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嘛呢叭彌吽

 


悟顯法師開示 善知識的標準

何謂善知識?你遇到了嗎?本師 釋迦牟尼佛 教我們如何分辨、揀別〜
〜〜〜〜〜〜〜〜〜〜〜〜〜〜〜〜〜〜〜〜〜〜〜〜〜〜〜〜〜〜〜


這佛法傳到中國來已經三千年了,那麼在末法,想要遇到真正的善知識,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那麼世尊在《圓覺經》上,有教我們怎麼樣來揀別這一位修行人,不管是法師也好、居士也好,他是不是真正的善知識。那麼我們今天就利用這一點時間來跟大家說明。
在《圓覺經》上,普覺菩薩問釋迦牟尼佛,他說:末世的眾生,想要修行、想要成就無上佛道,要怎麼樣來揀擇善知識?什麼樣的人,才是真正的能夠幫助眾生破迷開悟的?
那麼世尊慈悲為大眾解說,所謂:「心不住相。不著聲聞二乘境界。」這個很重要。他的知見絕對正知正見,他的心呢不著相,不著世間諸相也不著出世間相,就像祖師常講的:「離過絕非」。他心不著相,他的知見呢、他的修證,不著聲聞緣覺,這些都是二乘,二乘法;所以當然他教學就是使用「一乘了義」,教你的是「離相」,教你的是不著相,這個很重要。那麼當然這一位善知識不會使用世間法(教學),用世間法就不算,那就叫邪知邪見。
所以《圓覺經》上告訴我們,這個善知識「不著相,不著二乘境界;雖現塵勞,心很清淨」。雖然在世間與這些世俗人相處,雖現於塵勞當中,但是心絕對清淨不染;那麼度眾生的時候呢,「示有諸過。讚歎梵行。」他在幫助眾生的時候,所謂「先以欲鉤牽」,方便接引他,「後令入佛智」,這是讚歎梵行,「不令眾生入不律儀。」不令眾生的行為與佛陀教育相違背。所以他不會在說法的時候,加入了自己的知見,為什麼不會呢?因為他不住相,沒有「我」啊!沒有「我」,就沒有「我所」,沒有我所愛的、沒有我所想的,我的看法、我的說法、我的做法。所以你要是遇到這種人,那他肯定是真正的善知識,這是佛所認可的。

那麼這個善知識他所證的妙法呢「遠離四病」,離開了「作、止、任、滅」這四個毛病。也就是說他契入的境界,他證得佛性了,這講修證的,所修契入的境界無「作、止、任、滅」。「作」是什麼?造作!要是他告訴你:這個佛性是造作而來的,這個人知見不對。或是呢他告訴你:悟得佛性以後,那就不用再修了,任運隨緣,那這個也不對,這「任」病。或是呢他說:要止息一切煩惱才能夠成就佛道,他不知道「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那麼如果他是這個說法,也是錯誤的。最後一個「滅」,他認為諸法畢竟斷滅、畢竟空寂,無有一法可得,入到了斷滅空裡面,那這個也是他知見錯誤,所得的妙法必然不圓滿。
那麼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這些揀擇的方法,讓我們在末法能夠去揀擇、去觀察這些講經的人,是在家的、是出家的,他所說的話、所講的經,有沒有犯到這四個毛病?如果有,那就是知見不正確。

所以一開始,佛告普覺菩薩:「當求一切正知見人。」這就是正知正見啊,他的所修、所證的,他的知見離開了四病,遠離這「作、止、任、滅」四病,這知見才算正知正見。不是用自己的意思、用自己的想法開方便,弄一些世間法,說是在接眾;可是接進來了(後),他沒有給你一乘了義,他還是教你當個世間人,說這個大乘要建立在小乘基礎上、建立在世間法上。那麼這個知見佛不允許、佛不認可。
任何一個祖師大德講經,包括菩薩在內,都不能違背經典。要是跟經典所說的內容乃至觀念,這觀念就是知見啊,有出入的,你都不用去依止;即使他再有修證,你也可以不必理會,你依經而修即可。

