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嘛呢叭彌吽

 


四共加行5

一開始講授這內容的原因是希望我們佛法的聽聞、修持能進入正確的佛法道路上,如同龍樹菩薩寫給國王的勸諫書:「關於如來所說的甚深法,想必你過去都有聽聞到,然而這如同白色的石頭所砌的房子,透過太陽的照耀會顯得更明亮,所以對於佛所說的道理,我再次為你講授。」同樣的我們前面的講述就如同龍樹菩薩位國王講述般,為了更清楚之故。今天仁波切講那麼多法只有一要求,希望能有所成果展現,在佛法內容大家聽到機會也很多,但做一在家人來說,不知大家是否有時間來做修持,透過今天法的講授,希望大家能去做四加行,在講授四加行時,也並不是像經論一樣用廣大的內容闡述其中的意義,因這意義很多人都聽聞過也會了解,主要是該怎麼修,針對修持上要怎麼做,因在家的緣故,大家比較沒時間,所以能做多少儘量做,為了自己在消除障礙、累積資糧上,有所累積、有所除障,所以大家一定要來做四加行。(講述二十幾年來台弘法的感觸、想法,仁波切認為在台傳灌頂,台灣弟子在這二十幾年對他印度寺廟幫助多,因此希望能給台灣弟子在修行上實質幫助,因此四加行的修持是最有幫助的。)

大禮拜也是一種運動,每天早上做做對我們身體有所幫助,但不可以想說我是為了運動來做大禮拜,如果大禮拜當運動,九如早上做太極拳,太極拳無法累積資糧,且如果腳踩到螞蟻讓牠們死掉,我們做大禮拜是要累積資糧、消除障礙,同時身體也得到好處。

這是前行之道次第,道次第就是每一個法它有階段,一開始要做甚麼中間要做甚麼的內容,在大手印的修持也好,或寧瑪的大圓滿也好,或是中觀的修持,都有一個基礎,作為之後大手印遍地生起的基石,稱為道次第就是走上解脫之道,道不是突然可以抵達的,是有個前後順序的,如梯子一樣,必須一階一階地往上爬,最後我們要走到一個境界就是解脫,從輪迴得到解脫,要從輪迴解脫最重要的關鍵就是從墮入輪迴的因脫離,從墮入輪迴的因脫離,輪迴的果就不會嚐受了,這解脫的境界以一個名字來稱呼就是”洲”(地點),我們要如何抵達這個地方,要能開啟一個門,這就是所謂的”前行法”,其實把”解脫洲”可翻譯成院子、花園,門的是我們很重視的,因為我們到任何一個地方首先都會有一個門,所以前行是最重要的,書的命名都是有意義的,並不是隨便取的名字,在儀軌一開始有一個禮讚:拿摩(頂禮)咕嚕(上師)瑪哈(大)殊卡(樂)耶(對象),祂的全名就是「頂禮大樂蓮師」,首先在夏加師利的意伏藏裡,先對大樂蓮師做一個祈請,大樂蓮師做一個加持,謁誦原文裡有一祈請,在此是沒有的,謁誦內容:在自性上本來是極為清淨的,雖在自性上完全與佛無二無別,已經是成佛的體性,但祂卻不住於寂滅的涅槃中,而由男人的大悲中生起色身,為眾生宣說解脫道,這就是我們俱德的大樂蓮師,俱德指祂同時俱有”有”和”寂”,也就是輪迴和涅槃的功德,稱之為”大樂蓮花上師”,這上師對眾生的恩澤與佛無異,甚至比佛還高,祂具有的功德與佛相同,祂對眾生如同母親愛護獨子般,非常慈悲!所以稱為喇嘛,嘛是母親,喇是上的意思,對大樂蓮師祈求祂能住在我心中的蓮花上,對我加持!這是對大樂蓮師祈求加持的內容,一開始就一切所有的佛法都要有禮讚,接下來就利眾,剛剛前面屬於禮讚文,先頂禮大樂蓮師、祈請大樂蓮師加持後,接下來利眾,指是關於這一次所要造的論,是大樂蓮師的前行法,在這講授內容有四共前行和四不共前行,首先四共前行又稱為轉心四思惟,是轉什麼樣的心趨向於什麼?是轉安逸於輪迴的心,趨向於希求解脫的心,稱為共通的前行,為何稱為共通前行,主要是不管小乘、大乘任何佛法的修持者,一開始都要先了知輪迴是苦,希求從輪迴得到解脫,一開始要生起出離心,如果沒有出離心就無法走上解脫之路的,因此在一開始的時候,都要了解輪迴任何一處都具有苦苦、變苦、遍行苦這樣一個性質存在,了解輪迴沒有任何精華、沒有任何意義,從中想要得到出離,以這樣的心,來進入到佛法,做為大小乘共通的基礎。每一個人如果想到,輪迴非常的舒服、好,感覺非常享受,這樣就是對輪迴具有貪心,對輪迴具有貪心就不會想要從輪迴出離,也不會想到要解脫,當我們求解脫道時,反而會想這是一件多麼累、困難的事,這樣就不會讓我們走到解脫的路上,從譬喻上來講,每個人都很重視自己的雙手,它能幫我們做很多事,如果有人要把它們砍掉或鞭子抽打的話,我們一定會很生氣,甚至跟他們理論、打一架,這是因為我們覺得手很重要、珍貴的,但當我們手上出現了癌細胞且要擴散,醫生告訴你如果不切除就會擴散到全身,這時最好還是切除,你一定會想:幸好發現早!否則就擴散到全身,因此,很容易就放棄你的手,接受醫生建議把它切除,為什麼我們會接受呢?因為我們不再是手為好的、完美的,認知到手是有過失、威脅的,所以我們會願意將手切除,同樣的,我們如果一開始認為輪迴非常的美好,怎麼樣也沒辦法從中出離的,但一旦我們能認知到輪迴是如此可怕、如此有過失,那麼我們就很自然地想到我們應從輪迴中得到解脫。如果沒辦法將貪念輪迴的心轉為尋求解脫的話,任何一個法都沒辦法修得很好的,所以這稱之為共通的基礎;四不共前行分為四:

1.為了心成為納受法的法器,所以我們做皈依和發菩提心。

2.為了消除我們的障礙,所以我們做金剛薩埵的修受。

3.為了累積資糧,所以做曼達的供養。

4.為了讓加持能進入我們心中,所以做上師相應法。

在轉心四思惟中,第一個我們要認識到我們具有的人身是很珍貴的,一般我們常講人身寶,但我們如未有具足八暇十滿是沒有辦法依靠這人身來解脫的,當我們稱人身為寶不是從人的身體來說是一個寶貝,而是從人身的可用性、它的能力上來說它是個很珍貴的寶,如果人身是一個寶貝的話,我們死掉就不會燒了,而會把它保存好好,賣了還可得到很多錢,所以不是說身體是很珍貴,且人死都會火化。它稱為寶是因我們在使用上很好用,當我們說人身寶時,應具有八有暇十圓滿這十八種條件,有暇就是從無暇的條件出離,稱之為有暇;這八種有暇就是從出生地點,我們沒有出生在地獄、餓鬼、畜生、邊地、長壽天,在人間也沒有生在有邪見的地方,比如說邪教橫行的地方、佛未出世的年代,在自己方面也不是生為一個愚痴的人,像諸根不全等等情況,這八種無暇條件我們都沒產生,因此我們稱自己是有暇的,自己可衡量自己是否有具足這八種條件,自己檢查一下自己是有暇或無暇,比如說自己檢查我到底有沒有時間修法,就如前面說的,如果今天朋友邀去喝酒、吃飯,就沒有時間學習佛法,這就是讓自己變無暇,所謂無暇不是自己長相很難看如鐘樓怪人,而是自己沒時間就叫無暇,很明顯在這八種無暇裡,地獄、餓鬼、畜生、愚痴之人,在座各位都完全沒有的,但在邊地、長壽天界、具有邪見的地方、佛不出世,就不一定每個人是具有的,有些在某些情狀是類似這些無暇的,比如說雖未生長壽天界,誕生於一富裕家庭,整天只有在吃喝玩樂,是跟長壽天很類似的。

在十種圓滿裡,分自圓滿和他圓滿。五個他圓滿是執佛出世、執佛說法、法教住世、得入佛門、具有悲心者攝受,這幾個條件是從外在條件具足的,所以稱為他圓滿。

第一個執佛出世,如果沒有出生在佛住世的地方,就連佛法都無法遇到,佛住世也有可能祂不宣說佛法,比如說釋迦牟尼佛也曾在祂證得後,整整一星期沒有宣說佛法,在祂證得佛法後,曾做這樣思惟:「我所證得的佛法是如此深奧而廣大,世間無人能解,就算宣說了也無有辦法使之開悟,了解其中的內涵。」因此在七天之內祂就完全在定中,之後就在鹿野苑初轉法輪,這是執佛說法,如果只有佛講完之後就消失了,其他人也得到解脫就離開了,這法沒有留在世間的話,我們在這世間出生,也沒有得到利益,所以接下來法教一定要能住世,住世時自己也不是生為畜生或其他有情,而是生為人而進入佛門中,佛門中仍舊有這些慈悲的師傅引導我們,這就是得到他人慈悲的攝受,這五個條件是十圓滿中的五個他圓滿。他圓滿我們應都有,但最後一個條件得到慈悲攝受應都有攝受,但我們是否正確如攝受般去做是還要再觀察的。

