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嘛呢叭彌吽

 


你可以更慈悲

菩薩三十七種修行之道
南無洛卡須瓦拉雅(南無觀世音菩薩)
雖然他看到一切現象沒有來去.,
他一切努力只為眾生;
向無別於眾生怙主觀世音菩薩之無上上師,
我恭敬地用身、語、意來頂禮。

圓滿之佛—安樂和久究竟寂靜之源—
因成就殊勝佛法而存在,
然而,成就佛法要仰賴修行的方法;
因此,我現在來解釋菩薩的修行。



1
現在我擁有這餿大船,如此難得的殊勝人身,
我必須載著自己和其他眾生渡過倫輪迴之汪洋。
為了渡至彼岸,日日夜夜心無散漫地聞思修,
乃是菩薩的修行。



2
在故鄉,
對親友的執著如浪奔疼洶湧,
對仇敵的瞋恨如大火般燃燒,
不在乎何是何非的愚癡黑暗戰勝一切。
捨棄故鄉,
乃菩薩的修行。



3
離棄惡逆的處所時,
煩惱逐漸消失;
心無散漫時,
善行自然增長;
明覺變得更清晰時,
對佛法的信心隨之增長,
依止僻靜處,
乃是菩薩的修行。


4
多年的密友將離開,
努力掙取的財富將被流在身後,
心識這個過客將離開這個旅店,
放棄對今生的關注,
乃是菩薩的修行。


5
結交損友,三毒更強盛,
聞、思、修則減退,
慈與悲則消失,
避免不適合的朋友,
乃是菩薩的修行。


6
仰賴善知識,
一個人的過失逐漸消失,
良善的品質將如一彎新月般逐漸盈滿,
視善知識比自己的身體更珍貴,
乃是菩薩的修行。


7
自身囚於輪迴的世間神祇還能夠保護誰,
皈依永不離棄之怙主—三寶
乃是菩薩的修行。


8
佛陀教導,
下三道無可忍耐之痛苦,
乃是不善業之果。
因此,即使是失去生命也絕不從事惡行,
乃是菩薩的修行。

9
三界之喜樂如草上之露珠,
瞬間即逝是其本質。
求其不變是無上解脫,
乃是菩薩之修行。


10
如果自無始以來,
所有曾經愛我的母眾正在受苦,
我的快樂有什用處?
因此,為了無量眾生而心向獲致證悟,
乃是菩薩的修行。


11
所有痛苦無例外地來自渴求自身的快樂,
圓滿成佛來自利益他人的念頭,
因此,真正予以自身的快樂來換受他人的痛苦,
乃是菩薩的修行。


12
如果一個受到句大貪欲的驅使
奪取了我所有的財富,
或慫恿他人這麼做,
那麼將我的身體、財物,
以及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之功德回向給他,
乃是菩薩的修行。


