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何謂壇城
壇城,意為擷取精華。其所表達的層面有二,一為外在的,是密續本尊安住的宮殿;二為內在的,是現宮殿相的我們自己清靜的心,而宮殿正中央的本尊,就是我們清靜的佛性。
二、 壇城之來源
佛陀八萬四千法門之教,大抵不出經和續。所謂經,是佛以釋迦牟尼相,對一般眾生所說的法;而續,則是佛現金剛持相,針對利根眾生宣說的特別教法。
根據續部經典,當年釋尊在靈鷲山(今北印度)宣講般若經的同時,另外化成金剛持,於金剛座吉祥哲邦(今南印度)開示首部續典-時輪金剛根本續,並示現該本尊的壇城。這便是壇城溯源、佛陀最初之教。
我們凡夫都是以庸常顯現的執著,及自我中心的形式,創造眼前的器世間。相反的,本尊是已完全覺悟的心識,創造轉化此器世間,因而形成所謂的「壇城」。想要接受灌頂,第一步即是先入壇城,所以要先對自己所修本尊之壇城有所了解。鈴論師所著《灌頂儀軌》說:「金剛持宣說,灌頂壇為先」故此灌頂中,壇城是很重要的。
「壇城」有完整與圓滿的意思。在梵文裡,則有萃取精華之意。但在密續本尊法的成就法修行中,壇城則是象徵宇宙,《灌頂儀軌》說「今當說何為,曼陀羅體性,繪畫諸事業,線分彩次第,諸眾生本性,所成壇無二。」此指壇城分繪畫壇城、彩沙壇城、身壇城三種。在密續以及解釋密續的諸大智者都說:最初灌頂,應依彩沙壇城。

三、 沙壇城製作之目的與利益
彩沙壇城的材料適用各種寶石、米、花或者磚末、炭末、骨粉等。以前在西藏,是用各種顏色鮮豔的石頭磨成粉而製作。現在是用白色石頭,磨成粉後用染料染製而成。共有白、黑、藍、紅、黃、綠,後四種右各分成深、普通及淡三種層次,所以共能配製成十四種顏色。
首先先將垂直線及對角現用粉筆、木炭或者鉛筆畫在木板基座上,而此基座通常塗成紅色或藍色。並且由中間開始繪製,漸次向外。而此儀軌中的每一個步驟,都是依佛陀留下來的密續教典如法製作,未曾改變過。
彩沙壇城的每一個符號或字母,皆象徵著本尊、空行護法等。在密續中有提到,若有人不小心踏到或坐到壇城的一部份,這不僅是一種褻瀆,也是破了所受的三昧耶戒。為了避免如此的過失,做彩沙壇城的法師們會先做課誦,並將壇城的輪廓線觀想成立體的而非平面,直至完成皆如此。
製作彩沙壇城的法師必須記住壇城的每一個細節及做法。這些藝術技巧在大昭寺都必須經過嚴格的訓練,且需熟記各種符號及其意義才能畫。因為每一個細節都是密續的表法,絕不可以有創新的做法,能創新的只是使自己的技巧更熟練而已。製作的過程中要保持極高度的專心、小心,因為作壇城的法師是將佛陀的教法付諸實踐。而壇城也代表著佛如何達到開悟的教授,因此他們製作的動機與美度,關係到觀賞者是否能中得到最大的加持。
在古老寺院裡,彩沙壇城是用手做的。到了十八世紀,大昭寺的法師發明了chakpu「恰普」,一種狹長型的金屬漏斗,此種漏斗有一對,一個有鋸齒,一個裝彩沙,來回摩擦恰普,使彩沙流出。這種恰普也有大小不同的尺寸,運用在壇城各種不同的部份。這一對恰普,一個代表慈悲,一個代表智慧,摩擦所出的聲響代表空性之音,製作的過程則如同佛教徒的修行,結果則是圓滿的彩沙壇城--解脫壇城的顯現。
壇城的製作,可以彩沙砌造、平面彩繪或立體雕塑。而沙壇城,由於需要數人合作,加上保存不易,愈顯其難得珍貴。西藏傳統上,沙壇城是在特殊的儀式--如灌頂--中製作,或為除障,或作為本尊宮殿正式的介紹。
壇城是聖物。相傳製作沙壇城者及施主因此所累積的功德與淨除的惡業,其數量就等於製作所用的沙數。又由壇城本身的威神力,會使觀看者單因看到,就累積很大功德。倘若更以強烈的信心與清靜的動機來看,將獲得未來成就該本尊淨土的種子,並且證得其種種功德。
四、 沙壇城造法之承襲
有關沙壇城的造法,在格魯派總別為上下密院兩個不同的傳承。兩者風格最顯著的差異在於上密院砌的沙壇城整個呈平面式,而下密院則特別把壇城中心的本尊、周邊的蓮花瓣、壇城凸起,呈立體狀。前者所傳屬一般共通的造法,後者乃為不與他人共同的密法,不輕易外傳。
起源
佛陀的教授,在佛陀圓寂後,才由弟子結集起來。
凡廣泛對大眾宣說的,均收集記載於經中;另有針對特殊根器及學習條件的弟子,做特別講授的,則收集記載於續部。
相傳,佛陀在靈鷲山宣說般若波羅密多經,同時也在南印度金剛座吉祥哲邦之處傳法,化現「金剛持」相,並示現淨土壇城,講授密續法。此在首部續典--時輪金剛根本續有記載。