自己條件放面的圓滿-自圓滿,首先第一條是生於中土,中土的解釋分地方上中土和佛法上中土,比如說佛經的解釋印度的金剛座地方上中土,也是佛法上中土,因為從賢劫一形成後,拘留孫佛、拘那含佛、迦葉佛前三佛都是在金剛座菩提樹下成道的,最後釋迦牟尼佛也在同一地點成就圓滿佛果,因此有說要成佛必然在此處成佛,所以在地點上中土是視印度金剛座為中土,佛法上中土也視金剛座為中土,但後來佛法廣傳後,只要可聽聞到佛法的地方就是佛法上的中土,而地點上的中土(金剛座)曾一度為外道持有,所以它已不再視為佛法上的中土;第二個自圓滿是生為人,如果生為狗等其他畜生那是沒法學佛的;第三是諸根俱全,第四是對於處能生信心,就是對於合理的佛法能生起信心,第五是未造無間業;對於自己沒有造無間業,自己是否對佛法有信心、造無間業,是可以自我檢視的,如果我們具有八有暇十圓滿的話,我們應感到非常歡喜,因為代表我們具有人身寶,這寶比世界任何珠寶更為珍貴,因為這人身寶才能成就自利利他,世間的任何珠寶稱為寶是人在名字所定義上,代表它的價值,實際上它不能產生多大的自利利他,因此具有人身寶的話是非常珍貴,我們應該感到歡喜的,所以在這裡講到具有八有暇十圓滿,最後藏文裡的”秋得(ㄉㄟˇ)”是”充滿”的意思,充滿了這十八暇滿,所以從這道理來說我們在看到其他人很富裕,不必羨慕他,因為我們比他有更珍貴的這十八暇滿,在薩迦班智達所寫的薩迦格言裡提到,在混濁的水裡,必然充滿蟲、水蛭等等這些生命,這樣的水是不堪飲用,所以一個智者寧願不要這些,不會飲用這水的,一個智者寧可當個貧困的人,一個愚痴的人什麼都想要,所以就如他喝了這濁水一樣,因此我們具有十八暇滿了,所以可說是一個很富裕的人,具有這十八暇滿的人身寶,就像他有了可從輪迴渡脫的船一樣,把我們載到解脫的彼岸,這種人身寶的珍貴,是可從三方面來了解它的難得的:從得到的原因、從譬喻上、從數量上;從成果上如果它是非常殊勝、難得的,那就可知從原因上也非常難累積的,我們這人身的珍貴,必然載原因上做很多很多的事,才能獲得這成果的,從譬喻上也有很多的譬喻說到這人身難得,從數量上,不要說三千大千世界,就以台灣這小島來譬喻,小島上有多少生命,多少昆蟲、鳥等這些生命,在這之中人口占生命的比例是多少,在這人口中能具有暇滿人身、能信佛的比例是非常非常少,從譬喻上,人身難得是比優曇花來的更難得,甚麼是優曇花呢?我們是從來都沒見過的,佛經上有講,只有在佛出世時優曇花才會開花,除這時刻我們見不到優曇花,以上是講到暇滿難得的內容。

我們能具足八暇十滿並非今生業力成就的成果,而是從無始以來我們在輪迴中不斷流轉時,在各個方面不斷去努力累積,從大大小小善行去累積,累積成我們今生能受用這八暇十滿的成果,因此今天具有這暇滿的人身寶,不是那麼的容易,既然今生有這人身寶,如果我們還認為我們沒有時間來學習佛法,還在追逐世俗事務上的話,那就等於浪費了這珍貴的人身,因此,我們在今生是否多花點時間在佛法上,是否有時間學佛是我們可以自己主導的,光想人身寶難得,是無法產生利益,一定是必須安排時間,把人身用在佛法修行上,把它使用了,最後才能得到成果,如果能精進修持的話,這樣的成果很可能在今生得到成就,即使今生無法成就,也能在累世種下再得到八暇十滿的人身寶的種子和原因,所以自己要好好想想,我們說修心、修心,就是透過把自己心念轉一下,從貪著輪迴轉到出離,這樣的心,由自己轉變。



謝仁波切2012四共加行上課內容5-八暇十滿



回法開示回仁波切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