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結構的剖析 分類:大師經典

四個對生命充滿好奇的教授頑童

採訪報導/鄭清榮


 陳國鎮、李嗣涔、王悟師和宋光宇四位好朋友,都是赫赫有名的專家、教授,他們原來專攻不同的學科,可是,他們對生命中不可思議的領域,有共同的好奇和研究精神。為了探究生命的結構,多年來四人亦師亦友地不斷切磋,透過科學驗證,證實生命的確具有不可思議之處,任何人只要稍加努力就可直探人的本來面目。

 曾任東吳大學理學院院長、物理系系主任的陳國鎮教授是這四位好朋友中的關鍵人物,由於健康因素,二十多年前曾勤練氣功、學過針灸,對經絡和中醫藥理用力頗深。後來,他學佛。他說:「開始學佛只是一種自我訓練,可是,對於個人的學術研究卻有很大幫助,打坐時,先靜下來,腦內成見一一清除之後,才開始面對問題,此時,解決問題的靈感,自然而然呈現在眼前。所以,解決問題,不是用想出來的,而是憑感受,從直覺而來。」

 四人之間,以陳國鎮和李嗣涔相識最早,民國七十六年時任國科會主委的陳履安有意進行氣功研究時,找了幾位教授去談,陳國鎮回憶道:「隔年,大家都提出一個測驗性的研究,我研究「氣功的外氣」(氣功發放),結果發現練過氣功和未練過氣功的人,對皮膚的電阻出現顯著的不同。學電機的李嗣涔教授則提出「氣功狀態下對腦波變化」的研究。他的研究發現,共振態腦部的a波,比平常高出好幾倍,而在入定態下,α波不見了,毫無訊號。」

 陳國鎮補充道:「李教授所說的共振態就是指禪裡修中的專注、一心一念,而入定態則指禪定,即進入心無恚礙的境界。」

 陳李兩人具有深厚的物理電機背景,他們後來進一步研究還發現一些練過氣功的人,或天生具有特異功能的人,可能出現類似神通等特殊能力。

 面對這些實驗的結果,也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啟示。誠如陳國鎮說:「生命的結構可分為四個層次,那就是人的生命,不僅只有軀體,除了軀體(物質層次),還有體力(能量),信息(心理和生理的信息)、心智功能(靈魂)等四個生命層次。若以電腦比喻,電腦硬體就像人體,接上電力,電腦才能啟動,但是,也要有各種軟體,電腦才能執行運作。」

 陳國鎮對生命結構的剖析,讓宋光宇一接觸就深深著迷。宋光宇從聰遇陳國鎮的演講之後,對探索生命的熱情一發不可收拾。從此,開始到東吳大學旁聽他的課,甚至連他在校外的演講,只要有時間他必定到場聆聽,並發揮作田野調查精神,自備錄音機,逐堂錄音動作筆記。他說:「每堂二個小時的課,我聽完之後,至少花掉二十個小時整理,一面重新聽過錄音帶,一面打字輸進電腦。上陳教授的生命成長和裡修的課程之後,我為了這兩本筆記,很辛苦,不過,這也是我學習「生命學」的入門功夫。」

 宋光宇除了上課作筆記之外,也跟其他學生一樣寫讀書報告繳給陳國鎮,後來,宋光宇學會操作陳國鎮發展的穴道電檢儀時,也樂得像頑皮的小孩一樣,到處找人做實驗,以印證陳國鎮的理論是否正確。

 宋光宇和陳國鎮從認識到現在己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宋光宇考慮是否出任佛光大學生命所所長時,首先就諮詢陳國鎮。等他決定全力以赴,陳國鎮亦慨然提供當年行政經驗,鼎力協助創所工作。此外,宋光宇每次看到與生命學相關的書籍期刊,亦迫不及待和陳國鎮分享,甚至從南港中研院親自開車送至外雙溪東吳校園,這兩位學有專精的學者,亦師亦友的分享著新知的喜悅。

 至於王悟師和陳國鎮等人,則是相識於中華生命電磁科學學會的年會上,後來,陳國鎮知道王悟師曾應患者要求作過催眠,而且,對患者產生很好的治療效果。陳國鎮回憶說:「頭一次跟王醫師碰面,我就直覺認為王醫師必須練氣功,因為催眠過程中,也會從對方吸收到一些信息,因此,必須靠練氣將不好的信息排除掉,我非常鼓勵他練氣功和靜坐。」

 陳國鎮還表示:「與王悟師交往更深之後,我和宋光宇都接受過他的催眠。」陳國鎮透過實際的體驗,發現進入催眠時,曾有類似禪定狀態。他說:「催眠後,身心變得更和諧,更容易接受信息,將現在的時間拉得特別長,長到可以跨越涵蓋當下的現在、過去和未來,而且,潛意識的空間感也特別加大。」他還表示:「催眠也曾讓被催眠者了解,他當前的病痛或狀況其來有自。當患者了解這些前因後果,再經過幾次催眠後,人就變得像經過一番修行一樣,情緒會更穩定。因此,催眠對於心念雜亂、躁動者具有一定的效用。」專精領域不同,但都能感受催眠的作用,自然越談越契合。

 總之,他們四個人的共同樂趣,就是一起切入生命核心,從人類外顯行為探究事象的根源。陳國鎮指出:「我們之間可談的事情太多了,從重新解讀中華經典、到生命如何與生活結合,到如何快樂享受生命,都是我們談論的議題。」

 陳國鎮還說:「我們也希望藉著我們的努力和傳播,讓每個人的生命力活化,也讓人們了解「無常是常」,變化是常態的道理。」

中國時報


進階搜尋

發表Blog文章

回心靈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