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嘛呢叭彌吽

 


法王如意寶晉美朋措口訣教授

2011.4.10. 堪祖仁波切於台中佛堂教授

今天我們講晉美朋措法王的言教,內容並不深奧,大家認真聽就會懂得。重要的是,聽完言教之後,要把言教應用在修行,調伏自己的心,只要把言教應用在心,不懂也沒有關係;反之,若沒有調伏到心,聽懂了也沒有意義。所以,上師的言教最重要的功用,就是調伏我們野蠻粗暴的心,因為我們的心靈充滿很多煩惱,上師的言教就是一種簡單又方便的教法,可以調伏我們的煩惱。

法王如意寶晉美朋措,是蓮師的25位西藏大弟子之一 ; 降魔金剛。而法王的前世,列繞朗巴尊者 也是一位非常偉大的伏藏大師。伏藏大師有很多,比較著名的共有108位,大概是在 60~70 年前,這位晉美彭措法王的前世 ,有關他的大圓滿的教法和儀軌著作,共有25卷之多。

法王如意寶晉美朋措為什麼會被確認是「列繞朗巴尊者」的轉世呢?因為他的前世在往生之前,曾有預言,將他轉世出生的年代、地點、父母姓名寫了下來,並且前往晉美彭措法王誕生地附近的一個寺廟,告訴那個寺廟的修行者,一定要不中斷地修行他所開啟的伏藏原文儀軌,這個寺廟的人就依據他的指示修行,並且在後來找到了他的轉世靈童 (晉美彭措法王)。

法王出生後,到25歲以前,西藏尚未被中共統治,他都在寺廟裡參閱佛經典籍,潛心修法,25歲以後,中共入侵西藏,藏傳佛教開始受到迫害,文革時期,中共更是將寺廟關閉,逼迫僧人還俗,一些偉大的上師或尊者,就被直接關進監獄裡,那個黑暗的十年,西藏幾乎不存在佛法,連拿著唸珠都不被准許,共產黨不准人們信仰宗教,不准唸經,不准舉辦法會集結,更不准任何人穿著袈裟,迫使很多僧人穿著在家人的衣服,但是僧人們還是守著根本四戒 (未穿袈裟並非犯大戒),傳承和戒律也並未中斷。法王如意寶晉美朋措,當時也被抓去改造,在監獄中受了很多的苦,大家可以想像那個年代監獄,不像現代的監獄還崇尚「人權」,獄中除了生活條件極差以外,每天還要受到無情的批鬥。直到有一天,法王突然生了一種怪病,全身手腳和眼部都腫了起來,共產黨深怕這是一種會傳染的惡疾 (因為以前曾經發生過這一類的恐怖傳染病),所以便把法王放逐到山裡,讓他自生自滅。法王認為這個契機,無疑是三寶的庇佑加持,讓他可以遠離監獄,雖然還是要勞動,每天負責放牛(牧),但是西藏地區幅員遼闊,法王就可以在比較遠的地方,偷偷地唸經修行,在放牛的時候如果遇到想要修行的藏民,就給他們傳法。
中共的宗教政策開放以後,法王於30多年前在西藏建立喇榮佛學院,那個草創時期,沒有任何的寺廟建築,也不能公開地舉辦任何的法會儀式,跟隨法王修行的人,不過十幾位,過了 4~5 年的時間,大概在距今 25 年前,喇榮佛學院已經形成了基本的規模,約有一千多位僧人和阿尼,自此從未中斷過。時至今日,常駐在這個佛學院的僧人不少於一千位,修行的在家眾也有七、八千人;法王生前最重視的,就是對僧眾的教育,弘揚佛學的知識,以陪養學生們對佛教的傳承和延續為使命,同時對戒律的要求也非常嚴格。當今世界上,不論是藏區或是漢地,不論是寧瑪、噶舉、薩迦或格魯,都有很多偉大的堪布和學者在弘法,人們只要聽說他們是來自喇榮佛學院,都會對他們倍加尊敬,因為他們的佛法造詣和持戒清淨,一定都是非常偉大的,這些威望和成就,都要感謝法王如意寶晉美朋措的教導;且就在不久之前,國外的媒體也報導過,喇榮佛學院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藏密佛學院之一。


法王曾經開示過,佛法最重要的是心的修行,其他當然也有不是針對心的修行,例如:各類的經、論,主講宇宙的形成,或是虛彌山的意義,這種「俱舍論」只是蟬釋歷史或故事,對心靈的幫助很有限,最適合調伏我們心靈的,就是上師的言教,這些言教會直接指正我們心靈的過失(貪嗔痴),直接找到我們的缺點,指正我們改過的方向。言教和口訣最重要的就是講解五毒(貪嗔痴慢疑),如何形成,有何因果,透過直接教授,讓我們瞭解其前因後果。