13
如果有人即將斬下我的頭,
即使我沒有絲毫過錯,
透過背悲心的力量,
擔負他所有的惡業,
乃是菩薩的修行。


14
即使有人用各種難聽的話貶損我,
而且在千萬個世界中到處張揚,
出於慈悲,
我讚美這個人的功德,
乃是菩薩的修行。


15
在大型集會之中,
某人用侮辱的言語揭露我隱藏的缺陷,
恭敬的向他行禮,
視其為法友,
乃是菩薩的修行。


16
被視如己出地來關愛的人,
待我為仇敵,
如母親愛生病的孩子一般更加愛他,
乃是菩薩的修行。


17
即使同及齊或部屬
出於驕慢而竭盡所能地貶損我,
恭敬視為他們為頭頂上的上師,
乃是菩薩的修行。


18
即使遭受他人的捨棄和毀謗,
身染重病,
受到邪魔的侵害,
仍然擔負一切眾生的痛苦和過失,
不灰心喪志,
乃是菩薩的修行。


19
雖然我具有名望,受人敬重,
如財神般富有,
但去了解世間的財富和榮耀缺乏本質,
並且離於驕慢,
乃是菩薩的修行。


20
如果沒有克服自己的瞋恨,
愈去和外在的敵人交戰,
敵人的數量就愈多,
因此,用慈悲的軍隊來調伏自心,
乃是菩薩的修行。


21
感官的享受如同鹽水,
嘗得越多,口越渴,
立即捨棄所有會引生執著的事物,
乃是菩薩的修行。


22
一切生起之現象乃心之造作,
心的本質離於概念之限制,
認清心之本質,
然後停留在這認識之中,
不造作,不持有主體與客觀的概念,
乃是菩薩的修行。


23
遇到讓我們欣喜的事物時,
視他們如夏日彩虹,
儘管美麗,但究竟不是真實,
捨棄貪戀和執著,
乃是菩薩的修行。


24
各種痛苦如夢中生子又喪子,
執著妄見為真實,令我們精疲力倦,
因此遭遇逆緣時,
視它們為虛幻,
乃是菩薩的修行。


25
如果希望獲致證悟的人必須連身體都佈施出去,
更何況身外之物。
因此,不期望結果或回報地慷慨布施,
乃是菩薩的修行。


26
如果一個人缺乏戒律而無法自利,
那麼想要去利他是可笑的,
因此,不留戀輪迴地持戒,
乃是菩薩的修行。


27
對於欲享受善德的菩薩而言,
所有傷害他的人如同珍貴的寶藏。
因此,沒有怨恨地對所有人生起安忍之心,
乃是菩薩的修行。


28
僅僅為了自身的利益,
即使是聲聞緣覺也要精進修持,
如同火燒頭髮的人試圖滅火;
鑑於此,為了一切眾生而修持精進
--殊勝品質的根源,
乃是菩薩的修行。


29
知道透過以隱定「止」為基礎的深度「觀」,
煩惱能夠完全被降服,
修持能夠完全超越無色界的禪定,
乃是菩薩的修行。


30
只透過其他五種波羅密而缺乏智慧,
無法獲致圓滿證悟,
因此,培養善巧方便的智慧,
離於三種概念,
乃是菩薩的修行。


31
若不檢視自己的過失,
雖然表面上是修行者,
但行為可能違背佛法,
因此,不斷檢視自己的過失,
加以棄絕,
乃是菩薩的修行。


32
如果我受到負面情緒的驅使,
而論說其他菩薩的過失,
我將墮落沉淪,
因此,不去談論任何進入大乘之人的過失,
乃是菩薩的修行。


33
供養和敬重可能帶來爭執,
使聞、思、修衰微,
因此,避免執著於朋友、施主之家,
乃是菩薩的修行。


34
尖刻的話語擾動他人的心,
毀壞自己的菩薩修行,
因此,放棄他人感到不悅的粗暴言辭,
乃是菩薩的修行。


35
當情緒變成串習,
很難用對治來戒除.
因此,懷著觀照和警覺,
緊握著對治的武器,
在執著及其他負面情緒生起的剎那加以摧毀,
乃是菩薩的修行。


36
簡而言之,不論身在何處,不論所做所為
時時保持觀照和警覺,
自問:『我的心的狀態是什麼?』
並去利益他人,
乃是菩薩的修行。


37
為了解除無量眾生的痛苦,
透過離於三種概念的智慧,
把所有功德回向給一切眾生,
使其遠離痛苦,
願其獲致證悟,
乃是菩薩的修行。


為了那些希望修學菩薩道的眾生,
我遵循聖者的教法,
把經典、密續和論著教導的要點,
編寫成為菩薩三十七種修行之道。


由於我的了解淺薄,幾乎沒有學養,
這本著作不會受到博學者的青睞;
但他是以經點和聖者的教法為基礎,
所以我認為它真的是菩薩的修行。


但對於像我這麼愚笨的人來說,
要去理解菩薩偉大的事業是困難的
於是恭請聖者原諒我的錯誤與矛盾之處。


透過從此生起的功德,
以及透過相對與究竟之無上菩提心的力量,
願一切眾生變得如觀世音菩薩,
超越輪迴與涅槃兩個極端。

※ 摘自頂果法王文集之一:『你可以更慈悲』書
※ 頂果法王雪謙佛學會高雄中心
※ 地址:高雄市三民區中華二路363號9樓之3
※ 電話: 07-3132823


回法開示回仁波切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