解,

此四句是論主回向門。回向者。回己功德普施眾生。共見阿彌陀如來。生安樂國。

天親菩薩到這個時候,可以說他老人家的功德才圓滿。如果要不生淨土,不見阿彌陀佛,他的功德就沒有辦法圓滿。

無量壽修多羅章句。我以偈頌總說竟。

這個是總結,末後的總結。《無量壽經》全部的經文,這個章句就是講全部的經文。天親菩薩的二十四首偈頌總括說竟,說圓滿了。我們看下麵這個小注。

無量壽經。佛告阿難。十方恒河沙諸佛如來。皆共稱歎無量壽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議。

就像釋迦牟尼佛讚歎阿彌陀佛一樣,一切諸佛對阿彌陀佛的讚歎跟釋迦牟尼佛完全相同,沒有一尊佛不尊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諸有眾生。聞其名號。

無論是哪一個世界,無論是哪里的眾生,只要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聽到《無量壽經》或者《阿彌陀經》的經名,

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這個末後兩句,我們在四十八願裏面看到過,我們在《無量壽經》上看到過。但是《觀無量壽佛經》裏面告訴我們,五逆十惡也能往生。那麼由此可知,此地這一句裏頭,重要的是誹謗正法。你誹謗正法,當然就不相信嘛,那就不能往生了。只要不誹謗,五逆重罪也能往生。這個法門實實在在不可思議。

觀無量壽經。有九品往生。下下品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

就是具足了所有一切不善,他都造盡了。

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

造這種重業的人,都是墮阿鼻地獄的。

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

這個地方我們要特別注意的,就是念佛。

此人苦逼。不遑念佛。

在這個時候,他太苦了,病苦逼迫,沒有辦法念佛。

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者。應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

這個地方就是說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稱跟念是不一樣的。念是什麼?心裏頭真有。這個人,造一生的惡業,臨終才聽個佛號,要想把佛放在心裏,他做不到。他對於阿彌陀佛很生疏,尤其快斷氣了,跟他解釋、說明都來不及了。在這個時候,無可奈何了,教他什麼?好!你口念好了,念南無阿彌陀佛。所以這個叫稱。由此可知,念是心念,不是口稱,口稱跟心念是兩樁事情。這個諸位一定要清楚。

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這一段是《觀經》下品下生章的經文,曇鸞大師特別把它節錄在此地,鄭重地開導我們、提示我們,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這是講稱名。如果稱,再加上念,稱念,那這個功德就圓滿了。所以古來的祖師大德們常常講的一心稱念,我們現在懂得一心稱念是什麼意思了,而不會誤會一心稱念就是口上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就是一心稱念了。不是的,一心稱念實在講就是具足天親菩薩這個五念法門,那就是一心稱念了,這個人一生當中決定得生。

以此經證明知下品凡夫。但令不誹謗正法。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這是以《觀無量壽經》來作證明,造極重罪業不怕,就怕你不相信,那就沒有法子了。再告訴你,此地這個誹謗正法,這個正法不是指其他大乘佛法,是專指念佛往生的法門,專指淨土三經。有很多人,修行其他法門的,不相信淨土,排斥淨土,那這個都是誹謗正法,他不能往生。

作十惡五逆等罪。以不謗正法故。是故得生。但令誹謗正法。雖更無餘罪。必不得生。

這是說,你就是誹謗正法,就是不相信淨土,誹謗淨土,你就是修再多的善法,也不能往生。

以誹謗正法罪極重故。此愚癡人既生誹謗。安有願生佛土之理。

這是說明他為什麼不能往生。在此地,諸位一定要曉得,如果有個人發心念佛,要求生淨土,別人勸他修別的法門,不要修淨土,那個罪極重啊!人家這一生明明去成佛了,他把他拉回來,拉他又去搞六道輪回,你說這個罪多重,這個不得了啊。現在世間,這樣的愚人很多很多,我們常常遇到。有人來問我怎麼辦,我說,那有什麼辦法呢!各人因緣不同嘛,他遇到的惡緣,他相信嘛,那有什麼法子呢!所以這個罪過比什麼都重。

業道經言。業道如秤。

這個秤就是稱東西的秤,稱重量的秤。

重者先牽。

哪一個業重,先牽著你去受報啊。

輕重之義。在心。在緣。在決定。

這幾句話非常重要,

不在時節久近多少也。

你要把這個道理明白了,對於你自己求生淨土的信心就堅定了。所以這個輕重之義在心,在緣,在決定,不在時節久近,不在你念了多少年。有些人念了幾十年,有的人才念幾個月。認為幾個月就不如老修行?不一定,與這個不相干。也不在你念了多少,有的人一天念十萬聲佛號,有的人一天只念十念法,只念十聲,這個都沒有關係。在心,在緣,在決定,不在多少,也不在時間久近。

十念者。

這是最少的了,特別是臨終十念,

依善知識方便安慰。聞實相法生。是名在心。

這個實相是什麼?西方極樂世界是真實相,沒有比這個更真實了。無量壽經給我們說明瞭三種真實,沒有比這個更真實了。所以,阿彌陀佛,我發願求生淨土,這是第一真實。聞實相法生,是名在心,這個心上真有,有了阿彌陀佛,有了西方淨土。

依止無上信心。依阿彌陀佛如來方便莊嚴真實清淨無量功德名號生。是名在緣。

我們就依靠這一句名號,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名號真正清淨。所以這個緣就是佛號。決定呢?