今天要講的,是法王如意寶晉美朋措早期寫下來的教法。
首先,要瞭解世間的法是如夢如幻的,眾生很少人會瞭解這一點,因為眾生都把世間的法當成真實不虛,太過執著。這種情形,諸佛看到以後,都會覺得很悲哀。比如說,眾生對錢財都很執著,有錢人讓大家稱羨,但其實財富是一種痛苦,大家並不知道有錢人並不快樂,他們有許多因為財富引起的痛苦和煩惱,為什麼呢?因為有錢人一樣只能一次穿一套衣服,一次吃一頓飯,並不能比窮人多,但是他可能會為了錢,沒有時間換衣服或沒有時間吃飯,為了把一元變成二元,把一萬元變成二萬元,他們每天必須辛苦地思考這些問題,反而是痛苦的。這些財富和金錢,在生前都不一定會帶給他們快樂,這種執著、貪念和不捨,往生時反而會造成障礙,甚至是來世的惡果。財富愈多時,不懂得知足,即使有人已經擁有全世界的財富,如果他不知足,卻還是會想要更多,每天煩惱這些,當然是一種痛苦。
法王用他的角度來看,貧窮的人快樂,有錢的人反而痛苦,很多現代心理學的研究,用科學的角度來印證,也得到「一個人快樂的程度,並非取決於他的財富,而是取決於他的心。」的結論,可見法王很早年就在他的言教中,證明了現代心理學家的研究結論。
其次,我們修行的人學習了那麼多的經論後,該怎麼做才是最好的呢?法王有簡單的開示,我們修行一輩子(一世),每天跟隨上師是很困難的,因為就算我們有時間,上師也不一定有那麼多時間,所以我們修行的人,該怎麼做最好呢?法王開示,修行要依止心靈的上師 (善知識),就是善良美好的念頭,不讓我們的心隨著貪嗔痴而轉,把心念都轉成善念,發心作功德,就是自己要依止我們心靈的上師。
其實這裡最重要的,就是每個人要有正知及正念。有正念,不會墮入惡道,有正知,可以區分善惡,不會造業,所以正知和正念是我們修行的兩個重點。也就是說,每時每刻不能離開我們修行的方向,就是正知和正念,不能放肆,隨時隨地維持言行舉止的端正。修行的人,言行一致,表裡如一,言行表裡不一致,就無法真正的修行,我們看一隻鸚鵡,牠可以學習人類講話,牠當然也可以跟著我們唸經,但是牠唸完以後無法做到,自然唸了也是白唸,所以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要認真落實在言行。


再來,我們談到造惡業。一個人不知而犯錯與明知故犯,是不一樣的,明知故犯者,所造的業更重百倍。例如,偷竊的行為,不告而取謂之偷,明知是偷還偷,罪業更深更重。所以說,佛法常常告訴我們,最重要的就是斷除十惡,諸行十善。十惡是什麼?大家明明知道,但是光知道是沒有用的,要去實現,不能做的不要做,善的就要努力做,修行就是要實現教法的精神。然而,斷除十惡是非常困難的,眾生從無始以來至今生,長久輪迴,一直被五毒 (貪嗔痴慢疑) 控制著心靈,很難斷除,所以要從根本的習性開始改正,實際奉行,才是重點,大家的教育水準都普遍地提高了,這些含意和要領都不難,請努力斷惡行善,奉行教法。



那麼如何實際地奉行教法呢?就是身口意不能墮入惡業,如果被五毒主宰,就證明我們沒有實際奉行教法,這些惡業當中,最重要的就是「嗔恨心」,這是非常重要的。寂天菩薩曾說,嗔念一起,千劫累積的善業,都會瞬間歸零,一般人真得很難累積到千劫的善業,因為有這樣的成就早就已經成佛,不會流落輪迴。嗔念是最重要的惡業,一般人除了五間大罪之外,會墮入地獄道的惡業,就是嗔念最有可能。六道輪迴之中,又分為三個善區和三個惡區,各自充滿著痛苦,在惡區的痛苦程度和時間,遠比善區要嚴重百倍,而惡區中再作比較,地獄的痛苦程度和時間,又會比餓鬼和畜牲嚴重百倍,所以六道中最痛苦、最長久的便是地獄,往生到地獄道的主因之一,便是嗔恨。

所以,我們首先要把嗔恨心減少、消除,不再升起嗔恨、嗔怒,這樣自然會升起慈悲心、菩提心的善念。嗔念的惡業如此之重,那麼如何斷除呢?就是要修持「忍辱」,保持忍辱的修為,就不會升起嗔念,嗔念所在的地方,一定不會快樂。例如,一個家庭只要有一個人有嗔念,一家人都會不愉快,再放大到一個社會團體來看,有一個人非常容易嗔怒,也會造成這個團體的痛苦和不愉快。既然嗔念會造成自己、家人和朋友的不愉快,帶來痛苦和爭吵,如何不讓它產生呢?不共的方法就是修忍辱,嗔念不會產生,就沒有嗔念的惡業。如果一個人是寬容忍辱的,不管他在家庭或社會,都會帶來愉悅的環境,這種善良品性的人,不斷地帶來祥和,他自己內心也祥和,不管到那裡,生活和周邊的人也都會祥和。這樣的人,不但自己充滿喜悅祥和的心境,遇到任何人也會帶給他祥和與愉悅的效果,他到任何地方都會沒有敵意。所以,忍辱是所有善業中最好的、最重要的、最根本的。

