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塵苦海 有愛共渡 分類:大師經典

紅塵苦海 有愛共渡   ——“上海慈慧公益基金會成立致辭

索達吉堪布

2011年3月7下午

主持人致辭:

大家下午好!首先,非常感謝各位來參加上海慈慧公益基金會的成立、揭牌儀式暨新聞發佈會。

昨天上海還是細雨彌蒙,但今天就陽光普照、春日暖陽,這也預示著我們正在進行的是一個充滿喜悅、慈善、關愛的事業,我們希望把這一分愛播撒到社會的各個角落。

今天有一位貴賓是索達吉堪布。他是上海慈慧公益基金會名譽理事長,也是四川多芒佛學院院長,國際著名的慈善理論家、活動家、翻譯家,被譽為現代玄奘的佛學大師。這一次,他和上海慈慧基金會共同創建了智悲基金,用於貧困地區的扶貧和就業工程。下麵有請索達吉堪布——

各位領導、慈善人士、企業家,以及各位來賓:

今天下午我們歡聚一堂,共同慶賀上海慈慧公益基金會的成立,這對很多受助者來講是一大喜事,對熱愛慈善的愛心人士來講,也是一樁具有歷史意義的盛事。我在這裏謹代表所有老弱病殘的受助人,向各位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同時也趁此機會代表基金會,向給予我們大力支持的主管部門、協助單位、新聞媒體、愛心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這個社會上,有許許多多愛心人士願意做慈善,也有許許多多老弱病殘需要幫助,可是他們之間缺少很好的平臺與橋樑,因此,我們今天成立了慈慧公益基金會,竭盡所能地為此做一分努力,我心中真的非常歡喜。這種歡喜,並不是我自己獲得了名聲、財富、地位、利益,而是能令一些弱勢群體得到幫助,這才是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

在此,我發自內心地誠摯祈願: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雖然是有限的,但希望慈善的功德、慈善的意義長盛不衰,讓它的生命力成為無限。即使有一天我們離開了人間,也希望慈慧公益基金會能繼續運作下去,不斷地幫助有緣之人!

其實從歷史上看,中國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慈善,故而是世界上最早倡行與發展慈善的國家。但後來在近代,尤其是文革期間,慈善事業遭受到了沉痛的打擊,在很長時間內一蹶不振。直至當代,在很多有識之士的宣導和推動下,慈善才開始重新復蘇並發展起來。

不過,有些企業家、慈善人士渴望幫助別人,卻找不到很好的途徑;有些可憐人渴望得到關愛,卻找不到幫助自己的人。因此,我們創造了這樣一個平臺,讓雙方面都能各得所需。有句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若是把眾人的力量聚集在一起,把弱勢群體放在眼裏,然後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其中,這樣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定會提升整個社會的道德水準。

我個人而言,最喜歡做的有兩件事情:一是看書,包括世間的理論、古今中外的書籍,拿到手裏就不顧白天黑夜廢寢忘食;二是想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儘量幫助有緣的人。

今天在座的各位,不管是穿著、飲食,都不會有很大困難。可是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卻仍有無數人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也許你少買一件名牌、少吃一頓大餐,節省兩三萬元,就能讓他們維持幾年的生活,甚至讓一些貧困的孩子有錢讀書,從而改變他一生的命運。溫室內的鮮花,永遠看不到外面的風吹雨打。所以,希望有些領導、企業家,有時間應該四處走一走,看看周圍還有多少人需要脫困。

在幫助這些人的過程中,當然,民間慈善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民政部曾有一項統計顯示,2006年募集到的慈善捐款約100億元,其中通過政府管道募集的只有35億元,其餘都是民間慈善組織或個人的捐助。由此可見,非政府的社會公益組織,對慈善事業還是起到了很大作用,這對我們今後而言,也是一個極大的鼓舞。

當然,我們在做慈善時,理應秉持一視同仁的原則,只要有困難的就去施援,而不分國家、民族、信仰、職業、性別等。在此過程中,為了避免有些人以慈善的名義謀求個人福利、以慈善的行為來為自己造福,所有的程式都應該專業化、透明化、公開化,以高效率的方式進行運作,同時也汲取一些國際化的慈善理念。

或許有人認為:慈善應該是有錢人才做的事,我們普通人不一定有這個責任。這種想法不太正確。真正的慈善,並不是錢,而是心。假如每個人都有助人的理念,把慈善作為生活方式、生存目標,而不是等錢花不完時才去做慈善,這樣實現社會和諧才有希望。

