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網 日期:2020/12/09  編輯部 報導

 
  由上知修禪定時,若能修四無量心除可對治諸障惑外,更可得到無量福德。但是四無量心與四禪的關係究竟為何?關於禪的修行次第,智者大師在《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中云:行人從持戒清淨,厭患欲界,繫念修習阿那波那入欲界定,依欲界定得未到地,如是依未到地次第獲得初禪乃至四禪,是名內色界定。次為大功德緣外眾生受樂歡喜,次第獲得四無量心,是名外色界定。

  

如是看來四禪與四無量心皆為色界所攝,究竟二者的關係為何?
 

初禪以覺、觀為主,深識欲界眾生苦惱之相,此處修悲則易

二禪內有大喜,處修喜無量則易

三禪內有遍身之樂,此處修慈則易

四禪妙捨莊嚴,處修捨為易

          在釐清四禪與四無量心的關係之前,應先理解禪支。初禪有五支為覺(尋)、觀、喜、樂、一心;二禪有四支為內淨、、樂、一心;三禪有五支為捨、正念、正慧、身受樂、一心;四禪有四支為不苦不樂受、、念清淨、一心。

在禪支當中,唯有初禪中有覺、觀禪支。所以初禪較易察覺到欲界眾生所受之苦,且悲心是拔苦以不害為其自性,因此初禪最容易修得悲無量

  其次,在四禪的禪支當中,唯有初禪與二禪有喜支。然而初禪中有尋、伺,其會擾亂身心,而妨礙禪定。行者因觀尋、伺之過患,而捨尋、伺禪支。因此二禪中的喜支因為沒有尋、伺擾亂身心,而生定信。如此可依增上信起大喜,且喜心是以喜根為其自性,所以第二禪容易修得喜無量

  再者,四禪中前三者皆有樂,其中以第三禪為三界中所受之樂為最勝。行者觀喜之過患-多喜則多憂,又喜支輕飄、輕躁,而捨喜支。三禪捨離喜心時得正念、正慧禪支,其所受之樂是遍全身之樂受。聖人於此樂受能得也能捨,但是凡夫之人多不能捨,因此慈心果報以三禪為最殊勝。慈為「與樂」,又慈心以無瞋為自性,因此第三禪易修得慈無量

  最後,四禪的禪支的中,只有第四禪之捨禪支已離八擾亂事-苦、樂、憂、喜、入息、出息、尋、伺-所以最為清淨殊勝。因為已除去三災,即無初禪的尋、伺(火災),二禪的喜、憂(水災),三禪的入息、出息、苦、樂(風災)。行者於第三禪出入息間觀其苦想,觀樂之過失,捨苦與樂,得行捨清淨。如此,捨而無諠亂雜染,正念不忘。又,捨心以無貪善根為自性,怨親平等,所以第四禪易修得捨無量

  由上可知,初禪易修得悲無量心,二禪易修得喜無量心,三禪易修得慈無量心,四禪易修得捨無量心。此為佛法修道的相應性。但是一般常言慈、悲、喜、捨,若依此順次來說則與四禪的次第有異,似乎是有所矛盾。對此說智者大師提出如下的說法。

      此逐義便,不隨次第。譬如佛十弟子各有第一,若問何人智慧第一,應答身子是。若以夏臘大而答第一者則於義大僻。

      也就是說,慈、悲、喜、捨對四禪而言並不具次第意義,只是就方便而突顯出四禪的特性。就如同是佛陀的十大弟子,只就其最殊的專長而說,並沒有一定的次第。

儘管如此,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的本身又似乎具其次第性。究竟該如何修習四無量心,其修行次第是否為先修慈無量,次修悲無量再修喜無量。

 
相關文章:
【No176】四無量法門重要性 釋開仁 論作 緣氣:(4522)
【No175】四無量心修行次第﹝巴利語系統傳承﹞ 釋開仁 論作 緣氣:(5495)
【No174】四無量心之方法次第﹝漢文系統的傳承﹞ 釋開仁論作 緣氣:(4792)
《大智度論》中四無量心的地位及修持 釋海實 緣氣:(3350)
四無量心中之悲無量,與七因果教中之悲心,有何差別? 緣氣:(6013)
四無量心 修行重要之路! (珍藏版) 緣氣:(4944)
四無量心之修持 緣氣:(3101)

上一篇(四無量心之修持) 回目錄 下一篇(三智 一切智 道總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