那麼忍辱該如何修呢?這一點反而比較簡單,關鍵的訣竅就是敞開心胸,如果心胸狹窄,任何事都看得很嚴重,就放不下,反之再大的痛苦,只要心胸開闊,自然而然可以忍受,這就是修忍辱最重要的方法。舉例來說,世界上有很多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現在常遇見的問題是,每個人都希望別人的想法和他自己一樣!其實沒有必要,因為這個念頭要達成是很困難的,不同人本來就有不同的想法,為了讓別人的想法和你一樣,你必須不斷地想辦法達成目標,爭執、說服、聯合、欺騙,自然會造成更多的痛苦,最好的辦法是既然知道不可能,就不必強求。想想看,世界上有幾十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可能完全一樣,所以每個民族有自己的傳統和文化,每個國家也有自己的立場和律法,只要保持住自己的部份,不要強迫其他民族或國家接受我們的部份。總而言之,嗔念消除、修忍辱,是我們修行的根本。



法王曾在他的言教裡提到,這個時代的人,都不需要修行?都不需要行善?這些人的身口意,無時無刻不在造業,無時無刻不被五毒操縱,為什麼呢?難道是十八層地獄已經被洪水地震破壞而不存在,所以大家這麼放肆而不害怕?如果不是的話,那就是現代人都瘋了,明知地獄在眼前,卻還是不停地造業。所以,我們整理前面講過的,修行是斷惡行善,斷除五毒十惡,努力奉行十善,才是最重要的。



最後,談到我們的眼睛和嘴巴,我們每個人生活在現代的環境裡,最重要的就是管好自己的眼睛和嘴巴。眼睛不能一直在看別人的缺點,要找別人的功德和優點,為什麼呢?因為凡夫不可能沒有缺點,社會上常常會區分好人和壞人,請問衡量好人和壞人的標準是什麼?其實沒有人是完美的,只是好人的行為中,優點較多,缺點較少;而壞人的行為中,缺點較多,優點較少。法王在言教中也講過,我們千萬不能觀察別人的缺點,如果看到別人的缺點,就要把自己想像成瞎子一樣。嘴巴要幫忙講別人的功德,別人的優點,讚嘆別人,今天我們讚嘆一百個人的優點,這一百個人也會讚嘆你的優點,因果輪迴,這就是福報。所以說,眼睛不尋找別人的缺點,嘴巴也不講別人的缺點,然後多觀察自己的缺點,才是重點。如果一個人永遠只想著觀察別人的缺點,這種人在世間要成為讓別尊重、敬愛的人,非常困難,那麼在世間都難以成就如此,更不用說在輪迴或來世裡能夠有所成就。所以想要成就功德,成為一個好人,一個好的修行者,在今生來世都當一個有用的人,最好不要觀察別人的缺點,多改進自己的缺點。



今天時間有限,我們就先講到這裡,大家有問題可以發問,謝謝。



弟子提問:請上師再說明一下正知及正念。
仁波切回答:其實,藏文裡面沒有寫到「正」字,只是提醒大家要記得這個念頭,就是正念,念就是指觀念,正確的觀念。例如,嗔恨是缺點,常常記得嗔恨是不好的,這種「記得」就是正念。正知就是瞭解明白,時時把正念維持在心,不會流失,就是正知。例如,正知就是守門,外面的世界有危險,守門會守住門禁,不讓我們出去,這就是正知的意義。「佛子行三十七頌」和「入菩薩行論」裡都講到,常常觀察自己的身口意,沒有如法行善,正在造業,就要馬上斷除,觀察到身口意如法,就很隨喜高興,這就是一種正知。重點是,像貪嗔痴慢疑這五毒,會造就很多的缺點,要絕對斷除是很困難的,所以要堅定地相信因果,相信三寶,取捨因果,不造惡業。

弟子提問:修行的人不貪圖功德,那做了功德後該如何思考?
仁波切回答:不執著功德,就是先要懂得層次的區分,寂天菩薩對功德不會在乎,而初學的人要不執著功德是很困難的,這種執著和眷戀分成二種,一是對人,二是功德善業。剛開始先是對人,不能對人、對財富產生執著;其次是對功德的一種傲慢必需斷除,在「入菩薩行論」裡,寂天菩薩曾說,斷除傲慢雖然必要,但是也有需要傲慢的地方,先要懂得分辨。這個部份,有機會我再對大家講解。



今天大家遠道而來,真是辛苦了,既然如此辛苦,收穫就是一定把法王的言教聽進去,並且調伏到自己的心,時時刻刻奉行,阿彌陀佛。

回法開示回仁波切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