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危難時如何化險為夷 分類:美滿人生

遇到危難時如何化險為夷 【 惟覺法師談禪 】

 

自在步紅塵 第十集  

 

[ 88.07.09華視播出 ]

佛經講:『欲知過去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來果,今生作者是。』

人的起心動念都要是善念,所作所為都要是善行,

才能夠逢凶化吉,才能夠越走越光明。

 【生活小故事】:一念之間

 

 問題一

如果每個人都能在別人無助或迷惑時,伸出援手,這個社會必定是祥和快樂的。我們常看到許多青少年,因為一時的迷惑而誤入歧途,如持刀搶錢等事件。如果當時有人拉他一把,也許就能防止不幸的事件發生。請示老和尚,遭遇到類似的情況時,該如何化險為夷呢?

 

老和尚開示:

  遇到這種情形,可以用兩種方法來處理。第一是機智,用自己的智慧化除對方危害的這一念心;運用智慧啟發他的善根,啟發他的慈悲心,把他的心念轉過來,或者用其他的方法,把時間拖長。因為人有犯罪的行為,多半都是由於衝動,如果能淡化衝動的心念,或是拉長時間,他就有機會改過,甚至把以前的想法通通翻轉過來。

 

  但是要用這種方法,必須平時就修定、修慧。假使平時沒有智慧與定力的熏修,不要說是臨危不亂,見到強盜、小偷,可能手腳都會發軟,驚慌失措。如果是這種情形,就要用另一種法門──感應法門。

 

  機智的方法,對初犯較為適用,如果是慣性犯罪,他已經習以為常了,可能怎麼講他也不容易改過,不容易啟發他的善根,這時候就要用佛法中的感應法門──念觀世音菩薩聖號。

 

  所謂「人有誠心,佛有感應。」以前師父在靈泉寺住茅棚的時候,有一位計程車司機來到山上,說了一個他的感應故事。有一天晚上他把車開到臺北市衡陽路上,晚上十二點鐘的時候,一對少年把車子一攔,就跳進了他的計程車。他一看,每個人手裏都拿了一把武士刀,計程車司機心裏非常的恐慌,心想:「糟糕了!遇到強盜!又不能叫他們下車,否則可能會遭到災難。」只好硬著頭皮上路。一路上,一面開,一面求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

 

  這兩個少年說要到台中市去殺人報仇,這個司機一聽,更加心驚膽跳,但是沒辦法,只有開到台中去了。到了台中,其中一個人在車上等候,另一個人則拿了武士刀下去報仇,結果這位報仇的人,不久回到車上來說:「找了一個鐘頭都找不到人,被他跑掉了。」他們兩個人商量了一下又要回臺北,司機想:「這下糟糕了,仇沒報成,可能會向我開刀。」只好又硬著頭皮把他們載回臺北,繼續邊開車邊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結果就平平安安的又開回衡陽路,這兩個不良少年下車以後,不但沒有找他麻煩,而且還給他五千塊錢。

 

   這個司機很歡喜,真正是觀世音菩薩的保佑。所以,凡是遇到類似的情形,都可以用這兩種方法來處理;一個是機智的方法、一個是感應的方法,運用的時候要看情形,否則會弄巧成拙。做任何事都要臨危不亂、臨機應變,就能處理得很好,一定可以保全自己的生命和安全。

 

 

 

問題二

通常對於犯法的人,在法律上是給予制裁、不得縱容的,但是佛法講求寬容,而且要給予犯錯者知錯能改的機會,這二者顯然是有差異的,請老和尚慈悲為大家開示。

 

老和尚開示:

  現在社會亂象叢生,一般人主張對於犯罪的行為要嚴刑峻罰,另一種人則主張要有慈悲心,要啟發他們的良知,因為刑罰的目的是在於刑于無刑。這二種說法,我們應該要看情形來運用。

 

   像劇中這位少年,他是在偶然的狀況下犯罪,並不是慣性犯,所以心中還有良知良能,我們可以給他一個慚愧、懺悔的機會,使他能夠繼續在社會上成長,覺悟改過以後,也能對社會貢獻。所以這種情況我們就要寬大,要容忍,一般人說:「浪子回頭金不換」,給他一個自新的機會,就是佛法所說的慈悲心。

 

  人人都有佛性;在佛法有這麼一個公案,以前有一個屠夫,殺心很重,有一天,看到一位出家師父從前面走過來,屠夫看這位出家師父仙風道骨,很自在,也很莊嚴、和諧、慈悲,心當中非常有感受,覺得這位出家師父就像是一位菩薩,相形之下,感覺自己確確實實象個羅剎。心中生起了慚愧的心念,於是就向出家師父請法:「師父,你們出家真好,看起來都有菩薩的面孔,我看起來卻像個殺豬的羅剎鬼一樣,請師父慈悲為我開示。」

 

  這位出家眾就講:「人有三世因果,有過去、有現在、有未來,現在種什麼因,未來就得什麼果,佛經講:『欲知過去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來果,今生作者是。』人的起心動念都要是善念,所作所為都要是善行,才能夠逢凶化吉,才能夠越走越光明。」

 

  屠夫聽到這位出家師父這麼一講,心有所悟,忽然善根顯發,就契悟了他的佛性,這時講了四句話:「昨日羅剎心,今朝菩薩面;羅剎與菩薩,只隔一條線。」這就是我們眾所周知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所以每一個人都有佛性,只要我們本著這種觀念來作人做事,對任何人都能諒解、原諒,我們的人生、我們的社會就會更安詳、更和諧。佛法對於人生的看法,多半都是很寬大、很慈悲,因為人人都有佛性。尤其是現在這個社會,更需要容忍、更需要慈悲,家庭、社會才會安定祥和。

 

 

進階搜尋

發表Blog文章

回心靈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