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嘛呢叭彌吽

 


普賢上師言教(一) 2003/06/07於台北中心

堪布 曲尼敦多仁波切講述

周良賢老師翻譯

林欣藝整理

聽聞佛法的態度,首先要有善良的動機,可以從自己的身、口、意上面作觀察。以「身」而言,若出現疲憊、坐久的厭倦感,自己必須調整身體這些不恭敬的行為;就「語」而言,在聽聞佛法的時候,不應與人交談或是談論一些無關佛法的言語、與此次佛法討論無關的,都應該摒除;就「意」而言,對世間的事情及一切親、仇皆應該捨棄,例如我們總有些親人、仇恨的人,內心散亂到去想東想西,例如想照顧親人、設計報復…等等,引起貪、嗔之意念及心理,都要摒除,因為「身、口、意」三者,仍是以「意」的清靜最為重要。我們要盡力使身、口、意與佛法的修行相應。「相應」就是我們把那些不應該有的行為、舉止、心思全部都放一邊,把內心中的貪、嗔、痴煩惱也都摒除,將所有散亂的心量轉化到佛法上,就能與之相應。

今天這部《普賢上師言教》的法我們要以一個較長遠而踏實的心來學習,原因是這個教法裡面,圓滿的包括了所有修行者,從修行到成佛的所有口訣、教授。

《普賢上師言教》,主要有兩項特質:

一、能引導我們往成佛、解脫之道,圓滿一切顯密經教精華,圓滿了一切修持到成佛的口訣、教授。

二、以調心為主要教授,與我們的心相對修持,並用佛法轉變我們的心。

由於,除了對教法有一定的熟悉之外,還要作實修,實修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對教法需熟悉掌握;一方面能利用而降伏貪、嗔、痴的心。

在藏傳佛教的四教派中,對於想要修持轉變內心煩惱的人,普遍以此作為修持的藍本。原因是這個教法並不是某一教派的見解,而是以內心的修持為主要闡述內容,以此為修行的規範,學習的經典,奉為圭臬。對任何修行人皆適合,而沒有任何偏頗、缺失,所以廣受歡迎。這部法是 札巴珠仁波切從眾多上師聽授並得到口訣,如理修持而作的。他出生於1808年,其生平傳記,今天不作敘述,往後有機會再提。

今天主要從《普賢上師言教》,又稱「大圓滿龍欽寧提內外前行」,所談主題作討論。現在 堪布所唸的是一般經典前面都有的著作誓言與禮敬文,「著作誓言」的內涵包括,現在所要闡述的特別是密宗的修持,是按照我的上師(他是與普賢王如來無二無別的)所講、所修行的口訣,我如理如法的撰述、宣說。「大圓滿龍欽寧提內外前行」是屬於密宗的法門,是不是會有能不能修讀的疑問,但是,「大圓滿」是指圓滿的包容、涵蓋所有一切顯、密教法的,能完全容攝顯、內密、外密教法,對見、修、行亦完全涵蓋。「龍欽」是藏語譯音,意思就是無邊,沒有限制的,不會只有見地的講述而沒有修持的口訣,亦不只是局限於顯宗或密宗的教法,沒有這樣的過失,就像虛空一般遍及一切的,涵蓋了佛說的八萬四千法門的精髓與見、修、行,包括了內外共通的修持口訣,完全容攝,因此稱之為無邊。「寧提」是藏語譯音,意指心髓,是密宗的法,心是指全身最精華的部分,意指一切教法之最精華。所以,普賢上師言教,如同我們的性命一樣重要。此外,「共通」,具有深意,也就是沒有任何空間、教派(例如,有些地方有小乘、大乘、金剛乘;有些人則說我們修的是大乘的教法,言下之意即不修持其他教法)的分別,不分教派、見解、顯、密都應該修持。在共通前行中,又分所謂內前行、外前行,所有前行修法中都應掌握三要:「前行發心聖要、正行無緣聖要、結行迴向聖要」,無論修持什麼,都須具備此三要,這亦是「共通」之意涵。

雖然這裡所說的是前行,其修行的正行亦完全的包括在裡面,這部教法的傳承是由 法身普賢王如來 → 報身金剛薩埵 → 化身吉喜金剛 → 八大持明 →蓮花生大士 → 毘盧遮那大譯師 → 龍欽巴大師 → 吉美陵巴大師 → ……→札巴珠仁波切。 札巴珠仁波切的上師為 無畏佛芽,這位上師是經口(語)的傳述歷代祖師有關龍欽心髓的口訣,而 札巴珠仁波切再經由其講述的內容寫下來,並非自己隨意亂編的,這個傳承從 普賢王如來一直依序的代代相傳,沒有間斷,沒有任何的錯誤。

在這個修持裡面,內容有三個部分:一、共通的外前行。二、共通的內前行。三、速道(迅速)頗瓦修持法。現在所要說的就是「共通的外前行」,其中包括六點:1.思惟人身難得。2.思惟壽命無常。3.思惟輪迴過患。4.思惟因果業報。5.解脫的功德。6.依止上師。首先要了解我們修學的時候,應如何的講說以及聽聞佛法,爾後才能進入主題——思惟人身暇滿難得……。

現在針對弟子及講者的規儀講授,佛法傳至今已二千五百六十年,其延續之法就是「講」與「聽」,講說與聽聞並非一般的聊天,必須以正確的方式、態度。弟子聽聞佛法並如理修持而生起無漏慧,這方法也是大德們所做的方法。

講授者的身分有三:

一、佛。

以「殊勝的神通講法」,有三種變化講授:

殊勝身神通:由眉間放出白毫相光,使其信心、善心增廣,使其調伏內心而後聞法。

殊勝語神通:眾生種類不同且多樣,以一音而使眾生隨類而解。

殊勝意(心)神通:能完全了解眾生的心,即使個個根器、心性、希求皆不同,佛亦能完全了知。例如對解脫希求心非常大的,以佛教法升起證量,而使之利益其他一切如母有情的眾生,這些都是佛特有的身、語、意功德。以身功德而言,以千萬廣告、行銷,未必能使眾生升起信心;以語功德而言,無論有名、無名,講法有多好,如果沒有翻譯,也是枉然;以意功德而言,眾生聽到不喜歡的,有些人甚至跟上師起爭執、衝突。

由上可見佛之身、語、意功德的特有與殊勝!

二、阿羅漢。(已證得六神通)

以「三清淨」的方式講法:

(法)器清淨:

語清淨:

所詮清淨:

三、佛學院的班智達。


回法開示回仁波切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