各種根本續〈見西藏《大藏經》的《甘珠爾》〉中,談到不同本尊的壇城,但詳細描述其莊嚴、記載其比例的,則是由80位大成就者--龍樹、無著、那若巴、諦洛巴……等人,在甚深禪定中親賭本尊淨土,再以文字記載下來〈見於西藏《大藏經》中的《丹諸爾》〉,並經由師徒間的教授,毫無間斷地流傳下來。
製作壇城是一種修證的方便法門
一則,透過對本尊淨土、宮殿、環境細節,種種清靜莊嚴的熟悉與含蘊之究竟意義的了知,修行者在觀修時,能有更清晰的觀想。
二則,製作壇城乃出於信心、恭敬心,選用珍貴的材料,並投入龐大的體力、心力、財力,故可累積許多福德資糧。此外,製作壇城時需全神專注、一心不亂,當下即是修定的功夫。
製作沙壇城的傳統
製作沙壇城,需要長達3~5年的密集學習訓練,包括熟記儀軌、熟記各種圖案及圖案蘊涵的意義、學習測量方法、熟悉製作工具的操作及實地砌造壇城,是一項需要極大的體力、記憶、技巧的傳統。故此傳統在佛教各傳承脈系均甚少教習。
現今,在上密院、下密院及十四世達賴喇嘛尊者的Namgyal Monastery,也僅做大威德金剛、密集金剛及勝樂金剛壇城。
沙壇城圖案說明
壇城中不同的部分象徵佛意不同層面的功德。
五色:五種基本顏色〈藍、黃、紅、綠、白〉,代表五方佛及五智。
中心部份:
壇城最主要的部份及本尊的安住處。觀世音菩薩正面朝向東方。
周圍有八大蓮花。
其外有金剛鬘:代表恆轉大乘法輪。
●月、日、金剛杵:代表智慧雙運。〈月:悲心,日:智慧,金剛杵:雙運〉
●四門:代表四聖諦及四靜慮
東方:代表四念住,南方:代表四正斷,西方:代表四神足,北方:代表清靜五根。
●宮殿牆外台階:代表四種三摩地。
●獻供天女:代表四正知。
宮殿牆外四個方向,每方向各有四位持不同供品的天女,共十六種供品,供養壇城內本尊。
●外牆上瓔絡:代表滿眾生願。
●寶瓶:1.每個門的兩邊都有聖王七寶瓶。
2.如意寶瓶〈滿願寶瓶〉,其上裝飾有外形似菩提樹葉的轉輪王七寶。
●寶幢:代表戰勝逆緣/逆境。
雪獅身、金翅鳥頭
寶幢飾有金魚、吐寶鼠尾巴
海螺口有鱷魚頭
●雙鹿法輪圖:代表聆聽教法。(雙鹿:靈敏專注的聽法;法輪:象徵說法)
●寶傘:聽聞教法可息除煩惱。(如同躲在傘下可避暑熱)
●雲朵:象徵大悲心;如同雲朵化為雨露降下,滋潤大地萬物使成長;佛陀慈悲,由大悲而傳下教法、利益眾生。(雨代表教法)
●蓮花辦:計64瓣,象徵菩提心;如蓮花出污泥而不染,佛菩薩為就渡眾生而於娑婆世界但不受污染。
(另外,不共說法,蓮花扮代表臍輪,其數64與脈有關,此點在密續修行很重要,密續行者重視脈與氣輪的修持。)
●金剛牆:象徵保護行者,不受外在、內在的障礙。
●火輪:
1. 象徵出離心,共有32個火輪(位於壇城最外圍的一圈)。由五種顏色的彩沙砌造而成,象徵五智;因為有智慧,故能知取、捨,能斷離苦與苦困,故火輪象徵出離心。
2. 對壇城內的行者而言,火輪好似彩虹般悅目;對壇城外的魔障而言,火輪則似烈焰,連正視都困難。
所以,壇城最外圍是象徵出離心的火輪;然後是象徵菩提心的蓮花瓣;在裡面的整個壇城則應以空性政見來思惟,及壇城內的一切莊嚴清淨均是阿彌陀佛所示現,恰如水中映月般,亦可被收攝回去。
對行者而言,壇城代表整個修證的過程──基、道、果。壇城的每個細節及圖案,涵蓋了從凡夫到證悟成佛的整個修行次第。
灌頂結束後,須祈請恭送壇城諸尊回到各自淨土,而後再進行分解壇城的儀式。先將在壇城中代表主要本尊的沙堆請起,然後再由上師手持鈴杵,有順序的將壇城的能量切割開來。後將彩沙裝載寶瓶中,送到河邊或海邊,祈請龍王接受此加持過的彩沙,希望龍王能保護眾生。又觀想流水經過彩沙加持後,輾轉變成雨降到地上,所有眾生及環境也將受到加持與淨化。如此觀想後,再將彩沙倒入水中。有一部份則分給大眾帶回家,放在水裡或當房子的地基,做為保護之加持物。分解壇城代表的意義是不要執取,因眾生皆有強烈自性執之煩惱,分解壇城就是為了對治這種執著。身為佛教徒必須有無常的概念,一切生命形態,本來就是如此變化不斷,因此,分解壇城正是保留壇城的最好辦法。
能親自見到彩沙壇城,宿世皆需具有深厚的福德因緣。我們總要很感恩,感恩我們的師長達賴喇嘛賜予我們灌頂,引領我們看到壇城。因此繞視壇城的時候,不僅只是看個熱鬧而已,在內心必要默默的許願:「我一定要擁有與本尊一樣的功德與受用。而在此學習道上,也希望上師達賴喇嘛能時時刻刻陪伴著我們,協助我們的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