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嘛呢叭彌吽

 


普賢上師言教 (四)

普賢上師言教 (四) 2003/06/28

堪布 曲尼敦多仁波切講述

周良賢老師翻譯

林欣藝整理

今天所要講的主要是聽聞佛法應該要有的威儀,所謂「威儀」,包括有兩種:

一、應斷的威儀:

(一)除三過(三種器皿的過失):

1.耳不聞,有如器皿倒過來的過失。無論是在聽聞佛法與否,在修持佛法、閱讀經典…等等的時候都算是,又在行持善業及、聽聞佛法及作自身的修持,心裡面不專心散亂到各處,想種種的事,而現在你所做的事情,基本上對你而言都沒有很大的幫助。假如一個人雖然身在法會當中,但他的心很散亂,想著昨天的事、東想西想,所有講授的教法根本不能如實完全的聽進去。以一個凡夫而言,他的眼睛如容易受到外界的引誘,耳朵會受到種種音象的引誘,鼻子、嘴巴都會受到香氣味道的引誘,乃至身體…等等亦如是,這些種種外相因緣的引誘,使其心會散亂,其心即使想要來行持善法,也沒有辦法專心,在這種情況底下,你不管在法會待多久、坐多久,都不會有太大的利益。這就像一個瓶子,如果要裝很好的甘露,瓶子如果是倒過來的,再怎麼倒也無法裝進瓶子裡。同樣的道理,我們在聽聞教法的時候,假如沒有一心一意的專注在講法者的法音上,那麼現在你所做的聽聞等於是沒聽一樣。

2.心不意持,有如器皿下有漏洞的過失。在聽聞佛法時,我們的心並沒有意持他,其情況就是對講法者所講授的教法,都只能說「這我聽過、那我聽過…」,例如上次上師曾說到如何行持善業、如何斷除惡業、修持解脫、何謂慈悲心、菩提心…以及如何累積福德智慧資糧以成就佛果,所有修行上的根、道、果。如果我們的心不意持,也就是不把教法用心的記下來,當然就無法知道如何修行,於是別人問你,就只能回答:「對對對!這我聽過!」但是卻不會修行。這樣的過失就像瓶子底處有漏洞,即使有再好的甘露法雨倒進去,一樣會漏掉,這就是我們無法如實修持的原因。過失就在於我們的心裡沒有意持,沒有把上師所說的見、修、行,全部好好的用心、仔細的記住,以致於有這些種種的過失。所以對於上師所說的教法,我們應當記在心裡,並知道怎樣去做修持,除了自己知道以外,還要懂得如何去引導別人,使別人也能如理如實的做修持。

3.心中懷著煩惱,以煩惱心在聽聞佛法,如同器皿有髒東西的過失。這個煩惱心對於一個修行佛法的人是非常危險的,因為他在聽聞佛法的用意,可能是為了讓他可以得到更大的名聲,可以獲得更多人的恭敬或者是供養,僅僅只為了世俗的利益來修學佛法,這就是有煩惱心的過失。在我們聽聞佛法的時候,如果內心有種種的煩惱心,像是貪、嗔、痴、慢、嫉…等等,都會使我們聽聞佛法的善根功德毀壞。假如今天來聽聞佛法內心是基於「貪」,此通常是外境引起的,例如是因為喜歡、想見到某一位心儀的人,或者來到這裡因為有財物可得,而來聽聞佛法,這就是「貪」。又或者有些人來聽聞佛法懷著「比較心」,甚至是「嫉妒心」,某人是不是聽到、理解到的比我好,我要想辦法勝過他,比他了不起;也有些人心腸很壞,想藉佛法來擊倒、駁倒其他人,使人往後服從自己。以上種種,如此聽聞佛法終究要被煩惱心所淹沒。

一般說來,我們常會看到人與人之間的紛爭,以及不和睦的狀況,特別是在聽聞佛法當中(在佛學會或法會),更常見到製造爭端的現象。例如見某人不滿或意見不合,於是搬弄、妄說是非,謠言滿天飛,引起爭執,甚至上師與弟子間因為某些人的挑撥離間,引起許多不必要的誤會,更嚴重的有弟子指著上師應該怎麼做,也有弟子間分派、紛亂,使得修學佛法環境的氣氛惡劣,這些紛爭的原因,都是來自於在聽聞佛法時,內心及動機有煩惱心引起,導致上師與弟子、弟子與弟子間的修學情緒受到挑撥,嚴重者,成為教派與教派間的紛爭。例如格魯派的想糾正寧瑪派;寧瑪派想辯倒格魯派的。這種學習態度,就是只想要傷害別人,對於修學佛法根本無心學習。如果只是依「煩惱心」在修學佛法,不但無法種下善業;可能只種下極大的惡業。

(二)依六種想:

(三)無不取的態度:

二、應修的威儀


回法開示回仁波切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