依止無後心。無間心生。是名決定。

這個無後心,就是我們今天講的不夾雜,沒有夾雜。無間心就是不間斷。不夾雜,不間斷,就是依這一句佛號,一心一意的想生西方,想見阿彌陀佛,這個決定。所以五逆十惡的那些眾生,臨終十念能夠往生,就是在心,在緣,在決定。這個心、緣、決定,就是懺悔。所以前面講,念一聲佛號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他能夠十聲佛號相續不斷,於是他滅罪恒沙了,他是這樣往生的呀。這個我們要相信,特別是臨終這個時候,那個心是真的真誠懇切。為什麼?他命要斷了嘛,他再沒有其他的妄念了,也沒有其他的妄想了嘛。這一心一意專求阿彌陀佛,專求西方淨土,所以他的心比我們普通的心要堅定,要懇切,我們這個念佛的心跟他沒有辦法相比,所以他的力量特別大。

但言憶念阿彌陀佛。心無他想。

這個就是不夾雜,

十念相續。

這個就是相繼,就是不間斷。

名為十念。但稱名號亦複如是。

實際上他這個十念,就是稱名。稱名也行,因為稱名的心真實,心懇切,心決定。又,

但積念相續不緣他事便罷。複何暇須知念之頭數也。

末後這幾句,開示的太好了。這是對我們大家講的,我們平常念佛,只要積念相續,不緣他事(不緣他事就是不要夾雜,專念阿彌陀佛,專想西方世界依正莊嚴),至於你念的多少,不要去顧它了。哎呀,我念了一百,念了一千了,今天念了一萬聲了,念了三萬聲了,去記這些數字,複何暇須知念之頭數,不需要啊,反而這些都變成妄想了。所以平常我跟大家講的這個十念法,這個攝心十念,多念幾句也沒有關係。這十念,我念了十一句,念了十二句了,這沒有關係的。所以不需要太執著這個念佛的數位元,不需要太執著。應當著重什麼?著重淨念相繼。所以他這個裏面所講的,還是大勢至菩薩所說的原則。《念佛圓通章》裏面教給我們,念佛的方法八個字: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八個字是我們念佛方法的原則,你就守這個。淨就是清淨,夾雜就不清淨了。我這個念佛裏頭還想著別的事情,這就不是清淨了。我還有懷疑,也不清淨了。所以,不懷疑、不夾雜就是淨,就是淨念。相續就是不間斷,我這個念頭不斷。真正念佛人,身心世界通通放下,這個世間沒有我的事情。我們在這個世間只有一樁事情:憶佛念佛,淨念相繼。只有這一樁事情。其他的事情呢?隨緣。隨緣幹什麼呢?隨緣把這一個法門介紹給別人。有人來找我們,想聽聽這個法門,我們歡歡喜喜去為他介紹,勸導他修學這個法門,把我們自己修學的方法、經驗提供給他做參考,我們就做這樁事情。除這樁事情之外,沒事了。你說這個多自在。所以今天你們休士頓同學來問我,將來我是不是以達拉斯這個地方作為總部?我說我沒有總部。想不想在休士頓建個分部?我也沒有分部。哪里有緣就到哪里去,這個多自在。這個心裏頭什麼都沒有,只有這一句佛號,這個要緊。我們如果天天念著要弘法,要利生,這一生不能往生,來生還搞六道輪回,那就冤枉死啦。度眾生這個事情,不著急啊,我還沒到極樂世界去呀。去了以後回頭,那度眾生方便多了。所以我們一定要把這個本末搞清楚,決定不能夠顛倒。佛在經論裏頭常說,菩薩一定是先度自己,然後才能度眾生。菩薩自己沒得度,先度眾生,自己未度先度眾生,那是什麼菩薩?是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不是我們這兒的菩薩。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他不急著成佛,那個度自己是成佛,不著急成佛,先去度眾生,我自己成佛晚一點沒有關係。他已經得大自在了,這個可以啊。我們今天是凡夫,自己不能往生,這一步錯了,馬上又搞六道輪回,那將來再遇到這個法門,不曉得到哪一生哪一劫了,那就不敢說了。所以這個機會決定不能錯過,一定要好好的抓住。機會太難得了,一刹那就過去了,一定要把它抓住。抓住之後,你就成就了。你要是抓不住,這個機會錯過了,等到下一次,不曉得是哪一生哪一劫。你在六道輪回,不曉得受多少冤枉辛苦。所以一定要抓住機會。我們過去生生世世都是錯過機緣啊,機會來了,還想想,這個法門也不錯,那個經論也不錯,都想去看看,結果完了,還搞六道輪回。所以一定要全盤放下,徹底的放下,心裏頭一絲不掛,唯念彌陀,我們就成功了。

上一篇(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往生) 回目錄 下一篇(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