其實,我們的生命非常短暫,這幾十年應當好好利用起來,做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尤其是腰纏萬貫的富翁,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倘若沒有將財富分配好,一旦離開這個人間,到時候可能後悔莫及。今天早上我跟一位寧波的企業家交談時,他就說,去年有個企業家身家74億,後來他得了嚴重疾病,卻仍對自己抱有希望,不願安排任何後事。結果有一天他突然去世了,那個時候,連董事長的接班人也找不到。對沒有無常觀念、天天忙於求財的人來講,這無疑也是一記警告。所以不管你有多少錢,都應提前安排好、分配好,最好能拿出一部分做慈善。

喜歡做慈善的人,內心是非常快樂的。當看到受助人依靠自己的幫助,擺脫了困境,重拾生活的希望,這種感覺無法言表,只能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而對受助人來說,在自己最困難的時候,有人伸出援助之手,感恩之情也很難用語言表達。

但可惜的是,現在的這個社會,好多人都只顧自己,只想自己獲得幸福、快樂、財富,根本沒想過要怎樣付出,讓別人也同樣得到快樂。這一點跟教育也有很大關係,許多人由於在孩童時代,沒有受過慈善的教育,從小就不懂得無私奉獻,只想著從別人那裏一味索取,那他一旦長大之後,所作所為就會全是自私自利;由這種人構成的社會、家庭、組織,也不會有很好的服務大眾的理念。

對我們每個人來講,誰都希望得到快樂,可大多數人並不知道,痛苦來自於自私自利,快樂來自於幫助他人。其實你想快樂的話,做慈善是最好的一種途徑。是心懷慈悲,是無我利他,若能真正做到這一點,不管是官員、富翁還是乞丐,內心都會非常充實,前途也會非常光明。

在漢地,慈善思想歷來就源遠流長,儒教講仁愛,佛教講慈悲,道教講積德,各教各派表述雖不相同,但都蘊含著救人濟世、福利為民的理念。可是到了如今21世紀,人們的目光緊緊盯在經濟發展上,完全忽略了內在的精神文明。其實,一個社會的道德若是日益下滑、倒退,那物質上再怎麼發展、再怎麼進步,也始終無法達到真正的安樂。因此,我們現在最需要的是什麼?就是內在的綜合素質要得以提升,要學會利他、付出,並且不求回報。

對一個企業來說,慈善實際上可以成為企業文化。有些企業把產品出售給他人,只是為了自己得到經濟效益;而你若能在兼顧賺錢的同時,積極參與各種公益慈善,最後得到的不僅僅是經濟效益,而且還有社會效益。因此,希望大家在合理合法的條件下,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參與慈善。在此過程中,不管你遇到什麼困難,只要想到目標是為了幫助別人,那一切的違緣都會顯得微不足道。

我曾在自己的家鄉,看到很多孩子因為窮而上不起學,當我走進他們一個個的家中,看到他們的生活狀況、一年的收入,確實感到非常心酸。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如今城市裏許多人的浪費令人髮指,不說其他的,僅僅是餐桌上的浪費,若能節省下來,幫助這些貧困的孩子讀書,他們的一生也會因此而改變。

於是我後來跟政府經過多次協商,決定對原有的學校進行擴建,無償招收這些貧困學生。當時有個企業家聽到這個消息後,當即發心要幫我一起建學校。今天他也在這裏,但他不喜歡出名,只想默默無聞、真真切切地幫助別人,因此,他的名字我就不提了。

在這個世間上,不計其數的人都想發財,但發財後會做什麼呢?給自己買車、買房。對周圍熟悉的親戚朋友,最多可以提供一點幫助;至於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就算是貧困的大學生、常年的病患、孤寡的老人,也不聞不問、漠不關心,從沒有想過無條件去利益他們。所以,今天各位的到來,對慈善事業的未來非常有意義。

當代中國慈善起步比較晚,很多地方都不成熟,我們在摸索的過程中,今後一定要合理合法,只有這樣才有發展的前途,同時,還需要大眾的監督和大家的配合。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我們若能一直堅持利他的目標,最終定會贏得社會的信任與支持。

總而言之,慈善是具有意義的,做慈善是最快樂的,慈善公益對社會是有幫助的。最後,祝大家身體健康、心想事成!謝謝!

 

 

進階搜尋

發表Blog文章

回心靈園地