那麼你在末法能夠這樣做,能夠遇到像《圓覺經》上講的,這麼樣正知正見的人,佛說你應該「盡命供養。」用你的生命來供養,什麼供養呢?「如教修行供養。」如教修行,要依教奉行。佛說你遇這種人,「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遇到他,你依照他教你的方式,那你這一生要成就無上佛道,這是可以的,絕對做得到。

所以看他的知見正不正確,你要看他有沒有離開「作、止、任、滅」這四種毛病,如果他犯了其中的一種,那都是著相的眾生、著相的凡夫,沒有見性、沒有成就,都還是住在聲聞緣覺境界。我剛講這聲聞緣覺境界是好聽啊,畢竟二乘啊,畢竟是二乘法。如果再更差一點的,他著在這世間境界當中,對於這個世間放不下、捨不掉,他告訴你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法,教你世間法要做到了成佛才能圓滿,這種說法完全的不對,為什麼?

要是釋迦牟尼佛當時候想說,唉呀,我就在家把世間法做好了,那佛道就圓滿了,你們今天就不會看到釋迦牟尼佛了。世尊他是什麼,他是先放下,他出家!他擁有這世界上,絕對的權利、絕對的財富,擁有當時候全印度最美的美女啊,就是他的這個妻子,但是這一些呢,他都放下,所有國城、眷屬、聚落、珍寶,他都無所著,完全沒有放在心上。他放下了,他出家修行了!夜睹明星,見性成佛,知道見一切法的不是我們的眼睛,是我們的佛性。從此打開本來,成就圓滿佛道。這是釋迦牟尼佛的境界啊!
所以佛在《圓覺經》上告訴我們,這個末法你要怎麼揀擇善知識,就是要選擇「心不住相,不著聲聞二乘境界,所證妙法呢要遠離四病」。什麼是四病呢?「作、止、任、滅」這四種毛病。那麼你能夠像佛一樣,這樣子來揀擇,能夠依照佛教你的來揀擇善知識,你找到了善知識了。那求如是人,你跟著他學,決定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個是不會有錯的。所以我們今天用《圓覺經》這一段的經文來跟大家講,就是希望你們能夠揀擇,不要被迷惑了。
像有的搞什麼佛化婚禮的,弄這個《弟子規》的、《群書治要》的......這些,這都不是善知識啊,百分之百不是。我們用《圓覺經》來看,你說以凡夫的知見來看可能會看錯,但是我們用佛知佛見,釋迦牟尼佛教的,那佛不會看錯。所以我們相信「聖言量」,不相信凡夫的知見。所以在現代你還能夠聽到這個《圓覺經》,那算是你們過去生中有莫大的福報,不然在末法,很多在家人、出家人都在批評大乘啊,那麼你能夠遇到《圓覺經》、能夠遇到大乘經典,應當要深信,不要疑惑。要信「聖言量」,不要相信你的眼睛,你的眼睛會騙你啊,你那個肉眼常常眼濁。眼濁就是拿張紙,就可以把你的眼睛給遮擋起來了,你就看不到了!佛眼「五眼圓明。徹見一切。」所以他在神通大光明藏。普覺菩薩為了普覺一切眾生,令末世眾生覺悟,提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幫助我們在末法的時候來揀擇善知識。
那麼以上講的內容,詳細你要去看《圓覺經》的註解。《圓覺經》最權威的註解,就是宗密圭峰大師的《圓覺經》大疏、略疏;那如果你想要簡單一點的,我們推薦憨山大師的《圓覺直解》,它裡面呢名相就少了一點,那這個註解也比較直接,大家學起來也很容易。所以以上所說的,希望你們能夠記住,那麼要會揀擇。那如果你找不到,那沒關係,你直接依佛經,以佛為善知識,釋迦牟尼佛不會墮在「作、止、任、滅」當中,也不會告訴你要學二乘,更不會告訴你要學《弟子規》了,因為在那個時代根本就沒有,所以要清楚。

回法開示回仁波切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